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从1984年开始
繁体版

第九十七章 索罗斯

    9月8日,禹天一行离开港岛,回到燕京。

    从欧洲传回来信息,欧洲汇率波动异常,英镑贬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判断一致,战斗要开始了;

    金融资本狙击英镑的态势已经明朗化,结果未知,当然,禹天除外。

    做空英镑的金融手段也就那几种,禹天打算顺势而为,顺手牵羊,操作不复杂,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显露痕迹,‘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英国这个大流氓,索罗斯不惧,不代表禹天他们不怕,嗯,小心点好!

    禹天投了5亿美元,加上华龙的资金,合计10亿美元。

    此次投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让东南亚的华人财团看清潜在的金融风险,加深对自己的信心。

    在奥运会比赛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索罗斯及其他一些投机者已经完成了扩大头寸、狙击英镑的准备。

    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之时,索罗斯已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很难保持协调一致。

    一旦构成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链条”出现松动,像他这样的投机者便会乘虚而入,对这些松动的“链条”发起进攻,而其他的潮流追随者也会闻风而动,使英国为首的英镑汇率更加难以维持在高水平,最终,来者不善的投机客过多,英国央行将无法承受,直到整个体制被摧毁。

    果然,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欧洲国家便很难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

    当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正陷于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维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

    但假如德国的利率不下调,英国单方面下调利率,将会削弱英镑,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政府维持高利率的经济政策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它请求德国联邦银行降低利率,但德国联邦银行却担心降息会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并有可能引发经济崩溃,拒绝了英国降息的请求。

    英国经济日益衰退,英国政府需要贬值英镑,刺激出口,但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须勉力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

    英国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许多金融专家的质疑,国内的商界领袖也强烈要求降低利率。

    在1992年夏季,英国的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虽然在各种公开场合一再重申坚持现有政策不变,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率体系内,但索罗斯却深信英国不能保住它在欧洲汇率体系中的地位,英国政府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在不断地下跌,从2.95跌至2.85,又从2.85跌至2.796。

    英国政府为了防止投机者使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低于欧洲汇率体系中所规定的下限2.7780,已下令英格兰银行购入33亿英镑来干预市场。

    政府的干预并未产生好的预期,这使得索罗斯更加坚信自己以前的判断,他决定在危机凸显时出击。

    时间进入9月,投机者开始进攻欧洲汇率体系中那些疲软的货币,其中包括英镑、意大利里拉等。

    索罗斯及一些长期进行外汇套利的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上抛售疲软的欧洲货币,使得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斥巨资来支持各自的货币汇率。

    英国政府计划从国际银行组织借入资金用来阻止英镑继续贬值,但这犹如杯水车薪。

    仅索罗斯一人在这场与英国政府的较量中就动用了100多亿美元。

    索罗斯在这场豪赌中做空70亿美元的英镑,并持有60亿美元马克的多头头寸,同时,索罗斯考虑到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升值)通常会导致该国股市的上涨(下跌),又买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并做空德国股票。

    如果只是索罗斯一个人与英国较量,英国政府也许还有希望,但世界许多投机者的参与使这较量的双方力量悬殊,注定了英国政府的失败。

    索罗斯是这场“赌局”最大的赌徒。下完赌注,索罗斯开始等待。

    1992年9月12日,危机终于爆发。

    市场上到处流传着意大利里拉即将贬值的谣言,里拉的抛盘大量涌出。

    9月13日,意大利里拉贬值7%,虽然仍在欧洲汇率体系限定的浮动范围内,但情况看起来却很悲观。

    这使索罗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成员国最终将不会允许欧洲汇率体系来决定本国货币的价值,这些国家将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做空英镑。

    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2.80,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

    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

    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英国财政大臣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付这场危机。

    首先,他再一次请求德国降低利率,但德国再一次拒绝了;

    无奈,他请求首相将本国利率上调2%一12%,希望通过高利率来吸引货币的回流。

    一天之中,英格兰银行两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达15%,但仍收效甚微,英镑的汇率还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

    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最终还是遭受惨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英国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日子称作‘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被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已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1/3。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

    在索罗斯们发动进攻以后,罗威国按照既定的方案,以更加果断的组合操作,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利离场了;

    接近2亿欧元的盈利,不算多,关键是整个过程不显山不露水,一沾即走,没有留下痕迹;

    一些英国媒体对英国经济和声誉上的双重损失十分不自在。

    他们在寻找替罪羊,高调的乔治索罗斯就是极为方便的一个。

    一名英国电视记者宣称:“政府对汇率机制的义务应该保证英格兰银行的安全,但它没认识到这一点。损失是巨大的,因为银行用尽了它的外汇储备以维护英镑的汇率。政府不会说我们损失了多少,但损失可能高达几十亿英镑,这个秋天保护英镑花的钱远远多于我们用在海湾战争上的钱。”

    一名法国前外交官说:“......索罗斯们破灭了欧洲的希望;你必须看到是谁从这个罪恶行为中获利。”

    英国媒体试图使索罗斯为其收益感到内疚的努力并没有成功,英国称9月15日为黑色星期三,而索罗斯称之为光明的一天。他并不理睬对他的批评,“我相信必然有负面的影响,但这不会为我所考虑。如果出于道德良心而退缩,我就不是一名成功的投机商了。”

    “我也不会为从英镑贬值中获利而感到后悔。正如所发生的,英镑贬值被证明是有好处的。但我的观点是:我投机英镑并不是帮助英国,我也不是在损害英国,我只是在赚钱而已。”

    公正地说,并不是索罗斯一个人投机了英镑。

    一个在英国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商说道:“索罗斯投入钱的量是巨大的,但是考虑到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额高达1万亿美元,索罗斯的100亿美元相对而言还是小的......”

    “............联合投机于一种货币它可能有效果,单独行动则很难说。所以并不仅仅是索罗斯打倒了英格兰银行,而是市场投机所导致的。索罗斯只是市场最大一部分而已。”

    索罗斯们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

    金融资本的贪婪、胆大妄为以及强大的能量,在黄荣年等人心中留下多少的阴影,禹天一时还没有办法评估。

    不过,种子已经种了下去,迟早会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