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华章
繁体版

第六十九章 天下局势,河中战况

    “子芸如今平定京都,官居何职?”子华卧病数日,发生最新的具体事项倒是不知。

    “圣上视子芸为中兴之将,将北衙禁军尽数托付之,已然是北衙都指挥使一职了。”刘先琦大笑道。

    “哦?那还真是有意思了。”韩子华玩味地看了萧天行一眼。

    萧天行尴尬地拍了刘先琦了一巴掌,道:“哪壶不开提哪壶。”

    “神策军子芸应该尚曾掌握吧?”韩子华笃定道。

    “神策军尚在宦官韩全诲手中,说来惭愧,北衙十余万禁军,我只掌握两万四千耳。”萧天行叹道。

    “可以理解,时间尚短,掌握两万禁军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不过——再收五万,也未尝不可,神策军又未必是一块铁板。”韩子华先是点头,然后又是轻笑道。

    “南衙之人是谁统御?”

    “建宁王世子,李翩鹤。”

    “宗室?”

    “不错。”

    “近来朱温还写过书信叫我投效,我也丝毫不理睬。”萧天行又回想起前几日不知哪里来的密信。

    “看来还有变数。”韩子华沉吟道。

    “我觉得韩全诲和李茂贞肯定会有所行动,并且圣上那边也不会无动于衷,等朱温拿下河中,三股势力风起云涌,必有一番争斗,我等如何取得最大的利益?”萧天行将自己的猜测说出,目光指向韩子华,希望他能有中肯的建议。

    “是啊,子华,你有好的计策便说出来吧。”刘先琦也急道。

    “哈哈哈,子瑜莫急嘛,子芸的猜测倒是与我相差无几。”韩子华笑道。

    “你看,陛下将最难掌握的北衙给了子芸,未尝不是利用子芸掌握北衙禁军,顺便打压宦官,这样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那韩全诲岂会甘心,定会寻求外援,凤翔的李茂贞就是最好依仗,帝党若是真想对韩全诲动手,那无兵权的圣上岂能反抗?”

    “你的意思是韩全诲会劫持陛下?”刘先琦道。

    “非也,而是挟持陛下到岐王李茂贞处,寻求庇护。”萧天行将后面的历史说出。

    “不错,正是子芸所说。”韩子华对萧天行敏锐的观察力感到满意,这才是吾之明主。

    如果他知道萧天行是穿越过来的,后面的事情早就知道了,不知道会怎么想....

    “若是崔胤和皇帝决心除去宦官,那韩全诲气急败坏下一定会挟持皇帝至凤翔,若朱温已得河中,制霸河北,崔胤再联合朱温,发矫诏,那韩全诲一定惶恐,卖力帮助李茂贞,这样岐王和梁王必有一争啊。”

    韩子华顿了顿,又道:

    “若是朱温打败李茂贞,欲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入长安,那天下诸侯定会奋力讨伐,莫如汉末十八路诸侯讨董一般,朱温恐怕会退让一二,退兵京畿,围长安而不入,诸侯势大,朱温恐不敌,就算如此,这一盘棋也算下了一半。”

    韩子华将心中预测尽数说出,道不出的俊逸光彩。

    而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以及今后走向的预测在萧天行看来亦是精准,可自己是穿越来的,人家可是完全靠的自己的分析能力,这岂能同日而语?虽说韩子华肯定看不到后来朱温兵入长安,将各路诸侯一批一批杀的大败,天下人莫能阻挡,朱温终于成功行曹贼之事,内宦外藩相争的最后下场是让朱温得利,可他要真能预测这些,萧天行就真的要怀疑他的身份了。

    “子华精通谋划,眼光深远,真当世贤才也,行有失礼数,尚请子华勿怪。”萧天行上前深深一礼,佩服的说道。本来觉得叫声“小样儿,可以啊”显得亲切,可一想绝对不妥,这个时代的士子最重的就是礼数与诚意,否则刘皇叔也不用三顾茅庐,还要备上重礼,如此贤才自己可千万不能随意待之。

    “子华一言当真是醍醐灌顶啊!”刘先琦恍然大悟的样子,怎么看都十分滑稽。

    “对了,子芸,以前也没看你对子华如此礼遇,如今怎么转了性子了?”他又嘲笑道。

    韩子华淡然一笑,并不多言。

    “那天子接下来会具体行动会是什么?”萧天行问。

    接下来韩子华对几方博弈的心理讲了个大概。

    韩子华不止对北方一局了如指掌,天下大势更是眼光不俗,以他所言,天子暗弱,大权旁落,内臣外藩必将势同水火,而萧天行现在选择的内臣无疑是有风险的,但也是正确的,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难以掌握军权,可也正因如此相对与外藩更能得到天子的信赖,在外藩的势力未被剪除之时,内臣崔胤等人的地位是极为牢固的。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眼下新任千牛卫大将军李翩鹤一定要是支持天子之人,一旦天子真正与内臣联手,再有兵权,外藩绝非其敌,以目下形势看来,两三年内双方必有一场死斗!

    萧天行听到这里,内心可谓欢喜无限,韩子华所言确乃字字珠玑,尤其是对内臣的分析,自古以来,宦臣可以权倾天下,可真想要篡位夺权绝无可能,天子暗弱时他们尚有机会,可一旦真要狠下心来对付他们却并无困难,刘瑾、魏忠贤莫不如是,没有军权绝对是他们的致命伤,刘毅与赵忠暗通款曲是因为他有现代人的性格,换了皇甫嵩那样的老将你就是杀了他他也不会如此!所以他们只能成为天子对付政敌的一大利器,对于社稷他们终究是没有太大威胁的。

    “子华所言条理清晰,令人不禁佩服,可堪张良之才啊。”萧天行十分感慨道。

    “萧将军过谦了,华此次大病初愈,多亏了将军,如今一袭深谈,如今已知大人胸怀。”韩子华行大礼道。

    萧天行急忙上前相扶。

    韩子华刚才两次以大礼参见,他本来他的确对萧天行这个世家子弟并不看好,认为他不过是一勇武之将,就是萧郎射虎中闯下一番勇名,也没有改变他的看法,直到扬州之后,此人的名望居然传遍黄河一带,在南阳都有听闻,竟能将广陵郡安排地井井有条,仅凭自己一计,却能完美实施,成功平复长安,大出韩子华所料,他虽才高,却是为人清高自傲,因此并不为人所喜,寒门出身,可一身才学却无报国之门岂不令人扼腕,最后大病即将离世却能复生,便下定决心辅佐之,今日一谈,他的确胸怀不凡,目光敏锐,更能知情识趣,以礼相待,不因私殉公,当下也不再犹豫,认其为主,以他的性格只要计议已定并会尽心竭力。

    “哈哈哈哈,古人云:千军易得贤才难求,今日我得子华远胜千军。”萧天行大笑声中将韩子华扶起,此时心中颇能了解昔日曹操初见荀彧的感觉,不过他一向认为什么“吾之子房”定是罗贯中大大杜撰,以孟德的水平绝不会在当时就说那样的话。

    “直至今日我才猛然发觉,原来子芸已经是我等不能小瞧的人啦,已是朝中大将了啊”刘先琦看着子华早已投效萧天行,自己却还是仗着父亲的贵勋,不禁深思自己今后的打算。

    当晚草屋房中的灯火一宿未熄,二人彻夜长谈,这一番交心可说是酣畅淋漓,都有得遇知己的感觉。

    过了一日,三人拾顿好,就一路返回了京都。

    刚刚进京,袁建业早就在城口等着三人,并抛掷出一个十分坏的消息。

    “你说什么?朱温已经攻下河中,大破李克用十万大军制霸河北了?”刘先琦大惊,抓过密报一看。

    “朱全忠取河中,全忠既服河北,欲先取河中,以制河东李克用,遂遣兵围河中,护国军节度使王珂降,全忠遂又并一镇。

    朱全忠攻李克用,朱全忠发兵六路大举攻李克用,连下沁、泽、潞、辽等州,直逼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城中大恐。一月末,朱全忠以刍粮不给,久雨、士卒染疾,解晋阳围而还。”

    刘先琦缓缓念出最后一个字,心中对子华的预料更加信服。

    韩子华和萧天行相视一眼,萧天行凝重道:“等朱温抽出手来,下一步就是长安!”

    “不错。”韩子华点点头。

    “我们下一步应该赶快收服北衙全军。”

    “恐怕来不及。”韩子华颇为冷静道。

    “如今只能去见陛下,陈事言明了。”袁建业道

    “不可。”韩子华和萧天行同声道。

    袁建业暗自诧异,问道:“为何?”

    “陛下身边必有宦官耳目,崔胤亦是朱温之人,如此必会打草惊蛇。”韩子华道。

    四人已至寻常议事的酒楼,也不怕有偷听者。

    “那怎么办?”刘先琦急道,按子华所言,宦官事起,朱温借势进京,真的没有办法阻挡吗?

    “办法自然是有的。”韩子华神秘一笑,萧天行也十分淡然,仿佛两人已经串通好了。

    “听我一计,不出七分,既可以收服北衙,又能击溃朱温的妄想。”

    韩子华将计策尽数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