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黄花
繁体版

六十九

    南乡县第三届农产品展示会正式开展,现场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各级领导都参加开展仪式,还有领导在台上讲话。

    南乡县十里八乡的农民朋友都赶来盖士村参加展会,有的是来看热闹的,有的是来看看展会上都展示什么的。展示会企业展区还是那经常参展的几大当地企业,有茶企、有食用菌企业、有丝绸企业、有米厂、有粮油厂。

    这些企业都是南乡县当地的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他们在展会上展示的都是南乡县的传统农副产品几大样:大米、菜籽油、茶叶、干香菇、干木耳、丝绸制品等。

    前来逛展会的人们看腻了这些企业,南乡县一年有春秋两季展销会,过完春节就是樱花节、茶叶节、樱桃节、夏季展销会,秋收节、冬至疱汤宴,每次活动上这些企业都回去参展,所以南乡县本地的居民对这些企业和产品并不陌生,就算是外地游客来过两次南乡县都会记住对这些企业和产品。

    人们还是和往常一样往展会场里面走,在展会的角落里围着一大群人在看热闹,挤进人群才发现是一家豆腐作坊。

    在作坊中央放着一口大锅,边上是个石磨,接着就是一个用木架搭成的架子,架子上吊着一个包单,这套工具就是南乡县最传统的豆腐作坊。

    伴随着一个稚嫩的孩童声响起了南乡县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谣。

    “推磨磨,磨豆豆,磨出豆浆做豆腐,请他老舅母来吃豆腐,老舅母不来,找个棒棒抬来,棒棒断了,老舅母的尻子摔烂了。”

    在场的观众都被这童谣逗的笑了起来,这是南乡县当地流传很久的逗小孩的儿歌童谣,几乎每个南乡县的人都能耳熟能详,家里的老人在自家院坝里,摇着小孩唱着这首童谣,南乡县的每一代人都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

    这就是盖大龙豆制品厂准备的特别节目,传统的豆腐制作工艺和当地的民谣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豆腐干,豆腐干,盖士村豆腐干,四十年老作坊,一百年传统工艺,南乡县人都吃过。”

    豆制品厂的人端出几盘切成小块的豆干供围观的游客试吃。

    “来啊,看一看,吃一吃。盖士村的豆腐干四十年品质不变样。”

    围观的群众都争先恐后的挤进圈子里取豆干试吃。

    “咱这豆制品厂开厂一年了,从没有在南乡县售卖过,今天是大姑娘坐轿头一会,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以后想吃都买不着。”

    “展会特卖,展会特卖,展会特卖,重要的事情说三次,我们厂家直销,不要你十块八块,统统五块一斤,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给钱就卖,给钱就卖!”

    盖大龙拿着扩音喇叭站在台子中间叫卖。

    “豆是什么样的豆?东北大黄豆;磨是什么样的磨?西北大石磨,人是什么的人?南乡盖士任。干是什么样的干?五香麻辣干。”

    “大家算笔账,两斤豆腐做一斤豆腐干,市场豆腐是3块一斤,两斤豆腐就是6块。有的人会问那你老板6块豆腐的价钱怎么做出5块一斤的豆干,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是工厂,我们买黄豆的价格比散户便宜,我们工业化生产效率比散户高,我们的体量比散户大,所以我们的成本更低。”

    “又有人会问,那你这个工厂做的豆腐和散户做的豆腐味道肯定不一样。我告诉大家,我们的工厂只在人力部分用机器替代人工,传统的工艺比如石磨,我们用电机动力替代人工动力,泡黄豆我们用传输带替代人工,包浆过纱布我们都是采用机器,唯独我们的点浆还是保持人工,煮浆还是采用柴火,少了这两样就少了人间烟火味,也就少了食物的灵魂。”

    围观的人听盖大龙这么一说,被勾起购买欲望,你5斤,他10斤一哄而上,抢购一空。

    沐有银在边上看着,他的建材展位上没有几个人,他一个马桶卖3000多,走的是奢华销售路线,和这些五块十块的小东西不在一个水平线。看着盖大龙那边人气爆满,自己展位上寥寥无几,沐有银有点后悔了,自己花费这么大功夫搞来一个展位,和前年展会不一样。

    前年的展会是在县城里举报的。那些卖建材的,卖家具的经销商占了大半的展位,会场也高端大气上档次。今年的展会被盖士村办的怎么像农贸市场农村集市一样,都是卖农副产品的多。

    正当沐有银在纳闷的时候,盖大龙拿了两盒豆干用礼袋装着拿过来。盖大龙说明了来意,大家是亲戚,不管有钱没钱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这点豆干是带给表姐和孩子吃的,一点意思。

    盖家的家训是“耕读传家,礼义廉耻”,不因你有钱有势而巴结你,不因你穷困潦倒而疏远你。

    这十几年的争端无不是因为“钱”字,要你这个老板改变我看是很困难的事情,毕竟你从大山里走出来,从一个穷小子到现在的老板,是有资格骄傲的。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盖家在南乡县已立四百年,祖上虽然没有出过大官巨贾,但在家族里也是有威望的,这是一种传承。

    到我们这一辈家道中落,家势衰落,这不是你沐有银看不起我们盖家的理由。你去攀高枝尽管去攀好了,只有一点不要在我面前显摆耍大。

    亲戚还是亲戚,总是还要往来的,总不可能撕破面皮。

    沐有银尴尬的笑着接下盖大龙的礼盒,两老表就此言和,盖大龙虽然脾气犟,人面前死犟死犟,人后他还是听的人劝。

    母亲张起连的话说的有理,“他强任他强,他狂任他狂,自己闷声发大财,管他猖狂不猖狂!”盖大龙虽然当着母亲的面乱发一通脾气,可事后一个人冷静想想,道理也就是这个道理,就主动找沐有银和解。

    沐有银那头自从攀上易正源这个高枝,在南乡县混的小有名堂,个人欲望极度膨胀,时常在人面前显摆耍大惯了,每次在盖大龙面前都是碰一鼻子的灰,弄的两人都不开心,乘着这次机会也和盖大龙和解。以后当着盖大龙的面,在易正源和盖小琴的面前尽量的低调,实在不行只要盖大龙在场,他就先撩了,这叫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