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随笔
繁体版

43、不照婚纱照怎么了?不摆酒怎么了?

    这里杠的不是【照婚纱照】,而是【人家明明不想照,非要人家照】。

    明明就是芝麻小事,爱照就照,不照拉到,根本不值得苦口婆心劝说。

    我说:我不想照,因为客人进屋看见墙上的照片,再看我真人,那不piapia打我脸吗?跟奔现似的。不说客人,我自己看着照片,再照照镜子,不也净给自己添堵吗?我要挂就挂生活照里照得比较好的。

    一位姑说:不要只看负面,不要这么自卑,不要这么悲观。

    我说:我就是不喜欢看到自己被修过的样子,怎么就叫悲观了?我咋觉得我只挂真实照片才是不悲观、有自信呢?

    何况还要好几千,如果能上门服务,环境、衣服都直接给P上还好,但这些他们偏偏不P,弄得我还得换衣服,还得出去照,腿溜细,脸晒黑,钱归他们,照出来跟自己男人搂着另一个女人拍的似的,我不要。我宁可这钱被卖冰箱、卖家具、搞装修的赚去,也不想被卖金饰的和P图的赚去。

    姑笑了笑,说:年纪轻轻比五六十的人还不懂浪漫。

    这话没错。我不止20多岁就比五六十岁的不懂浪漫,就凭我从小都不看王子灰姑娘类偶像剧这一点,我未成年时就比五六十的还不懂浪漫。其实现实中我对情感又很细腻,会有很多小心思——我只动心于真正发生或会发生的感情。

    对人也是,我如果不认识你,哪怕你是朱自清,你的散文、你的感触、你的艰辛不易、你的小温馨小确幸我都是不感兴趣的。好在我对于“认识的人”标准很低,哪怕你我只是评论区一两句话的交流,我就会把你认作我认识的人,就会对你感兴趣、会看你的文。所以这里特别要感谢看到这里的每一位读者,感谢你们愿意看我一个陌生人的胡侃。

    连写小说也是——曾有读者问我为什么女主无爱后不潇洒离开。我起初无言以对,心想:是啊,一般斩断情丝后不都应该决然离去吗?可为什么我写的时候想都没想过这个结局呢?现在看来,大概是感觉古代背景下这一选择不大现实吧。

    看电视剧也是,具体请看第10章里我如何批判电视剧看重美感而不看重真实感。

    所以,照片也不会是个例外。任何照片,我都只喜欢真的,不喜欢P过分的。明星精修图不算,明星连人设都不一定是真的,照片更无所谓。

    写着写着,好像还是跑去批判【婚纱照】了。这真不是我本意,我为了不照婚纱照,自然要列举出一些理由来黑它,同样,照的人心中自有照的理由,我完全赞同,一点都不反对。我本意只是:照不照,都是小事,不值一提,不值一劝。

    ——照吗?

    ——不照。

    对话结束。这样更合理。

    ——————

    摆不摆酒也一样。

    婚礼,一辈子可能就一次,应该随当事人心意。你喜欢热闹,那就大摆宴席,一点问题都木得;他害羞腼腆怕敬酒、怕成为所有人目光焦点,不办真的就不行吗?

    可能还真不行,因为父母对这个都有期待。你如果不办,他们可能会这样说:爸妈养你这么大,就想看你风风光光结婚,这点心愿都不能满足吗?

    可这个事情,难道就不要看看当事人的喜好吗?

    有亲友腼腆内向,硬着头皮办下来,说后来想起来一次尴尬一次,根本不是什么美好回忆,神圣啥的都没注意到,只有窘迫感刻骨铭心。

    有闺蜜柔软易感,偏她的婚礼上司仪大肆讲着【感恩父母】的套话,令闺蜜哭得稀里哗啦、妆容尽毁。闺蜜说平静下来后再一回想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都是一些传销洗脑的煽动套路+煽情BGM营造的效果。她妹妹看完她的婚礼后直接心理阴影了,表示要慎重考虑自己将来的婚礼形式,决不能像姐姐这样跟被当猴耍了一样。

    婚礼应该有弹性——活泼的人办活泼的婚礼;易感的认办平和的婚礼;喜欢煽情的人办司仪抢戏型婚礼;喜欢仪式的人可以中式一遍、西式一遍、居住地一遍、老家一遍,搞那么三四遍;内向的人可以只请十几个;反感仪式的人可以干脆不办。可我认识的人都办了,且我见过的婚礼都是一样流程、没有弹性,毕竟传统民情在此,大多数还是会遵从父母的意思——请好几十桌上百桌、组织豪车车队、组织拍摄、司仪煽情、轮番敬酒……

    写到这里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大家办婚礼还有一个重大好处,那就是收分子钱。虽如此,前面写得不易,还是不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