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晾第一女先生
繁体版

第117章:欢喜

    “这本兵法的后面,是否还有其他的兵阵?”

    这是镇北王最想知道的。

    文茂义肯定的回答:“有,但是太复杂了,我记不住。”

    “我背了好几年才记住这些。”

    兵法书上的排兵布阵的法门,镇北王这个老兵看了都头晕眼花,其中一些微小的变化若是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

    并且还容易记错。

    要是想不出错的背出来,还真需要不短的时间。

    光有时间,也不一定就能背出来。

    镇北王接受了文茂义的说词。

    问出这些,对镇北王已经足够了,剩下的,他来做。

    聊完正事,就需要慰问一下了:“很快呢,王府就会组织人进祖山捉一些肥马,然后送到晾城去。”

    “你在晾城还有没有亲朋?需不需要给他们带带信啊、或者是晾城的特产什么的?”

    文茂义这次是真的非常欣喜,略显激动的问:“可以嘛?可以带信嘛?”

    这个反应,让镇北王很开心,说明他收买人心的计划非常成功呀。

    “哈哈,当然可以。甚至过两年,你的事情在晾城里淡化了,还可以以护送贡品的护卫身份去晾城里看看。”

    镇北王这样说。

    文茂义开心的有些语无伦次:“我的娘舅家、家、家在晾城。”

    “我们、们、关系非常好……我、我想给、给他们带封信。”

    镇北王:“行,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信你回去慢慢写,特产也可以准备一些,到时候直接送来镇北王府、或者找周将军,都是可以的。”

    旁边的周将军听到镇北王这样说,当即看向文茂义,冲他点头:“对,你也可以来找我,把东西交给我。”

    文茂义:“好,谢谢!谢谢!”

    接下来就是赏赐。

    文茂义和周将军都有赏赐。

    赏赐周将军的是布匹十匹。

    赏赐文茂义的是白银千两,布匹十匹,并破格提拔为伍长。

    他的队员就是那十一个一起跟他训练的魏氏、柴氏的人。

    这也是军营里第一支超过十人的伍。

    当这些赏赐由镇北王府的人抬着送到文家的时候,一路上热热闹闹的,引起不少人围观。

    到了姚观村时,更是轰动了整个村庄,引起全村的老少都来围观。

    除了被打断了腿、还躺在床上修养的几个男娃子。

    以及一些正在祖山里忙碌人。

    晚柠此时就带着她的小弟们在第三个山头采摘青涩的野果。

    多摘点野果,就可以多酿一些果酒,无论是买卖还是自己喝,都是一种享受啊。

    等到傍晚,晚柠回到家时,看到家里的那些赏赐,第一个想法就是:她可以不用再赚银养家了!

    至于那些布匹,在文陆氏等人看来非常的珍贵,是非常珍贵的绸缎,爱不释手,但在晚柠眼里也就那样。

    第二件事才是追问这些赏赐是怎么回事。

    赏赐是怎么回事,文陆氏和文玉泽都说不清楚,只能等文茂义回来再讲了。

    文茂义从军营回来后,跟他们讲了事情的经过,隐去了他拍马屁的那一段。

    毕竟这兵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有他跟晚柠两个人知道。

    所以,讲完一家四口能听的部分后,文茂义又将晚柠带到一边,避开另妻子跟儿子,将他在镇北王那里拍马屁讲的话全讲给了晚柠听。

    并告诫她,不管谁问,就说这事都是爹爹安排她去做的。

    晚柠没想到区区几件小事,也能引起这么多麻烦。

    好在她听劝,当即点头答应。

    之后,就去帮忙做晚饭了。

    而这个时候,一家四口正愁带些什么土特产给娘舅家,这信又要怎么写。

    今天可真开心呀,拿了这么多赏赐,文茂义得到重用又升了职,还能给娘舅家送信送特产,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拿了些碎银子给两个孩子,让他们去村口买些酱牛肉,打些酒。

    只自家人庆祝还是不够的,还要跟魏家、柴家的兄弟一起庆祝。

    不过,这个庆祝就挪到了下次休息的时候,到时候再像前几天一样,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好好的吃一顿。

    这些都是简单的,现在摆在他们一家人面前最让他们为难的,是给娘舅家带什么土特产。

    戊城的土特产也不少,有雪松菜、胡辣汤、馕饼、肥马、青兔等等。

    但这些,都不适合赠送啊,没办法保存、不适合长途运送啊。

    呃……其实活体肥马和青兔,是可以长途运送的,就是太过麻烦,且路上还有死亡的可能。

    这路上是死了还是被押送的人吃了,真不好说,所以还是不能托人运送。

    活的不能送,那腌制好的呢?

    “腌制好的密封起来就可以运送!”文陆氏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开心不已。

    文玉泽:“那我明天就上山,去抓一只肥马,全都腌了,给舅舅家送过去。”

    晚柠也不甘落后:“牛肉也可以送,牛肉咱们可以卤好了晾晒成干,做成牛肉干!”

    “晾城那边吃牛肉不容易,这牛肉确实可以送。”文陆氏也同意。

    说了一圈商量了许久之后,晚柠最后还是可惜的一叹:“我觉得胡辣汤也非常好吃,咱们就是知道方子也做不出那个味道,着实可惜了。”

    文陆氏点头表示赞同。

    ……

    兵法虽然送到镇北王手上了,但要是想要普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首先,目前军营里的老兵,已经习惯了以前的作战方式,突然让他们学这个排兵布阵,改变作战方法,一时半会的不适应,可能会在秋收时对抗鞑子时出错。

    这要是因此葬送了性命,可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现在距离秋收,也就只有一个多月了,时间太短了。

    所以,镇北王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既要保证秋收时有足够的兵力对抗鞑子,还要普及兵法。

    召集了所有将军商议了两个时辰,才商议出一个办法,制定出一套普及方案。

    那就是,先训练今年入伍的新兵学习兵阵,老兵,就等到秋收战役之后再进行训练。

    并且,为了防止鞑子知道他们有了新的兵阵之后突袭晾城,这训练的人数,也要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分批进行。

    兵法这东西,只可能在军营里进行训练,只训练已经入伍的兵丁,镇北王是不会考虑到祖山脚下的六个村子里的武堂的。

    毕竟,武堂是村里人私设的,训练出来的人也不是全都进了军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