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王一起走过的日子
繁体版

六十八章 一起卖春联

    当时的苏奶奶看到他那个凄惨的样子都哭了,悄悄地将他带回到了自己家,不光请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还给他找出了两件绵衣穿。

    临走时还让他悄悄地拿回去了一床被子。

    大年初一,村里的孩子们欢快着笑着,四处跑出去给相熟的人家拜年。

    江福贵说是怕江明琅给他丢脸,每天扔给他两个干馒头,并且勒令他初五以前不许从柴房中出来。

    这期间,苏奶奶每到半夜就会从墙头上扔下一些吃食。这是他灰色的日子里,难得的一点色彩。

    苏奶奶有着江明琅和苏婳打下手,过年的吃食准备了不少,这当中自然有江明琅的那一份。

    晚上的时候,苏婳将买来的红纱还有竹条、细铁丝一类的材料取了出来。两人打算做几个漂亮的红灯笼,增加过年喜庆的气氛。

    去镇上时,苏婳发现有人开始卖春联了,灵机一动,就买回了不少的红纸。

    “明琅哥,奶奶的字写得特别好,我们可以让奶奶多写些春联,拿出去卖如何?”

    苏奶奶一听眼睛就是一亮,以前怕被人拿这些作文章,除了偶尔在苏婳面前写过几次大字外,就再也没有动过毛笔了。

    如今改革开放鼓励人们做生意,也不怕被人举报偷机倒把了。倒是可以多写几副春联拿出去卖,即可以练习书法,还能挣些零花钱,一举两得。

    苏奶奶的字比起外面那些写春联人的字,好太多了。

    尤其是她的梅花篆字,以“远观为花,近看是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特点闻名。

    只是这样的字,用来写春联太可惜了!

    春联属于年节必备之物,大部分的民众只为图个吉利,一般不会买太贵的春联,很少有人会认真辩别书法的好坏。

    “奶,梅花篆字只写几副就行了。我们可以卖高价,卖不了就自家贴。其它的就用普通的行书写就行了!”

    江明琅也认可的点了点头,裁好了红纸,苏婳磨墨,江明琅用石头镇纸压好红纸,奶奶提笔饱蘸浓墨,整个人气势顿时变了。

    挥毫泼墨,行云流水,恍惚间有种利落的洒脱镌刻在字里行间,很有一股子别致的味道,一钩一划飘逸秀美。

    苏婳是见过苏奶奶写毛笔字的,却从来没有见过她这般的光采照人,气质脱俗。苏婳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奶奶。

    江明琅也得看得眼睛发亮,一眨不眨的盯着苏奶奶写字,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自己要好好的学习书法。

    在苏婳震憾加崇拜的目光中,一张张的春联新鲜出炉了,每写完一张,江明琅便急忙拿到旁边晾着,晾干后一幅幅的整理好。

    三个小时,苏奶奶就写出了好几十幅的春联,大部分是普通的行书,十来幅是梅花篆字。瞧着这几幅梅花篆字的春联,苏婳都不舍得的拿出去卖了。

    就是那些行书也是气韵生动,风格秀逸,外面的那些春联上的字根本就没法比。

    第二日一早,江明琅和苏婳坐上村里的牛车来到了镇上的集市。他们来得比较早,摊位虽然不在集市的中心位置,地段却也不错。

    两人拉了一条绳子,挑了几幅春联用夹子夹在了绳子上。

    苏婳决定将奶奶写的春联,价格标得高一些。如果真卖不掉,就留着自家用或是送人。早晨八点钟后,赶集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人开始询问春联的价格。

    “一块五一幅!”

    “哟,一块五,这么贵?别人家的也就一块,还有八毛的,……。”

    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一听转身就走,苏婳忙道:“大姐一看就是有文化的,您看看咱们春联上的字有多好,这可是书法大家的字体。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大姐不妨和一块钱的比一比,看看是不是区别很大。”

    中年妇女一听,朝着不远处的另一个卖春联的摊位看去,对比了一下字体果然相差不少。

    “可那也太贵了吧,便宜一点!”

    中年妇女听到苏婳这个几岁的小女娃叫她大姐而不是叫她阿姨,心里觉得很舒服。又听到苏婳说她有文化,一股优越感油然而生。

    苏婳适时地说道:“大姐,一年就过一次年,当然要最好的春联了。贴上不光吉利,而且还比别人家的好看。

    要不这样,大姐如果买两幅的话,送您一个福字。这福字可不是一般的福字,是梅花篆字啊!”

    苏婳将一个梅花篆字的福字取了出来,给这位大姐看。中年妇女的眼睛就落在了这个福字上,再也挪不开。

    这个福字写得真好,远看就像是梅花图一般。随后她就看到了绳子上,挂着的一幅梅花篆字的春联,“这幅春联多少钱?”

    “噢,这个要三块钱!很难写的,大姐,这可是大师的毛笔字。像大姐这样的人家,一看就是那种有文化、有档次的人家。

    这个伯伯一看就是个内行,我说得可对?”

    一个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很像知识份子的老者正好走了过来,打量着挂着的这几幅春联,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

    “不错,不错,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将梅花的枝干穿插字里行间。

    所书篆字周边或疏或密,圈点上不同角度的梅花作点缀。使原本显得呆板单调的梅花篆字,愈发的风姿摇曳,婀娜多姿,的确是大师之作。

    小娃子,来上两副!”

    “好勒!”苏婳急忙招呼江明琅进行包装,这可是开门红啊!

    老者选了两副梅花篆字的春联,苏婳又送了一对梅花篆字的福字。

    “小丫头倒是会做生意!”

    那位中年妇女听见老者的评价这么高,也买了两幅春联。江明琅负责包装,苏婳负责招呼,两个人配合默契。

    苏婳很会看人下菜嘴巴又甜,虽然春联价格贵些,但是卖得不错。不到一个下午一百多幅的春联,就全部卖出去了。

    两人来到了供销社又买了不少的红纸,回去后,两人将卖了春联的钱都掏了出来,放在桌子上数了起来。

    数完后都震惊了,差不多卖了一百多块钱,成本不过十来块钱,加上墨水也不过十五块钱。这一天就挣了这么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