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来匡扶大汉的
繁体版

第110章 寻找赵羡

    卫将军在一众将军的序列中,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

    前汉自王莽的叔父王凤薨后开始,就不再任命大将军之位,继任者包括王莽在内都只是称大司马。

    骠骑将军之位又因为马踏匈奴的霍去病珠玉在前,没几个人再用此名号。除了成帝时王根和哀帝时的丁明短暂担任过骠骑将军之职外,就数王莽的亲信王舜担任的时间长了。

    车骑将军在宣帝以后,都是加大司马衔,称大司马车骑将军,作为不设大司马大将军的替代品。宣帝的一堆外戚和王凤死后王莽其他的几个叔父多担任此职。但等到如今新朝初建,王莽并未任命有车骑将军。

    因此,汉末新初之时,掌握禁军的卫将军乃是军职中的第二号人物。王莽因为一句认为杜撰的金匮符命,就将王兴从一介小吏提拔到了如此高位,不可谓不恩重如山。

    然而,王兴毕竟是空降高位,他空有官阶,实权却都被那八个王莽的旧臣瓜分了。

    特别是军权,王舜在升任太师之前,就是骠骑将军,如今的更始将军(和更始帝没关系)广新公甄丰,更是之前的卫将军。

    在这两位长期掌权的军方大佬的手段之下,王兴拿什么跟他们去争?

    尤其是更始将军甄丰,堂堂天子心腹近臣,竟然落得和小吏与卖饼儿一个阶次(甄丰、孙建与王兴王盛同属四将),更是将怨气都发泄在针对王兴的身上。

    堂堂大新卫将军,现如今唯一能插手的工作,还是和以前当小吏时一样看大门,只不过是换了地方,来寿成室给天子看大门。

    不止是王兴,进献金匮的哀章和卖饼的王盛都被排挤得死死的。

    担任国将的哀章整日里只能跑去太学跟太学生们摆摆架子,担任前将军的王盛更是连个去处都没有,整天闷在府邸里自己给自己做饼吃。

    不同于因为一步登天就满足现状的哀章和王盛,王兴并不想混吃等死。

    之前身为城门小吏的他,不止一次地在道旁羡慕地看着骑着高头大马载誉回城的将军进宫复命。

    他也想真正体验一把,指挥千军万马挥斥方遒的真将军是什么感觉。原本只能路边吃土的小吏如今既然有了机会,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权欲之火,势必想去争上一争。

    当然,仅限于指挥一把过过瘾,真的上战场他才不干。

    大新朝的四辅三公四将一共十一位重臣共辅国政的和谐局面之下,其实矛盾早已显现。

    作为统治者,王莽自然知道手下人之间的矛盾,但他实在不知道如何去调解。

    穿越之前他也仅仅是一个中学老师,二十年教学生涯里他见过最大的矛盾只不过是几个未成年小屁孩在争意气。

    穿越之后,一把手之前他刷名声,一把手之后他打压政敌,这两方面的手段是锻炼得炉火纯青。唯独面对自己人之间,他实在是缺乏经验。

    所以,在特意赶着除夕夜来诉苦的王兴面前,王莽显得很是头疼。

    其实这次王兴来告状的和之前没什么两样,无非还是王舜怎么看不起他,甄丰怎么欺负他,王舜又是怎么帮着甄丰欺负他。

    本来这种官场上的纷争,最忌讳的就是找上司打小报告去告状。但王兴哪里有这样的官场经验,再加上他的官位都是王莽给的,有想法了自然第一反应就是找王莽。

    从某个方面来看,这倒也是王莽最熟悉的中学生吵架了。

    王莽虽然早就不耐烦他了,但毕竟他代汉建新登基称帝就是靠着哀章所献金匮,得到了天授的合法性。

    既然这样,金匮就不能不认。一旦认了,那也得认全,包括上面明文记载着的十一位辅臣,一个都不能少。

    没办法,自己挑的,捏着鼻子也得认啊。

    念及此,王莽在听完王兴的絮叨之后,拿出哄小孩的耐心,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卫将军的辛苦,予已知晓。但今日乃是辞旧迎新之时,不宜起纷争,且待出了正月,予自会召来太傅和更始将军,为汝等和解。”

    一般领导把话说到这,不管说的是不是真的,都代表着“这事就先这么着吧”的意思。然而王兴却拽着话头较上了真,追问道:

    “陛下,正月之前,臣也不能无所事事不是,您看?”

    这是借机要权呢。

    王莽因为之前思乡的惆怅,这会的性情有些软化。面对王兴很是不知好歹的嘴脸,他倒是没生起甚么愤怒。

    而且,眼下正好有这么一件事,需要人去办。

    “汝既这么想要用心办事,予便先给你一件差事,还允许你自可调动卫将军属下兵士不超过一百人。”

    见死缠烂打竟然真的有收获,王兴大喜过望,连忙俯首拜道:“臣谢陛下,陛下尽管吩咐,臣一定为陛下效死!”

    “行了行了,起来吧。”王莽嫌弃地让他起来,吩咐道,“你且带人去前队郡,查探一番是否有个名叫赵羡的少年郎,亦或是什么新奇玩意。记住,务必隐匿身份,不可大张旗鼓,也不准透露是予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