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黄花
繁体版

三十七

    收购村里散户豆腐的事情给盖大龙帮扶散户的意愿蒙上了一层阴影。都说城市套路深,这农村套路也深呀。原本一片好心收购散户豆腐,把豆制品合作社做实在,带动村里豆腐散户致富。

    “致富?对我们而言,人家是富户,我们是贫困户。”郭少维从开始都不支持收购散户豆腐。

    大量的散户豆腐购入,每家做的质量都不一样,就会导致整批豆干质量好坏不一,产品不标准。

    “还是我错估了形式,我看那些茶叶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搞的红红火火的,有的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联社,这次步子迈的太大了”盖大龙总结这次失败的经验。

    “对,步子大了容易扯蛋。”郭少维一脸坏笑的说到。

    李盛强说他家有亲戚在城东水西村参加了南乡县银东食用菌合作社,种植香菇。刚开始合作社姓黄的老板说是买他家的菌种棒子就包香菇回收,还给上门做技术指导。

    这事听着是好事吧,他家亲戚就上了2万棒子,搞了两个大棚,前后投入5万元搞食用菌。

    菌种棒子买来后,银东合作社老板来看过一回,中途又来看过一回。到后面出了香菇,采摘下来拉到合作社去,姓黄的老板就不是以前那个话了,说收也可以,要按香菇大小分等级收,送来的香菇要过趟筛子。

    这样一来种植户就吃大亏了,分级卖给合作社还不如自己去城里转着卖划算。

    结果李盛强家亲戚忙活大半年,一分钱没挣,还倒贴2万块进去。他们一家去找姓黄的理论,四下一打听还有很多这样的种植户的情况是一样的。

    姓黄的发展很多散户种植香菇,以加入合作社的名义向有关单位上报散户户数,还以产业扶贫的名义申请补贴和无息贷款。

    钱一单位,马上换车,买门面房,更本没把资金投入到发展领域。独剩这些散户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李盛强说的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这些合作社打着产业扶贫的旗号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种植户负债累累。”陈仁建说,他在产茶区横山乡、坝口镇、十里坝乡、老爷庙乡、泥坝镇等听人说了一些事情。

    本县大的茶企串通一气,控制新鲜茶叶收购价格,以极底的价格收购茶农新鲜茶叶,还都是欠账,一家茶农被欠几千上万不等。

    要等到几个月后茶企把干茶叶卖了才会给茶农结清茶叶钱,不付任何违约金和利息。

    更有的茶企拖欠农民的土地流转费,入园务工工资。失地农民为要钱跑了一遍又一遍。

    这些食用菌、茶叶合作社,表面看起来很风光,其实背后那个龌龊的事没少干。

    欠货款,欠工资,欠土地流转费,骗农户入社,骗国家贷款,这些盖大龙在外打工觉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南乡县发生。

    这些当地企业主,这个总,那个董,说到底不是卖茶叶的就是种香菇的,在多出来就是喂猪的,无耻的刷着下限。指望他们振兴地方经济,解决地方就业,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都是什么老板呀?连工资都拖欠,太狂妄了吧,在浙江的话分分钟劳动局就来了。”盖大龙听陈仁建讲述当地茶企的内幕,即气氛又震惊。

    “这就是我们南乡县经济发展的死结了,我们一年的社会生产总值就是20个亿,这笔钱不在你手里,就在我手里,钱没流动,没有投资,没有增值”李盛强说。

    “咱们县里的商业圈欠账成风,做什么都是欠账,一年欠账都是几个亿,商业生态破坏了,除了吃碗面皮稀饭是现钱外,其他的都是欠账”陈仁建说。

    盖大龙低估了南乡县当地的人和事,十几年来一直在外打工的经历使得自己有了一种惯性思维,觉得这事该是什么样子,不知不觉中入了坑。

    通过这次收购散户豆腐盖大龙吸取经验教训,首先稳住产量和提升质量。可他一个人忙里忙外的确实忙不过来。

    郭少维和李盛强两人主跑市场,陈仁建有空来帮忙开车拉货,厂子里的管理人员就是盖大龙一人。

    张起莲在厂里也是帮忙做些杂事,搞搞卫生。李小雪在厂里是会计,每天进料出料,进账出账,空闲时帮帮忙做豆干。

    厂里的正式工才十来个工人,在岗的人操作也不是很熟练,产能不足总是给客人发不了货。盖大龙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岳老三。

    岳老三早年间和盖大龙南下广东,后来又随他去了浙江。

    “苟富贵,勿相忘”这是盖大龙的誓言。

    “做兄弟的还有什么说的”这是岳老三的誓言。

    当年他们两人和石历文和石历武两兄弟一起在深圳闯荡,后来石历武找了本地老婆当了上门女婿,石历文在深圳开了家加工厂,四人差距拉大。后来石家两兄弟也就不怎么联系他俩,就剩这对难兄难弟在浙江闯荡。

    这几年岳老三一直在浙江,也时常吐露想回乡发展的意愿。

    “喂,老三,我需要你的帮助,我的豆制品厂干起来了,现在效益很好,就是产能不足,机器设备有,工人操作不熟练,出不了产量。我一个人又要忙厂里,又要忙送货,忙不过来,我想请你回来帮我。”

    “做兄弟的还有什么说的,你先顶一下,我这边打辞工报告,最多一月就回。”岳老三爽快答应。

    一个月后,岳老三带着他老婆和女儿回南乡县。

    盖大龙在盖士村租了一家院子给岳老三一家居住,安排他女儿去县城上小学。安排他老婆先去学习做豆干。

    岳老三的加入,效果立杆见影,盖大龙再在村里招了十来个年前点的村民,经过岗前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品质意识培训后才上岗。上岗后盖大龙和岳老三手把手的教,一步步的看,实行保底工资加计件工资的模式,极大的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产能一下提上一个台阶。

    郭少维和李盛强前期铺货跑市场经过几个月磨合后,销售开始发力,每天要发几车货到托运部,有到天汉市的,有到省城的,还有到周边省的。

    岳老三和盖大龙合计,这么多货现在光指望五菱宏光S和长安轻卡送有点吃紧,再说天汉市离南乡县也只有一个小时车程,如果都靠托运部要耽搁一天时间。

    现在产能销售和生产上来了,物流运输又拖后腿了。刚开始的时候是郭少维开着他的长安轻卡送货,那时刚开始,送货路途短,货量小。现在货量大,他们合计着不行就买一辆江铃厢式货车,每天往天汉市送货。司机的话就叫盖荣或者盖华来干。

    两人一拍即和,打电话把两兄弟叫来商量。

    “两兄弟不要在一起做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干就一个人干”盖华说。

    这小子挺会说话的额,话糙理不糙,还对老子的厂子没信心。盖大龙心里暗想。

    盖荣一听说又是买二手车,一脸嫌弃的说。

    “老辈子,你好歹也是个阳光小老板,买车怎么老是买二手车啊?”

    “这不刚起步嘛,节省成本吗,以后赚了钱换新车就好开了。”

    盖荣说要是二手车他就不开了,叫他兄弟盖华来开,反正以后要是盖华偶尔哪天有事不能来,他就来帮顶班开。

    这小子说话直接,还挺明事理的,后生可畏。

    当场就定下叫盖华来开江铃厢式货车。买车时盖华跟盖大龙一路去看车,最终在天汉市二手车市场花了4万块买了一辆二手江铃厢式货车。

    自从每天一车货发往天汉市,当地的批发商对盖氏豆制品专业合作社的评价很高,从没有一个坐豆干的能专门送货上门,省去托运部周转的时间,这种服务意识是本地小商小贩所不具备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工厂已经走上正轨,工厂工人30余人,月产值60多万,比刚开始翻了一番,已经是当地豆制品行当里的佼佼者。

    对于目前的业绩,盖大龙依然不是很满意,他心里向往的是100人左右的工厂,年产值在3000万到4000万之间,这离他的目标还有很远。但是受制于行业、资金、人员、市场、季节等多种原因,现在能在南乡县盖士村站稳脚已经是不容易的。

    时间一晃从正月开始到了夏天的八月,南乡县天气炎热,豆制品行业也进入淡季。郭少维和李盛强都回到盖士村,没有外出跑业务。

    几个人整天在豆制品厂待着闲来无事,就有人提议去老院子走走。

    这距离收购散户豆腐也过去几个月了,大龙心中的气也消散了,说到底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也不能闹太僵。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盖大龙不是那种发了家就忘本的人,这些做豆腐的家庭作坊身上不可避免的有小农意识。上次的豆腐掺水的事情,是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他们的本性都不坏,和奸商有本质的区别。

    抛开乡情来说,我盖大龙还是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呀,共产党人就这么点胸怀嘛?我可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呀,这是我区别一般普通群众的政治属性呀。

    农村套路深,再深也没有我为盖士村村民整体利益奋斗的决心深。上次的事情是我急功近利,应该吸取经验教训,不能和散户们记气。

    做好了自我思想工作,盖大龙和小伙伴们一起到老院子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