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红土地
繁体版

第057章看房子

    苏开明回家放下手上的公文包,走到水龙头边洗了一把手,来到饭厅里,等着媳妇开饭了。

    儿子苏济文出了车,女儿苏罗清在外上大学,家里就剩王丽萍和公公婆婆三个人一起吃饭。

    一个多月,开始孕吐了就有点反应重,所以,王丽萍不敢随便吃太多的东西,桌上的饭菜都是清淡的。

    “丽萍,这骨头汤我撇清了上面的油了,看你吃不下饭,你多喝点骨头汤。”杨静帮忙拿碗装着汤,端给儿媳妇的面前。

    王丽萍一听,还是挺感动的,自己嫁过来这么久,一家人都对自己照顾有加,便激动的回道,“妈,我知道了,谢谢!”

    “这孩子,一家人客气个啥呢。”杨静笑道。

    “丽萍,你心情要放轻松点儿,济文他出车也就一个星期左右,忍忍,过几天就能回来了。”公公苏开明笑道。

    “知道了。爸!”王丽萍一听,不好意思的应道。

    “有件事情要和你说,刚才你爷爷打电话给我了,他说去年你和阿凡提了一嘴,想出镇上买个房子,当时他们没有同意。现在,他和你奶想了一想,觉得家里盖有一层楼了,一人有间房,逢年过节回家有个落脚的地方就成,有钱还是需要出外面买房的。所以,他们就想着,剩下的那笔钱,出镇上给你弟买个房子,想托我帮忙留意一下,看有没有房子要卖的。”苏开明说道。

    “哈!我爷奶终于想通了?愿意出外面买房了呀。”王丽萍一听,疑惑的问道。

    “你爷都打电话过来给我了,他和你奶应该是考虑过的,现在你知道了,那你怎么想的?要不要打个电话去问问你弟他的意见。”苏开明问道。

    “我弟他早说了,本想着留点钱给爷奶养老的,但爷奶现在也不用钱,我三叔四叔也每个月往家里寄钱回来,那笔钱存在银行,还不如趁早拿出来买房子,到时一家人搬出来住了,我也方便去看看他们。”王丽萍解析道。

    “那成,我最近就帮忙留意着,看看镇上谁家要卖房的。”苏开明笑着应道。

    “谢谢爸,麻烦了。”王丽萍客气的说道。

    “这孩子,一家人老是这么客气,也就我那个傻儿子,祖坟冒青烟了,才能娶到你。”苏开明哈哈一笑,说道。

    “济文他对我也很好的,他就是比较沉默,不是傻。”王丽萍一听,想也没想,随口反驳道。

    “就是,我儿子很好的,你苏开明上辈子捡到了宝,这辈子才能娶到我这个好媳妇,才能给你生个好儿子,养大好儿子,现在才能娶个好儿媳。”杨静一听,不满的怼道。

    “哈哈!”苏开明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媳妇,你说的都对。”

    有时候不需要再多说什么,媳妇说的都是对的,自己还是不要随便开口说话了。

    唉!吃饭!吃饭!……

    王丽萍看到公公婆婆到了这个年纪,两个人还能随便开个玩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二天,苏开明去了公司,就开始帮忙留意水潭镇上,有没有要出售的房子。

    他一个大老板,苏家老家原本就在这镇上的老圩边,这两年生意慢慢的做大了,苏开明也早去县里买了一栋楼房。只不过,现在的生意多数在县里,和周边的几个镇上,走长途运输的车比较少,还是喜欢住在镇上。

    现在有车了,从水潭镇到廉城县里,二十二公里的距离,也不过是半个小时的车程。

    等生意继续做大了,再去县里住吧!

    苏开明这么一想,便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

    何况,儿媳妇不是在镇上教书么?现在来回跑,也不方便,还不如过几年,花点钱,让她调出县里去,到时一家人再搬去县里住吧。

    罢了,现在想那么多干嘛呢?

    还是帮亲家找房子才是正事。

    苏开明凭着他几十年的人脉关系,把想在镇上买房的事情放声出去,没过两天就收到消息了。

    “丽萍,你学校背后有一栋老房子,两层楼,创新路23号,你要不要过去看看,这是房主的号码。”晚上,苏开明回到了家,给王丽萍递了一张纸条,说道。

    “好!谢谢爸。我去给不凡他打个电话,爷奶年纪大了,他们也是不想做主,恐怕只是想找个地方出来,而且镇上离家也不算远,有事还能随时回家,可能是想离我近一点吧。”王丽萍接过纸条,无奈的解析道。

    “这房子是九十年代盖的,两层红砖楼房,屋主也是想迁去县里买房子,估计手里不够钱,才想着卖掉镇上的老房子。”苏开明解析道。

    “爸,你去看过了?”王丽萍疑惑的问道。

    “没有,我也是今天下午才收到消息,我听我老朋友说的。要不,你要是觉得不懂看房子,明天我抽空陪你去看,你先去给你弟打电话问问他去。”苏开明笑道。

    “好!我就怕不懂看房子,有爸帮忙去看,就好多了。”王丽萍应道。

    苏开明无奈的笑了一笑,说道,“你这孩子,都说了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你去忙你的吧!”

    王丽萍转身就出去给王不凡打电话去了。

    王不凡听到姐姐的电话,感觉这是好事呀,自己也不便随手画脚的,便托姐姐全权作主,自己没啥意见。

    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这是几千年来,恒古不变的道理。

    何况,这些年,国家改革开放了之后,多少人为了走出自己世世代代的穷山村,只身来到大城市里谋发展。

    王丽萍一听,也就放心了,和弟弟王不凡打完了电话,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回去,和爷爷奶奶说一声,告诉他们,需要找房子的事情。

    王有良两夫妻自然也没什么意见,年纪大了,以后都是儿孙的世界,自己跟不上时代了,就尽量不拖儿孙们的后腿就成。

    隔天,苏开明找时间陪着儿媳妇王丽萍一起去看房子。

    基底八十平,一楼两房一厅,一个小厨房,旁边间隔出一个饭厅。楼梯底有一个小卫生间。二楼一厅三房,也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房子是九十年代初盖的楼房,看着还是挺可以的,房主开价要八万。

    “爸,房子还是可以的,就是,镇上的房子,开价要八万,就有点贵了,去年家里盖了一层楼,一百五十八平,花了两万出头。”王丽萍转了一圈,低声和公公说道,“虽然,镇上和农村的房子不能比,但建筑材料人工都差不多,就地皮贵了点。”

    “确实有点贵了,我回头和他们谈价钱,这个价格有点偏高。八万块,这个价格可以去县里买两三块地皮了。”苏开明应道。

    何况,千禧年人均工资可支配收入才600元,而这个小镇上的可支配收入就更低了,连400元都不到,多少人幸幸苦苦赚了一年,也没实现年收入一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