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里的蛇盾局长
繁体版

第123章 帝国vs虫群

    战斗结束后,横跨数光年的战场上遍布大大小小的亚稳态黑洞。

    这些都是虫群行星生物黑幕防御的残留。

    幸好,这些黑洞并未达到正常黑洞的成型最低质量,所以过几天就会自我湮灭,不会对这一片的星域交通造成影响。

    到时,一场盛大的伽马射线暴后,它们便不会存在了。

    这场战斗后,联邦和虫群都意识到对方的难缠,两者间真正的大战就要开启了。

    而在这段缓冲时间里,就让我们把视线投向漫威78242737宇宙浓缩星团的另一侧,看一下帝国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不可否认,帝国的科技水平是落后于联邦一代的,所以它们的部队现在才抵达星团边缘。

    同时,因为数量、大小以及隐匿技术的关系,还没有进入星团便被虫群发现了。

    在虫群的视野中,这就是5000万行星生物的能量级别。

    它们自然调集了最大兵力来拦截。

    共1000万行星生物调用灵能阻挡了帝国直接空间跃迁进入星团,双方直接在星团之间的虚无太空展开战斗。

    进入漫威78242737宇宙浓缩星团的这段时间,虫群大肆吞噬增殖,行星生物的数量已上升至千余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此次派出1000万部队阻击帝国,剩下的则是在星团内继续发育。

    六千万座‘星球堡垒’交战是什么场面?

    这种宏大史诗之感已无法用语言描述。

    横跨数亿光年的战场上,虽说计入交战力量的只有六千万座星球堡垒,但真正的交战单位数量远超于此。

    帝国方面,每一座弑星者基地都搭载一万艘由星球大战电影末尾最终秩序(Final

    Order)歼星舰改进而来的尊主级歼星舰,其性能有了极大改进,攻击、防御、能源等全面发展。

    在战斗中,弑星者基地并不会主动正面对敌。

    就和电影里一样,它能实施超远程打击,空间阻碍不了它的攻击。

    所以战斗时,数量高达六千亿的尊主级战舰会四散而开,全力搜寻敌人踪迹,一旦找到便呼叫基地的歼星打击。

    同时,战舰自身的歼星级战力也不是摆设,凭借庞大数量也能独立歼灭敌人。

    而虫群方面,每名行星生物也会携带数千比蒙巨兽,若是有需求,还能紧急增殖,使用构成自身的比蒙巨兽脑子快速造出一头完整的巨兽。

    数量庞大的比蒙巨兽散开,四处搜寻敌人踪迹,一旦找到,行星生物便会用灵能制造虫洞进行一个远程拟态黑洞打击。

    着重说明一下,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拟态黑洞通过了虫洞进行打击,那就太不科学(符合常识)了,而是行星生物将灵能通过虫洞延伸过去,直接在对面造出拟态黑洞进行打击。

    这种攻击才是行星生物常用的,之前联邦先锋小队和一百多头行星生物打的那叫遭遇战。

    顺便说一下,现在战场范围这么大,空间干扰装置肯定覆盖不全,那为什么打不过不能原地逃跑呢?

    这自然是因为不管用什么方法空间跳跃,过程中都不能有过大能级的干扰,不然空间紊乱直接就gg了。

    也正是因此,星际战争才能进行的下去,不然谁都能随打随跑,早就世界和平了。

    常规战中,帝国和虫群之间的战斗帝国是占据优势的。

    其优势主要有三点。

    一是数量,帝国堡垒、战舰数量远多于虫群,搜寻敌方行星生物的效率非常高。

    二是攻击,不止弑星者基地的攻击能对行星生物造成威胁,尊主级歼星舰一发歼星炮也能撼动其灵能防御。

    而敌方黑幕防御只能防御部分方向的攻击,在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没什么用。

    比蒙巨兽更是对弑星者基地完全造不成威胁,只能用来开虫洞到处侦查。

    (黑幕防御要是全方向的话就是等死,质量足够奇点一形成自身就被吞噬了)

    三是防御,帝国虽没有联邦晶化护盾那样的技术,但帝国的‘加厚’护盾反而更适合应付拟态黑洞,其更小的密度,极高的厚度注定难以被突破。

    (空间干扰装置保证不会有攻击直接越过护盾)

    如此看来虫群好似注定战败了。

    但其实不然,虫群单是十万比蒙巨兽脑子聚合成的行星生物便能有此等战力,那如果十万、百万、千万的行星生物聚集到一起呢?

    这,便是无可匹敌的力量。

    在初期的试探结束后,虫群放弃了分散队形,所有部队聚集在一起,强大的灵能扭曲了周围的时空,坚不可摧的防御就此成型。

    帝国的攻击根本破不了虫群的防。

    同时,恐怖的攻击在千万行星生物中心开始酝酿。

    掌握了灵能这种能作用于时空的力量,虫群自然不会只有拟态黑洞这一招。

    虽然帝国现在可以绕开虫群直接进入星团开拓,但没有消灭虫群开拓便没有任何意义。

    它们随时能碾压过来把开拓星球全部吞到肚子里。(字面上的意思)

    虫群之前分散在星团各处是为了加快吞噬效率,现在面对强敌聚合在一起,它们便无人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