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秦我为皇
繁体版

第二百零九章 大秦雄邦

    “咚咚咚咚……”

    万里云撒开蹄子奔跑,强烈的震动,不断在地面传来,声音显得十分响彻。

    骑在马上,李元霸只觉耳边风声阵阵,强烈的劲风,刮得人几乎睁不开双眼。

    也亏得是他,否则换做一般人,这股劲风就足以让其毙命。

    横浦关内,人流量并不算多,没一会儿,李元霸便骑着万里云冲出横浦关,在横浦关外的群山之中纵横一圈。

    这万里云的速度,与龙血战马一般,山林沼泽,任其纵横,丝毫无法阻拦半点。

    差不多一刻钟后,李元霸终于回到将军府。

    此时,烈阳正满脸无聊的坐在将军府中吃着东西。

    李元霸刚回来,立即走到烈阳身边,大声笑道:“太快了,你知道吗,和哥哥的战马一样快,这匹马我太喜欢了,不愧是哥哥留给我的,哈哈哈!”

    说着,李元霸在烈阳身前坐下,一伸手,直接从李元霸面前的盘子上撕下一只鸡腿,大口的咀嚼了起来。

    烈阳食之无味,满脸羡慕的看着李元霸。

    作为战将,谁不渴望有一匹能陪自己纵横天下的战骑?

    可惜,这匹马注定属于李元霸,他想要也得不到,一时间,就连之前封侯带来的喜悦,都消失的一干二净了。

    似乎在他看来,李元霸虽然没有封侯,但这匹战马,别说一个侯爵,就算千百个侯爵也换不来一样。

    就这样,两人一边吃,一边聊,心情十分畅快。

    而另一人则是一边吃,一边听,还得满脸嫉妒的看着对方,心情十分不爽。

    不知不觉间,两人吃饱喝足,李元霸招呼一声,两人一同跨上万里云,直接驰骋而去。

    万里云的力量和速度,那绝不是盖的,拖着李元霸,以及一对重达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锤,再加上烈阳和他的铁棍三四百斤,共计一千多斤,却是毫无半点负重感,一路疾驰而去,依旧日行万里,夜走八千。

    两人虽然同样朝着中原而去,但没多久,便偏离了嬴守他们所行走的路线。

    毕竟一个是直接赶赴咸阳,而一个却是直接赶赴邯郸巨鹿,本身就有岔道。

    在两人厉害横浦关的第二天,嬴守和银月也离开了横浦关七天有余。

    这天中午,两人终于远远的看到如龙盘虎踞般的咸阳城,伫立在视线尽头,宛如一头沉睡的雄师一般。

    “这就是咸阳吗?”

    银月远远看着咸阳城,被这座雄威的百年大城给震惊到了。

    这段时间,虽然两人一直都在赶路,但对大秦境内的所见所闻,依旧令银月感到惊讶。

    如今的大秦,百废待兴,百姓衣布遮体,食不果腹,相对来说,比南境之地更穷。

    然而,官民互助,百姓则是人人有礼,却是丝毫没有因为面前的困难而丧失任何的温暖热情。

    这一点,完全不是百越之地,各国你挣我夺所能相提并论的。

    尤其是这一路上,只见天野之间,百姓兴高采烈,人人都在开垦田地,说话间,满口都是皇帝仁德,更加让她认识到了面前的这个男人。

    她很难想象,这男人究竟是何等魅力,竟能在当初大秦灭亡后,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收拢了天下人之心的。

    “没错,这就是咸阳,这就是朕的天下,朕的江山!”

    嬴守脸上浮现一抹傲然之色,

    如此江山多娇,天下英雄尽折腰,为他一人能登顶,做到这一步,换做谁都能自傲了。

    “走,随我进咸阳城!”

    嬴守一声轻笑,快马疾驰只见,冲到咸阳城门前,这才慢了下来。

    二人翻身下马,银月牵着龙血战马,更在嬴守身旁,一同进入城中。

    刚进入城内,便是一阵喧嚣声扑面而来。

    咸阳城街道上,显得好生热闹。

    人来人往只见,十分拥挤,四面八方,摊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喧闹声,以及人们的交谈声,可谓络绎不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远远的,只听一阵整齐的念书声响起,声音显得十分稚嫩,令人忍不住侧目。

    银月转头看去,只见一群五六岁的孩童,在一个面容儒雅的中年人带领之下,每人拿着一份竹简,大声的朗诵者,朝着城外走去。

    “哎呀,宋先生又要带着孩子们去城外读书啦!”

    城门前,守城侍卫们看到那儒生以及一群孩子,一个个满脸笑容的说道。

    “读书人,应当耳根清净,方才能用心。

    城内过于喧嚣,读书之地,应当在山野之间,大家辛苦了!”

    那儒生微微一笑,说话间,对一众官兵行了一礼。

    “诸位将军辛苦啦!”

    一群孩子有样学样,纷纷躬身作揖,对拿下官兵说道。

    “不辛苦不辛苦,你们这些孩子好好读书,长大之后考取功名,朝堂为官,那才是真的辛苦啊,去吧!”

    官兵们纷纷大笑,说话间,目送儒生带着一群孩子离开了这里。

    银月看着这一幕,早已经看得呆了。

    她实在难以想象,这天下,还能有如此和睦的场景。

    “陛下,这一路上,对于考取功名这个词,奴婢已经听了不少,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银月有些不解的看向嬴守,她不知道,为何秦国上下,所有孩子都在读书,而且很多人读书,都在念着考取功名这个词。

    “我大秦向来用人不拘一格,凡是人才,我大秦皆揽。”

    “因此,我大秦没有永远的贵族,只有真正的人才立于朝堂之上。武将可从士卒做起,立功者赏。”

    “文臣可考取功名,入驻朝堂,为朕治理天下。”

    “这些学子长大后,十之八九考不上功名,唯有拔尖的那一部分,才能入驻朝堂。然其他人同样可得满腔才学,以后行走天下,将顺畅的多!”

    “如此一来,我大秦遍地人才,人人有礼,各个报读诗书,天下岂有不兴之理?”

    嬴守嘴角微微上扬,昂然得意道。

    这些,可都是他纵观历史,得来的经验之谈。

    想要天下发展得好,不仅仅得靠君王一人,还得依靠天下所有人才行。

    而读书,正是改变天下人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