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音乐人不太对劲
繁体版

第十九章 合约

    时间回到下午,京州,海象传媒大厦,古色古香的办公室内。

    梁明望缓缓翻动手中厚实的资料,眼神极其专注,似乎要把每一页上的信息都清晰记下来。

    女秘书踩着恨天高,安安静静站在檀香木书桌一侧等待,没有丝毫怨言。

    二十分钟后,梁明望放下资料,轻声问道:“天宇签了华音的穆谦?”

    女秘书听到问话,知道上司要问的是什么:“昨天刚收到消息,七月初穆谦就已经和天宇签了五年协议。”

    梁明望轻笑一声:“老马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啊,倒是让他领先一步。”

    女秘书没敢接话,因为她知道老总只是感叹一声而已,并不需要应声虫。

    果然,梁明望说完话,又拿起资料翻翻拣拣,半分钟不到挑出十份资料,递向女秘书:“和这十人接触看看,给他们c级签。”

    女秘书稳稳结果,目光在最上层的纸面上扫过,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脸带笑意的少年,照片旁则是姓名,乔梁。

    女秘书感到一丝意外。

    对乔梁她并不陌生,作为一骑绝尘高高挂在“伯牙子期榜”榜首的乐坛新人,乔梁的过往经历以及性格作品早已被各大音乐公司扒拉得清清楚楚。

    她意外的是梁总给出的合约。

    海象传媒作为华洲三大音乐公司之一,C级合约对绝大多数萌新作曲人来说算得上极其优厚,但给乔梁C级签,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不太合适。

    穆谦之所以早早签了天宇,很大原因是天宇给出的五年B级合约,签约后就跨越一年的实习期,与普通作曲人享有相同待遇。

    女秘书从同行爆料的小道消息还猜出一件事,天宇打算把穆谦扶持为新一代台柱,由此可以推出其能得到的资源倾斜,会比普通作曲人多得多。

    乔梁在七月之前籍籍无名,七月后却一连拿出两首好歌,不仅词曲水平远超同龄人,歌唱得也不错,按理说想签下他,就算不给B级合约,至少也要给C+合约。

    看来传言不错。

    女秘书心下电转,却不多嘴,眼前的男人向来说一不二:“好。”

    梁明望点点头:“去吧,尽快接触,以防再被其他两家捷足先登。”

    哒~哒~哒~

    直到女秘书踩着恨天高离开,梁明望笔直的后背才放松下来,他身子向后依靠,感受着靠垫的柔软,伸手捏了捏眉心。

    他今年五十五岁,精力已是大不如前,每天还要审批各项文件,掌握公司大方向,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身体、精神都十分疲惫。

    人一上年纪,就喜欢回忆过去,虽然梁明望是名震华洲的商业强人,但偶尔也如普通中老年人一样,喜欢回忆过去种种。

    他靠着椅背,目光透过落地窗,穿过极远处的山脉,愣愣出神。

    ……

    7月26日早9点。

    乔梁忍着头疼,拖着虚浮脚步,穿过大半个校园来到杨国栋的办公室。

    昨晚在零点酒吧表演完后,他被热情的客人堵住,硬是干了不知道多少杯红酒、啤酒、鸡尾酒,后来酒意上涌,只记得迷迷糊糊中被张小花开车送回了宿舍。

    早上醒来唯一的感觉就是头疼,好在他的生物钟很准时地把他叫醒,这才没放了老杨鸽子,耽误正事。

    老杨的办公室门敞开着,乔梁在门外向里面粗略一扫,只有老杨在。

    “咚咚咚~”

    乔梁抬手在木门上敲了三下,示意屋内的人自己来了:“杨老师早。”

    “进来。”

    老杨目光从电脑屏幕移到门口的学生身上,拿起一打资料来到茶桌前:“坐,跟你说说公司的事。”

    乔梁顺势坐到老杨另一侧的沙发上,接过资料,但并不立刻翻看,而是等待老杨下面的话。

    老杨一边烧茶水,一边说:“这两天关注你的歌下载量到多少了吗?”

    乔梁肯定道:“刚去论坛看了一下,四十三万。”

    《鱼》发布的头几天热度很高,下载量飙升,而这几天热度逐渐降下来,加之盗版影响,下载量呈现负增长,到今天稳定在四十三万,比位列第二的穆诚作品《这些花儿》高了三万。

    老杨点点头:“拿到你的歌时,我和龚老师、李老师合计了一下,觉得《鱼》能有三十万左右的下载量,可以争一争前十甚至前五,没想到一下子蹦的老高,窜到第一去喽。”

    乔梁看老杨眉眼带笑,谦虚道:“我也没想到能到第一,说来还要谢谢P站和抖手短视频,要不是蹭了它们的热度,前十就到顶了。”

    老杨感叹道:“别说你我,估计三大那些老教授都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科技不但改变世界,也改变了音乐打榜的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确实老了,和时代脱节了。”

    乔梁安慰道:“杨老师四十有三,正当壮年,跟老并不沾边。”

    老杨细细打量他几眼,笑容和蔼,话语中都是满意:“以后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该服老就得服老。”

    两人客套几句,终于进入正题。

    老杨抿了一口热茶:“因为《鱼》的登顶,你被不少娱乐公司关注,前几天你唱的《消愁》则是让三大音乐公司确认了你的能力并不是昙花一现。”

    乔梁心里明白,音乐属于艺术领域,艺术创作者经常出现灵光一闪,超长发挥完成作品的情况。

    总的来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情况在艺术领域并不罕见,当然,前提是创作者基础要牢固。

    三大公司从不缺灵光一闪完成作品的作曲人,他们要的是接过上一任台柱手中大旗,撑起未来公司业务发展的扛鼎人物。

    为此,三大公司在《消愁》面世之前对云音出身的乔梁持观望态度,《消愁》出现后才真正确认乔梁具有成为台柱子的潜力。

    “昨天三大公司都给向学校发来签约意向,希望能和你谈谈。”老杨身体确实有点虚,声音听起来有些绵软。

    他示意乔梁翻看书中的文件资料:“三大公司给你的合约都还行,不过我个人建议你考虑海象传媒或者飞寰音乐。”

    乔梁心中一动:“请杨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