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黄花
繁体版

六十二

    盖士村要安装路灯的消息传遍了全村,全村人都期盼着早一天装好路灯,以后就不用摸黑走夜路了。

    县城里那些卖灯具的、承包工程的人纷纷来村委会打听情况,希望能在盖士村的亮化工程中出售灯具和承建工程。

    陈至生和柳勋忙着接待这些人,来的都是南乡县城附近的人,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总归是要打交道的。

    有道是申手不打上门客,难得这些人能来盖士村,平时这些人请都请不动,商人就是商人逐利而动。

    他们两人耐心的给人解释,各种工作还没展开,等工作开始了有需要时再联系各位。

    盖大龙的老表宿飞自从上次在盖氏祭祖大典上帮忙出力,也承揽了几家盖姓人在城里的装修工程,这次听说盖士村要安装路灯工程,就开着车来到盖大龙家探探口风。

    盖大龙的母亲是宿飞的三姨,两人的母亲是亲姐妹。宿飞和盖大龙是姨表亲的老表。

    两老表坐下后,宿飞开门见山的说了来意。

    盖大龙不解的问宿飞“宿老表你不是干装修工程的吗?怎么电气化工程也能干。”

    宿飞笑着的回答“老表你日的不懂行,家装的电工和装路灯的电工是一求样的。我手下有电工,也有小工,安装路灯的工程我能干。”

    盖大龙虽然对家装领域不太了解,但是以他多年管理工厂的经验来看这电工分为高压电工和低压电工,还有弱电电工。

    这家庭装修和安装路灯是两码子事,怎么可能是能做的呢?

    盖大龙想直接拒绝宿飞,可是想一想,两老表之间虽然是亲戚,但是两个人之间多少还是有点芥蒂。

    前几年盖大龙过年返乡买的是机票,直飞天汉市机场,南乡县离机场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当时他分别打电话给张宗浩和宿飞希望有车的老表来机场接一下。

    张宗浩因为要去送货所以就没法去,宿飞提出接是可以,得有条件。要给他买一条浙江本地的烟和给小孩买玩具。

    盖大龙想老表之间买条烟也无可厚非,给小孩买玩具也是应该的,就答应了条件。盖大龙特别给宿飞强调了,他是从浙江带同学的母亲一路回南乡县的。

    同学家住在大巴山深处的横山乡,离南乡县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请他送人到横山乡。

    结果宿飞把盖大龙带到盖士村就叫他下车,无奈盖大龙骑着摩托车带着同学母亲回横山乡。

    盖大龙心里想如果现在直接拒绝宿飞的话,他肯定会有想法,不如拖他一段时间再说。

    他就告诉宿飞,路灯材料都还没采购回来,等材料买来了再说吧。

    经过浙江同事的介绍,盖大龙和浙江一家做路灯的企业联系上了,他和郭书记陈至生带着资料跑到对方厂里,和对方老板面对面谈了欠款买路灯的事情。

    路灯厂老板还是很支持西部省份内陆地区的建设,在核实了情况和身份后就和盖士村签订了采购协议,同意欠款发货。

    村子那边县里的几个主管部门都说没有多余的款项下拨,只能业务指导。电力局和城建局来盖士村规划路灯线路图,电力局派出电工配合盖士村路灯接电。

    郭书记他们从浙江回来之后就以村委会的名义统一安排党员和各队的义工,根据施工图纸做基建工程,有的地方要用水泥打路灯地基,有的地方需要挖线路沟。

    盖士村的人干的热火朝天,党员干部带头挥动锄镐干基建活,那些泥水匠就忙着砌路灯基座,村里的钢筋工弯钢筋攻丝口,电焊工做钢板底座,那些没有技术的村民就帮着运材料,拉水泥沙子,和砂浆,扛钢筋,挖沟埋线。村里那些老年人,妇女,小孩负责给施工的人倒水。

    一到吃饭时间,个人都会各家吃,电力局的电工被村里安排到就近的人家吃饭,村里给农户生活费,炒几个农家小菜款待。

    盖作平看着集体劳动场面乐呵呵的咧着嘴笑,扯着嗓子喊“嘿!老哥们,这是回到了大集体时代哇!这集体劳动的场面怕是有三十几年没见了吧。”

    年龄大点的村民都跟着盖作平的话往下说。

    “那是呦,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就没有这样规模的集体劳动。”

    “以往冬天修河堤,那时每天还有10块钱的生活补助,村里人都没几个去的。”

    “事情不一样嘛,这次是给自己村里做事情,咱这盖士村没路灯,晚上黑灯瞎火的也有些年成了,这次终于解决了这个大难题问题,咱们还不搞快点。”

    “是啊,还得数盖大龙有本事,这路灯都是他欠来的。”

    “要我说还是郭书记厉害,没有他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就凭陈至生和柳勋那两个怂蛋,能解决这个问题。”

    “唉!打人不打脸啊,这次装路灯,人家陈至生和柳勋也是出了力,跑了路的。你们可不能嘴巴里胡交待啊。”

    “对呀,他们上台才几年啊,没赶上盖士村卖土地的事,人家郑则平在前面拿够了,留下一摊子的问题,村里没有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叫他俩个过路子官怎么管事嘛。”

    村里人走在村道上,个人扛着各家的工具,边走边聊。

    盖法侯老早听说村里装路灯,碰上今天天气好,太阳大,叫盖荣之带他去看看。

    迎头正碰上下工的村民,大家相互打了招呼,村民里有盖家的小辈上前逗盖法侯。

    “活先人,你这老胳膊老腿的就不要去了,万一把你老汉家栽了,我们几个还得去抬你。”

    “哈怂日的,么大么小,跟到长辈说这这样的瞎话。”

    盖家年轻人把锄头放下,伸出一个巴掌来说“活先人,你这辈份大的吓人,我这一个巴掌伸出来五个指头都还数不到您那辈。”

    “老子,爷,祖爷,太爷,再往上就是活先人,信候爷您足足大我六辈呀!”年轻人继续逗盖法侯。

    爷孙之间开玩笑没大没小是盖士村的民俗,尤其是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说是返老还童,老人跟小孩一样。平时路头路尾见了面都相互逗逗开玩笑。

    “你鬼子麻利些儿回去吃饭去,等下你妈就要来收拾你哩,你们回去吃饭,我去工地上看工地。”盖法侯说。

    村民干了一上午活一个个肚子里都咕咕叫,开了几句玩笑,大家一乐呵就都回去吃饭了。

    盖法侯到了路边的施工现场,看了连连说好,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晒太阳。

    旁边的村民看了,赶紧把家里的藤椅端来请盖法侯坐在自己院坝上,倒杯热水让他坐那里,担心他九十多岁的人了坐地上受凉。

    盖法侯坐在院坝的藤椅上,看着一排排打好的路灯底座对盖荣之说,这盖士村立村四百余年了,头一次晚上不用摸黑走夜路了,还是现在这个时代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