出羽山
繁体版

六十二章 道友留步 当得此功

    义熙九年三月丙寅日辰时,在新亭迎接刘裕的诸葛长民和百官收到了东府送来的信。

    此信乃刘裕亲笔。信中刘裕说自己因身体不适,无法骑行,只好陆路改水路,乘小船顺大江而下,转入龙津浦,卯时回到东府。现邀新亭迎接的诸葛长民和数位重臣去东府相聚,畅叙离情。

    “嘭!”新亭大帐之中,诸葛长民一脚踹翻面前的桌案,面露狰狞之色,骂道:“好个奸猾的刘寄奴!”。

    帅帐之内,诸将噤若寒蝉。

    十数息后,诸葛长民压住了心中怒火,平静对诸将道:“诸位将军速去点齐兵马,随我回建康。幼民留下。”

    “喏!”诸葛黎民和诸将领命而去。

    诸葛幼民见帐中诸将全部离开后,好奇的对诸葛长民道:“大兄,可是有何秘事需要小弟来效劳?”

    诸葛幼民自幼聪慧、性格宽容,遇事睿智顺达,样貌上剑眉星目,俊美异常。因为少时从军,身上又有一种英武之气,十分出类拨萃。足可与谢玄之孙谢灵运相媲美,并称江左二俊。

    诸葛幼民乃是诸葛氏的幼子,诸葛长民与诸葛幼民间年纪相差一轮,整整十二岁。诸葛长民的大儿子仅比诸葛幼民小了两岁。诸葛长民对这个幼弟的关爱比他的亲子更多。

    诸葛长民的父母早逝,诸葛幼民几乎是诸葛长民一手带大,可谓长兄如父。

    诸葛长民凝眸细细打量诸葛幼民,良久后方微微一叹,示意诸葛幼民上前一些。诸葛幼民以为诸葛长民要耳授机宜,便微躬身躯靠在诸葛长民前方三尺不到之处。

    诸葛长民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转眼被决然代替,面上涌起一股青黑之气,双目竖起,犹如蛇曈。诸葛幼民大吃一惊,叫道:“大兄,你......”

    诸葛幼民话未说完,诸葛长民口中一道黑光吐出,闪电般没入诸葛幼民面部的百会穴。

    诸葛幼民面色惨白,痛呼一声,仰面便倒。

    “起!”诸葛长民口中一道咒语念出,倒在地上的诸葛幼民直挺挺的站了起来,双目无神的看向诸葛长民,面孔之上黑红两种颜色不停变换。

    诸葛长民双手抚在诸葛幼民的玉面之上细细摩挲,目中都是痴迷和心愿得偿的喜悦之色。

    盏茶功夫后,他自言自语道:“三弟啊三弟,十来年前我便在你体内种入一缕神识,大兄本不愿占你肉身之舍,但刘裕恐已在建康布下天罗地网。诸葛氏总要有人牺牲,以保全大局,黎民肉身粗鄙,只能有劳三弟了。也罢,我便再送你一程吧。”

    诸葛长民双目微闭,识海中一团青黑色的光芒飞出体内,直入诸葛幼民识海之中。

    诸葛幼民浑身颤栗,扭曲抖动,足有半柱香时间才慢慢停下,睁开双目。

    诸葛幼民看看诸葛长民,诸葛长民同样看着诸葛幼民,二人相视一笑。

    “我这便去了,道友请留步!”诸葛幼民对诸葛长民深深一礼。

    “道友珍重!若事有不遂,速去伏龙山九婴洞。”诸葛长民对诸葛幼民还礼后,语气沉重的嘱咐道。

    诸葛幼民面色一暗,默然离开。

    义熙九年三月丙寅日酉时,回到府中的诸葛长民沐浴更衣一番后,身着青衣鹤氅,高冠博带,脚踩木屐,登上府中华美的牛车,往刘裕的东府而去,赶赴夜宴之约。

    话说此时的东府之中,歌姬云集,仆人众多,最大的议事大厅中,摆满了瓜果奇珍、美食珍馐和琼浆玉液,只等朝中重臣来共享之。

    大厅主座之后是一幅巨大的屏风,屏风之上是蛟龙出海的图画,画工精美。唯一不足的是蛟龙竟然双目漆黑,未曾画上眼珠子,令人看去望而生畏。

    半个时辰后,朝中大臣陆陆续续到来,三五成群,分成几个阵营,各自聊着不同的话题。

    大厅极为广阔,在场的都是晋国重臣,江左名流,虽然相互寒暄或清谈,却不曾喧哗,从门外听去,不过如涓涓溪流之音。

    酉时三刻时,诸葛长民到了,大厅之中为之一静。

    诸葛长民的气色十分好,面露欢愉,逢人便打着招呼。

    半柱香时间后,屏风之后忽然走出两名披甲武士,肃然分立屏风两侧,其中一人高声道:“肃静!太尉驾到!”

    众人肃然归座,恭迎刘裕。

    屏风后,一位布衣老者迈着雄迈的步伐走出,龙行虎步,走到屏风中间的主座前,望向大殿中的诸人,笑而不语,气度不凡。

    大厅中众人忙施礼高声道:“恭迎太尉凯旋而归!”

    “哈哈哈,荆州已平,天下康定,可喜可贺哉。今日乃是庆功宴,卿等不必在意繁文缛节。长民、道和、诸卿速速入座,吾等不醉不归!”

    “诺!”诸葛长民和对面而坐的刘穆之相视一笑,各自领众人落座。

    随侍刘裕身边的一位宦官,高声宣道:“吉时已到,夜宴开始,奏乐,起歌舞!”

    于是,大厅中歌舞升平,饕餮盛宴,欢声满堂!

    仆人如流水般穿行厅堂之上,或捧着正冒诱人香气的美食放到桌案上,或提玉斛为觚空者斟满琼浆玉液。

    “咣咣咣!”刘裕喝到酣时,提起手中玉觚敲击桌案,目光望向诸葛长民。

    众人立时停下手中玉箸,齐刷刷望向刘裕和诸葛长民。

    厅堂中忽然生出一股焦灼的紧张气息。

    在场之人皆是江左权贵,对这几日建康城中暗流涌动的情况,都是心知肚明。

    俗话说看破不说破。江左权贵与刘裕、刘毅和诸葛长民这些贱庶出身不同。

    自从刘裕崛起后,江左权贵豪门便暗中挑拨离间,瓦解京口北府军高层。

    先是让刘裕和刘毅反目,现在刘裕和诸葛长民表面如初,暗里早已剑拔弩张,水火不容。

    江左权贵尤其是以郗氏为代表,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等待这场冲突的爆发。

    “吾伐荆州,幸有都督监府留守。建康稳定,筹粮及时。都督乃是第一大功!”刘裕对诸葛长民郑重道。

    卢循之乱时,诸葛长民誓死守卫建康,获封豫州都督。

    “岂敢!太尉将建康和家眷托付于长民,长民实乃三生有幸。太尉如此器重和信任,卑下何敢言功。”

    诸葛长民面露感激,起身深深一礼。

    二人话音一落,大厅紧张气氛为之一松。

    “都督谦逊,当得此功!来,诸卿与吾共同举杯,敬都督三觚酒!”

    刘裕截然起身,举杯邀酒。

    “都督当得此功!”满堂权贵皆举杯为贺。

    诸葛长民深深望了一眼,举觚连饮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