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之刘义传
繁体版

第十三话 刘义再定计

    下了一天的雪,第二天又是艳阳高照,这冬天的天气也是变化无常。

    刘义坐在房前,望着金龟村里忙碌的村民,再一次陷入长思。

    历史上的长社之战发生在公元184年,波才率领的黄巾军聚集数万起义军声势浩大,而东汉大将皇甫嵩率领一支精兵强将的军队前往镇压起义军,在战斗开始时,波才的黄巾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凭借人数优势和激烈的攻势,一度把皇甫嵩围困在了长社县。然而,皇甫嵩采取严密的防守,导致黄巾军迟迟不能攻破城池。黄巾军缺乏战斗常识依草结营,最后被皇甫嵩利用火攻大破,全军溃逃。在溃逃途中,又被前来增援的骑都尉曹操军阻击,损失惨重,波才黄巾军被一路追杀,死伤无数,元气大伤,从此颍川荆州等地的黄巾军就再也无法兴风作浪了。

    刘义坐在那里,抬头望着远处的山峦,眺望着金龟村周围的美丽风景,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映照出绚丽的色彩,远处的田野展现着一片翠绿,村民们正忙碌着,一幅世外桃源般和谐安宁的景象。

    然而,刘义的心情却沉重,他在想:“眼前的安宁,那只是暂时的,随着波才即将的失败,必定会有汉军或者乱贼前来清剿,自己这么点人,如何抵挡?”坐在那里一直挠头,掰着指头算自己的兵力所能干的事。

    刘义算来算去,发现自己目前只能组织一个二十人左右的作战小组,装备倒是提升上去了,奈何人数太少,上次的胜利也是机缘巧合碰见了曹操,要是没有那一出估计自己现在早就命丧九泉了,“哎,愁啊!”自己必须利用知道这些历史,想办法从中取利,在夹缝中继续发展。

    刘义找来张鞯和杜远,即将发生的事透露给他们,只说是自己的推测,张鞯倒是没看出什么意外,只是杜远有点惊讶刘义的推理能力。

    杜远问到:“那么主公是要干什么?”

    刘义说:“当然是想从中取利,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们都懂,现在咱们又黄巾军在做屏障,获得了三个月的喘息之机,可是一旦黄巾军失败,咱们就会立即暴露在阳光下,成为别人功劳簿上的数字。”

    张鞯,杜远点点头,刘义接着说:“所以,我们必须在波才失败之前做点什么以求自保,今天把你俩叫来就是想让你俩想想办法。”

    面对刘义的询问,张鞯和杜远交换了一会意见,讨论着如何应对这个关键时刻。最终,杜远开口总结道:“主公,我认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来确保我们的自保和发展。

    首先,在黄巾军的失败之前,我们可以积极与周边的势力建立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援助,据我所知,距离这里不远有好几个山头都有起义军割据,这样一来,即使黄巾军失败,我们也能够有一定的后盾和保护。

    其次,在波才失败之前,我们可以积极开垦土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金龟村自给自足能力,即使黄巾军的崩溃,我们也能够保持稳定的粮食供应。

    最后,我们要加强村民武装的训练,让金龟村人人皆兵,最大限度的应对各种可能的威胁和挑战。”

    刘义认真地听完杜远的建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说:“杜兄的建议很中肯,但是不能解燃眉之急,不瞒你说,据我推算,波才部会在一个月内溃败,你提的这些虽然可行,但是需要时间的支持,而我们现在却没有时间!”

    杜远和张鞯交换了一下眼神,沉默着,无计可施了。

    刘义只能让他们先回去忙,自己再想想办法。

    深夜的金龟村静谧而宁静,月光洒在村中,投下斑驳的影子。微风吹过,带着虫鸣的声音,如同自然的交响曲,轻轻回荡在刘义的耳边。

    刘义躺在床上,闭上双眼,回想自己知道的历史,思考着金龟村所面临的局势,他的思绪从春秋时期一直思考到新中国建立,他的思绪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从那些名战中寻找着灵感。

    忽然,一束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脸上,仿佛一道启示之光。刘义睁开双眼,眼神闪烁着,他突然想到了一个火中取栗的计策。

    “是啊,黄巾军和朝廷军虽然势大,但是他们的目标和自己不一样,如果能够巧妙利用这中间的因果关系,或许就能够在危机的夹缝中寻找到机会。”刘义自言自语道,“我得再去趟西华县!”

    第二天,刘义又一次换上了黄巾军的装束,携带着之前缴获的铁刀,和其他人交代了一下之后,动身前往西华县,这次的目标是西华县衙。

    刘义小心翼翼地穿过西华县的街道,避开了黄巾军的巡逻,终于来到了县衙的门前,他暗自庆幸自己换上了黄巾军的装束,使得他能够在到处都是黄巾军的县城里觅得一丝机会。

    刘义注意到县衙已经被黄巾军占领,门口有黄巾军的卫兵守护。他暗自揣测着可能的进入方式,并决定采取贿赂的策略,试图通过金钱的诱惑进入县衙,然而,情况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顺利,卫兵表现出警惕心理,拒绝了刘义的贿赂,并警告他离开。

    在绕着县衙走了一圈之后,刘义终于发现了一处坍塌的院墙,他小心的爬过去,终于成功地进入了县衙。

    进入县衙,刘义发现这里面很是寂静,到处散落的血迹,印证着这里的人已经被黄巾军屠杀殆尽,县衙里原本存储粮食的仓库也大开着门,里面一粒粮食都没有。刘义潜入每个房间小心翼翼地搜索着,寻找着重要的东西,他将搜索到的有关西华县的资料统统藏在其中一个房间的墙里面。

    终于,他在疑似之前县尉住过的东厢房内找到了一个破烂的箱子,里面散落着黄巾军不感兴趣的文件,刘义在这里面找到了原先西华县尉的委任状,一块丝质的上面写满字的文件,刘义抖了抖细细看去,上面写:

    天命之年,帝运昌隆,东汉朝廷,以其明智睿智,推崇忠义。今日特委任刘兴,字季真,为西华县尉,掌管一方治安,重任当负。

    刘兴乃忠诚仁义之士,心系百姓疾苦,行事克勤克俭。朝廷深感其才干非凡,故特授予县尉之职,寄望其以公正廉明之态度,统治西华县,维护治安稳定,为我朝民众谋福祉。

    刘兴获此任命,宜恪守法纪,秉公执法,以忠诚勤勉之心,维护朝廷威仪、社会秩序,切记用民心量公正,以家国利益为重,勿因私情而行事。

    特此委任,刘兴宜尽忠职守,履行责任。切勿忘却使命,为我朝百姓之福祉而努力,使西华县焕发繁荣与安宁。

    公告此,汉光和年八月初八。

    刘义看完,将此委任状藏于怀内准备离开。

    然而,意外发生了。一群黄巾军突然出现在县衙内,他们翻箱倒柜似乎在搜寻什么东西,刘义虽为黄巾军,但是擅自闯入县衙,也不好解释,只能蹑手蹑脚的躲避,刘义心急如焚,小心翼翼地躲避在县衙的角落里。他紧盯着黄巾军的行动,不敢发出丝毫声响。黄巾军在县衙内四处搜索,似乎在寻找着某个重要的东西。刘义明白,如果被他们发现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义蹑手蹑脚的躲避到其中一个房间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哭泣声,他悄悄走向声音的来源,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里,他看到一个小女孩蜷缩在墙角,泪水湿润了她的脸颊。刘义心生怜悯,蹲下身子,温声问道:“小姑娘,你怎么会在这里?”

    女孩抬起头,双眼红肿,颤抖着声音说道:“我叫杨春燕,今年十二岁,我的父亲之前是黄巾军的百夫长,在十天前的一次战斗中意外身亡,然后他们说我是黄巾军的负担无人要我,就把我丢在了这里,好在有个好心的黄巾军叔叔经常来看我,给我带吃的,可是最近两天也不见那个叔叔来了,我好害怕,我两天都没有吃饭了,呜呜呜呜。”

    刘义的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定了定神,他轻轻抚摸着杨春燕的头发,温柔地说:“别害怕了,我会保护你的。我们一起离开这里。”然后蹲下来说:“来,哥哥背你离开这里。”

    当刘义背着杨春燕路过那群黄巾军的时候,他们只是看了一眼便继续翻找了,看来应该是认识这个女娃娃。

    刘义从断墙出来,顺利地离开了县衙,出了城,直奔金龟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