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乙方
繁体版

第二章:轨迹

    “小舅,起床啦!”

    “小舅,起床啦!”

    睡梦中宋少波被一双小手摇晃着手臂,迷迷糊糊地睁眼看了一眼前面的小外甥,伸手想找一下手机看看时间没摸着,接着又闭上眼睛。

    “小舅,你起来啦……10点钟了,妈妈说你今天要去报到,要我记得一定要叫你起来的……”

    “你个大懒虫,不起来别怪我啊,到时候你自己和妈妈承认,不是我没叫你哦!”

    宋少波恍恍惚惚然后心里咯噔一声,一下瞪开眼睛,再一转身坐了起来,到处翻找手机还是不见。

    才发现沙发不是总监室那张专门用来睡觉的大沙发,明显很窄小很破旧,摆放在一个不太明亮的小客厅里,宋少波心里一阵哲学三连问。

    等脑里的万马奔腾过去以后他盯着小外甥问:“今天是几年几月几号?”

    小外甥侧头扁扁嘴:“咩呀?你冇整蛊做怪蒙我,我不管你了,我要做作业,墙上有日历牌你自己不会看吗?切!”

    说完他拿走了正吹着宋少波的鸿运扇,走进自己的小隔间去了。

    ………………

    宋少波站起来定定地看着日历牌,日历牌上的周慧敏也定定地看着他。

    【1990年8月1日】

    他闭上眼睛双手搓脸,想揉醒自己,然后慢动作抱头转身又一次倒在沙发上。

    重生?

    就像那些被通知检验报告阳性的人们一样,“为什么是我?点解?”脑里首先涌上来的就是这个念头。

    他平常也有看网文,我的人生经历还算顺风顺水啊,疫情冲击总会过去吧?怎么就轮到我了呢。

    我家庭怎么办?虽然老婆不是很贴心,也没什么共同语言,毕竟这么多年夫妻了也有感情的;还有刚刚成年没念完大学的子女呢?再也见不到了吗?

    他卷曲着在沙发上翻来覆去思想斗争了一个多小时,盛夏的小客厅慢慢闷热了起来,没有风扇吹着的他身上出了一身细汗。

    睡不下去了,他木然地起来先去洗漱,呆滞地看着镜子里那张稚嫩的脸,微微瘦削的脸上还干干净净没长胡子,他脑中恍惚而空白。

    洗完脸,端着一碗姐姐留下了的米粉早餐,边吃边观察所处的环境。

    狭小的一室一厅,是在县城边上秀丽村里的农民出租屋,姐姐还是农民户口没有单位,就在秀丽村街道办的小厂子打工。姐夫所在的单位小,没有宿舍分配,职工都靠微薄的住房补贴来租房子住。

    一些以前的记忆印象也慢慢地唤醒。

    自己就是姐姐带大的,小时候姐姐背着他带着哥哥去割猪菜、捡柴、去菜地浇水。

    姐姐出嫁的时候他还在读小学,不明白自己的姐姐为什么要离开家到隔壁村别人家去生活。姐姐出嫁那天在村里人看热闹中他不停地哭,求爸爸妈妈别让姐姐走,结果姐姐最后也是哭着坐上姐夫那车头挂红花的永久牌单车离开的。

    房间是姐姐夫妇住的,客厅里拉个布帘隔了一个小隔间,里面摆了一个学生宿舍款式的上下铺,上铺摆满了杂物,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外甥李晓斌就坐在下铺前的小木凳上,把床当书桌在写暑假作业呢,准备冲刺考初中被稀释了暑假的小孩一脸憋屈。

    李晓斌的成绩一般般,估计受家里的条件环境影响吧,最后二本也没考上,大学没扩招之前的确难考。只读了一个普通大专院校,出来也没找到什么好工作,后来还是受宋少波的影响在县城里开了一个家装公司,日子才勉强过得去。

    既然重新活过了,就想办法帮助自己的亲人过得更好一点吧。

    宋少波重生回到了刚刚中师毕业的这个暑假,是的,他原本就是省艺术师范美术专业的毕业生。

    中专文凭在九十年代初还是很牛的存在,是小城镇及农村学生的最佳出路,比读重点高中的选择人数还多。宋少波当年接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可是成为村里大明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全村少年儿童的榜样,父母当时都激动的差点掉眼泪的。

    不是经历过从公家大锅饭到分田到户转变的农民是体会不到这份惊喜的,农转非啊!从此脱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去吃公家粮了,能不激动吗?

    考上中专毕业以后就算是公家人,目前中专生是享受干部待遇包分配的,而师范类更属于有指标的定向培养,他还是本县每年唯一一个的艺术师范指标生从哪里来是要回到哪里去的,正在县城里等待工作分配,今天就是要去教育局人事科报到的日子。

    先走一步算一步吧,重生也有基本法的,改写人生的计划得仔细思量。

    “小斌,我去报到领工作了,你自己在家别乱跑哦,更不要偷偷看电视。”

    “你先管好你自己吧,这一章能赶回来吃饭不?”

    “呃……,回啊,不回来我吃啥?你爸爸的单车钥匙在哪?”

    “挂在门边呢,别弄丢了,我爸已经丢过两辆了,这已经是第三辆,都不敢买新车了,在榕树头那买的黑车。”

    “你爸也是,自己都丢两回车了,还去支持这些黑市,这不是恶性循环吗?”

    “大家都这样,你有什么办法?行了,快去!快去!别吵我做作业。”

    被嫌弃的小舅找到了自己土绿色的斜挎书包,上面还有个五角星,嗯!果然还是这时代美术生的风格,很崔健。

    看看书包里面有报道需要的档案袋,于是推着单车出门,拐出村子里的小巷子进到了街上。

    重回1990年的盛夏,宋少波骑着单车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新县城的街道上,属于改开初期的躁动气息扑面而来。

    种着还没茂盛的芒果树街道两边是一些公家单位及零星的街道小厂,其中就有姐姐上班的秀丽手袋厂,这些单位的围墙外搭建着一些铁皮石棉瓦结构的简易小商店:修单车的、理发的、早餐店,最多的是受新港电视的影响叫士多店是小卖部。

    在个体户大爆发的改开初期,各单位纷纷在沿街围墙内外搭建简易的临时商铺招租创收,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围墙经济。

    在修车铺帮单车打足了气后,宋少波继续前往记忆中的教育局方向。

    位于西江边的荷城是一个新县城,高荷县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才重新建县划归禅山市管辖,位于珠三角的边缘地带。

    新县城很小,建设在原来几条小渔村的连片鱼塘之上,大约方圆二三十里的规模,目前只有市中心的十字主干道大街,再加上几条小街道的规模,大部分的建筑都是各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及分配的宿舍楼,统一的灰色石米外墙,是这时代最廉价的建筑外墙材料。

    宋少波骑了几分钟经过了街口那个晚上有黑车交易的榕树头,穿过两边都是卖衣服格子铺的内街,就来到了市中心的十字路口,新县城最繁华的所在。

    非常传统标准的市中心十字街规划搭配:国营商场、邮局、新华书店、电影院。不过过得几年,随着国营商场的没落,繁华中心就转移到了新的综合商场区域了。

    一路骑行一路重温过往,沿着新华书店这边的文昌路直走几百米,就是县第一小学和旁边的教育局办公楼了。

    ………………

    (还真是赶不回来吃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