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祯皇帝开始
繁体版

第十四章 火炮局扩张

    十一月二十九日。

    京城内人流聚集的坊间路口,都张贴了一张用红纸写的大字报,路过的人纷纷围在一起观看。

    有识字的热心群众将榜首的字念了出来:“火炮局招收学徒公告!”

    知道是这个消息后,人群顿时就沸腾开来,互相之间议论纷纷。

    “上一次我家小子差一点,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了。”

    “你家小子细胳膊细腿的,我看多半没戏,还得看我们家二牛。”

    “你那二牛就缺心眼,光有一身蛮力,上次人家官爷就没要。”

    “你大爷的才缺心眼呢,你全家都缺心眼。”

    这两人估计是邻居,聊着聊着差点打了起来。

    有从外地来到京城不久的人,好奇问道:“这火炮局是什么来路?怎么这么多人想去。”

    有热心的人回答他:“听说陛下要给咱京营的将士个个配备一杆枪,好家伙,那不得十几万杆,这火炮局就来招人去造枪去了呗。”

    “这原先不是王恭厂的活计吗?我听说老危险了,去年还炸了一会,死了好多人咧,傻子才去这地方干活呢。”

    热心人鄙夷地看着他,道:“学徒一个月都有一两饷银,听说正式的工匠月饷五两,有经验的老师傅一个月能拿十两银子,要是有什么了不得的发明,还有重赏,听说有人拿了五百两的赏银!”

    外地来的这个人感觉自己的呼吸在变粗,大喊道:“火炮局在哪,我也要去火炮局当学徒!”

    全然忽略了方才“傻子才去”的那句话。

    ……

    这份点燃京城百姓热情的招学徒公告,已经是火炮局第二次发出来了。

    能这么吸引人的原因在于,给出的待遇太好了。

    学徒月饷一两,米半石,盐一斤。

    在这个普遍学徒免费干苦力的时代,光凭这一点就牢牢抓住了老百姓的心。

    但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有严格的考核要求。

    最基本的是,必须是顺天府户籍,三代清白,年龄在十六岁—十八岁之间的男子才能参与考核。

    要求是能举起二百斤的石锁,连续举一百斤的石锁二十次,这是考察爆发力和耐力。

    第二个要求是,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五分钟左右)用筷子将五十个圆珠子从碗里夹到瓶内,瓶口一寸宽,也就比珠子大一些。

    这一点是考验手上的灵活性。

    第三个要求是,在五丈距离外准确辨认半寸大小的箭头指向,这一点考察的是目力。

    能满足这三点要求,就有资格进入火炮局当学徒了。

    上一次火炮局尝试性地招了五百名学徒,为了这些名额,京师百姓几乎是抢破头。

    虽然考核的难度较大,但是架不住这个人口基数太大了,符合条件的超过千人。

    最后又增加了一条,识字的优先,没选上的可以暂时登记在册,下次扩收可以优先考虑。

    因此而落选的男子,回家后忍不住埋怨爹娘,当初为啥不送去私塾读两年书。

    有这样的先例在前,所以在火炮局第二次收学徒的时候,前去报名的人瞬间排了几条街。

    毕懋康和孙元化很满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至于在短时间内二次扩招学徒的原因,是由于朱由检原先承诺每个月五万两的额外拨款,翻了一倍,要求是继续扩大神威炮、燧发枪和震天雷的产量。

    如此一来,原先的人手已经不够用了,便唯有继续扩招。

    之前招的五百名学徒派上了极大的用场,由熟悉的工匠师傅每人带两名学徒打下手,制造火炮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

    约翰·普斯等卜加劳铸炮厂的外国工匠,更是热衷于带学徒工作,他们本着的原则是能少干点就少干点,反正工钱又不会少拿。

    毕懋康对此自然是有求必应,私下安排最机灵的一批学徒跟着这帮外国工匠,目的是将他们肚子里的货全部掏出来。

    约翰·普斯等人还负责教授英格兰语、荷兰语、佛朗基语等五六种语言。

    这一点是毕懋康在上次觐见朱由检的时候,得到的提议,随后便回来安排学外语这件事情。

    约翰·普斯等人倒也不排斥,作为交换,他们额外要了一份饷银。

    反正已经被困死在火炮局里面这一亩三分地,多一些人听他们吹嘘过往,也算是比较好的消遣方式。

    上次在勇卫营校场试验结束回来后,大半个月的时间,火炮局一共制造了两门红夷大炮,五十门神威炮,二百杆燧发枪,一千枚震天雷。

    这批火器装备朱由检顺手就全部拨给了黄得功的勇卫营,作训练用途。

    而京营连根毛都没有捞着,为此李邦华到朱由检那里碎碎念了好多次。

    朱由检被烦得不行,只好应允火炮局下一次出库,京营优先挑选。

    而毕懋康现在的目标已经提升到每月造十门红夷大炮,二百门神威炮,五百杆燧发枪,两千枚震天雷。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第二次招学徒的名额是两千人。

    这么大规模的招人动静,一天时间就传遍了整个京城,有不少朝官对此深表担心,王恭厂的爆炸惨案刚过去没多久,大部分人对于火药依然心存恐惧,纷纷上疏劝谏朱由检不要穷兵黩武。

    对此类奏疏朱由检是一概不理,大部分迂腐的文官哪里会明白“道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这个话的含义。

    研制火器是有危险,做好安全措施便是,不要因噎废食。

    朱由检之所以这么豪气,大把砸银子到火炮局生产,完全是内帑又得到了一次充盈。

    因为“王顺侵吞皇庄田产”一案而下狱的前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被判处了抄家。

    经过曹化淳的查证,共有十九处皇庄存在类似的贪墨行为,而这些皇庄的管事太监基本都跟王体乾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平常王体乾没少收这些人的孝敬。

    对于这些大胆的硕鼠,朱由检一并判处了跟王体乾一样的待遇,全部抄家。

    对这些人的抄家,一共获得了价值接近三百万两白银的财物,几乎相当于三分一个魏忠贤的身家。

    除去赏赐给东厂的一成财物,其余的在变现成银子后,全部送进了朱由检的内帑。

    这比印钱都要快的来钱速度,差点让朱由检失去理智,心里琢磨着是不是继续派东厂继续探查消息,寻找“有缘人”继续抄家。

    不过朱由检还没疯,知道不能这么干。不然底下的人就会联起手来,首先推翻他这个皇帝。

    内帑有了钱,朱由检便开始考虑怎么将这些银子花出去,之前计划成立银行的事情,可以办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