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原始人
繁体版

第018章 种族之火

    “小心地把干草堆到火焰上!”

    干草堆叠上去,火焰由一缕慢慢壮大成一团!

    这一组的黑毛猿们看到火焰左右摇曳,不由得随之心潮起伏,黑毛猿兴奋的动作不一而足。

    有的咧嘴大叫,有的东跑西跳;时而抓耳挠腮,时而捶胸捶地。

    这一幕也引起了其他组的黑毛猿的注意,一个个的把脑袋转过来盯着这边,反而停下了手头最重要的事情。

    看到兴奋的黑毛猿,杨燧也心生欢喜。

    从最开始收集材料,到杨燧一个个步骤的教授指点,花了大半天的工夫,终于,通过黑毛猿自己的手取得了整个种族的第一团火焰。

    这第一团火焰,是整个黑毛猿种族文明的一个重要转折。

    杨燧相信,当他们能独立生出第一团火焰以后,整个种族文明会一步步朝着灿烂的方向前进。

    他也无法预料,以后会进化出一个什么样的繁荣多彩的文明!

    而在这文明进化的初始,是因为有了杨燧的介入。

    当然,如果没有他的介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也有可能会因为某个原因,而使黑毛猿族群文明朝着其他。

    但这并不妨碍此时杨燧心情激荡,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黑毛猿种族文明在此时此刻有了转折、或者令文明进化的时间进程得以提前。

    有了火,杨燧心中一些计划可以慢慢施展开来。

    有了火,族群可以慢慢增强防御能力。

    有了火,族群能够尝试吃一些其他食物,不用再每天都吃果子了。

    有了火,也许黑毛猿族群中会诞生一些令杨燧也意想不到的新奇发明。

    不过,高兴归高兴。其他组还没有完成生火,这可不行。这组的黑毛猿能成功生火,并不代表其他组的就可以不管不顾,照样要继续做下去。

    就如上学时,杨燧经常听老师讲的一句话——“别人学会的知识只是别人的,你眼馋也没用,想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只有自己学会才行。”

    杨燧身体慢慢转着圈,目光巡视着周围的黑毛猿,高声道:“已经生出了第一团火焰,下一团火焰在哪里出现?”

    “不要在看这里了,看着自己手里的东西,自己想想,火焰什么时候才能从你的手里产生?”

    “赶紧动起来!”

    杨燧的话说完,大部分的黑毛猿很快就反应过来,认真继续着手里的动作,少数反应稍慢的黑毛猿就被杨燧一个个地瞪着,直到他转过头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团队里。

    有了那么好的一个开头,接下来就要顺利得多。

    很快,杨燧就发现,第二组的黑毛猿手里的树皮开始冒出一点点白烟,即将产生摩擦出火焰。

    他赶紧过去,慢慢指导。

    不多久,第二团火焰产生!

    时间慢慢推移,一团团火焰陆陆续续产生。

    第二团……

    第三团……

    第四团……

    ……

    直到最后一组的黑毛猿也生出火,杨燧的第一次教学圆满成功。

    整个族群都因为火焰的成功出现而显得十分高兴。

    在杨燧告诫过他们,只要身体不接触火焰,就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之后,他们对火焰的态度,从最初的恐惧变成了现在的小心翼翼。

    在他们几番尝试以后,渐渐摸清了火焰的特性,只要不靠得太近,对他们是不会造成威胁的,反而能使身体变得更加暖和。

    杨燧脸上露出笑容,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很是满意,看来自己这个学渣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老师嘛!

    歪树也能结好枣,学渣教出优等生!

    他在心里暗道:这算不算一次学渣的逆袭呢?

    第一步教学结束,接下来就是第二步的教学了。

    如何保存火种?

    生出的火如果不好好保存,很快就会燃尽。

    如果等到想要用火的时候,再临时生火,有时可能会出大问题。

    就比如这次杨燧和夜遇到巨型黑斑蝰,如果不是他事先准备好了火折子和火把,那他们只有一路狂奔,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能逃得掉还算好的,如果遇到像巨型黑斑蝰那种自带追踪功能的生物,无论逃多远,都能被追上来,逃都逃不掉。

    如果不是有地利人和,杨燧用火烧死了巨型黑斑蝰,现在他们俩指不定还在哪片地域的树上荡秋千呢?

    保存火种的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火折子那样可以随身携带的,另一种就是就地保存,也就是用沙土掩埋燃着的木炭。

    火折子的方便不用多说,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

    而就地掩埋的方法,针对性就很强了,一般来说只适用于稳定的生活场地,未来会用到的,现在可以按下不提。

    “生火,大家都做的很好,下面我要教大家怎么保存好火种!”

    杨燧找出树脂、干枯的藤蔓和小的竹筒。

    杨燧搬了一块小的石头放在火堆旁边,然后举起树脂,说道:“找出这个东西,把它放在石头上。”

    一段时间后,树脂会在被烧得滚烫的石头上慢慢融化。

    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制作竹筒和处理藤蔓。

    杨燧找出一根枯死的竹子,找到竹子末端,和拇指放在一起比较了一下差不多大小。

    “找出它,在这个地方用力折断。”

    “从这个地方折断。”

    “这里再折断。”

    几番折断,火折子的外筒和盖子弄好了。

    后面就是处理藤蔓,找出一根藤蔓。

    “找到这种东西。”

    “用石头反复锤打。”

    “注意,不能锤断了。”

    杨燧把自己处理好的藤蔓展示给大家看,藤蔓锤得扁平,就像一张厚纸,轻轻撕扯,就可以撕开,丝连丝、层叠层。

    锤打好的藤蔓再用石头截断,长度比竹筒多出半根手指。

    杨燧一边转悠,一边指导。

    “这里可以了,锤那里。”

    “你把藤蔓垫在石头上锤打。”

    “把藤蔓翻个面儿。”

    “做得好!”

    “不错!”

    有了前面的锤打经验,这一步进行的非常顺畅,很快大家都做好了。

    “接下来,我们把石头上的树脂涂抹在藤蔓上。”

    “涂抹好以后,就像之前那样把它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