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这才是好姑娘?
“母后,你贵为太后,请注意一下你的言辞。”说到自己父兄,徐悦兰没办法再淡然处之,“我父兄,包括逝去的祖父,随开元帝打下江山,辅佐先皇承平帝,至当今,从来都是忠心耿耿,没有丝毫异心。而母后你那话里,竟像是我父兄以手中兵权威胁皇上,这根本就是陷我父兄于不忠不义,大逆不道之罪中。”
“母后,你乃太后,是皇上的生母,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宫中、朝中、民间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力,你可知,以你方才那番话,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将给我父兄带来灭顶之灾!”
徐悦兰凛然,一口气将话说出,见慈和神色怔愣,她屈膝行礼,“母后若无要事,请恕儿媳身子重,不便在此伺候了。”
话落,也不管慈和太后的反应,徐悦兰直接带着自己的宫人离开。
就在她走出慈宁宫之后,被她的话镇住的慈和太后才恍然惊醒,大怒叱道:“她竟然……她竟然说我不对?!”
气愤地声音都发抖了,“香儿,你听见了,你听见了,我是好心提醒她,她不领情就算了,还说是我不对,我污蔑她父兄,简直可笑至极,要不是她父兄手上的兵马,就冲之前她胆敢以皇后的身份行商贾之事,被各地学子联名上书皇后与民争利之时,她就该被贬做最低等的夜香宫女。”
“娘娘消消气,不要伤了自己的身子。”香儿柔声劝慰着。
“消气?我要怎么消气?她太令我失望了,身为世家贵女,没有一点贵女该有的样子,连那小村子里的农妇都不如。就是农妇,还知道体贴丈夫呢,她倒好,贪财又好妒,只会给皇儿拖后腿,没有一点用处。”
“皇后娘娘怀有身孕,奴婢听说有孕的妇人本就性子比较不同寻常,兴许待小皇子出生之后,皇后娘娘就不会这样了。”
“哼!她如今就是仗着肚子里一块肉才有恃无恐。”慈和太后越是被劝说就越是气愤。
“那是陛下第一个孩子呀,自然十分金贵。”香儿将一盏香茶递上,“娘娘且消消气,您是太后,是陛下的生母,她是皇后,是陛下的妻子,你们若是起了冲突,陛下也会很为难的。”
那茶水刚送到嘴边,听她这么一说,慈和太后茶也喝不下去了,“她若是考虑到皇帝的感受,就不会这般忤逆。”
拍拍香儿的小手,慈和太后慈蔼道:“还是你才是真心为皇帝的。”
香儿眼中波光盈盈,“陛下对香儿是天神一般的人物,只要能为陛下做一点事,香儿就知足了。”她满足地笑,“香儿想,陛下最看重的人就是太后娘娘,只要香儿照顾好太后娘娘,便是为陛下排忧解难,香儿便觉得十分满足、十分幸福。”
慈和太后大受感动,这么些年来,母子俩在宫中受尽奚落冷待,只有这个宫女始终忠心耿耿,如今,她对自己儿子可谓倾尽所有,以儿子的喜乐为喜乐,那皇后与她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香儿,你对皇帝的心意哀家都知道,哀家也确信只有你才是真正一心为着皇帝的,只有你在皇帝跟前照顾,哀家才能完全放心。那个皇后……”慈和太后不屑地哼了一声,“哀家是完全不能指望她。”
香儿晕红了脸,却一脸诚恳地劝说:“如今能在太后身边伺候,每日能见到陛下,香儿已经满足了。陛下对香儿无意,香儿也不敢奢求陛下的喜爱,还请太后娘娘不要再提香儿的事了,香儿不愿太后娘娘因为香儿和陛下起了争执,伤了母子间的感情。”
“香儿,你是个好姑娘,我怎忍心你一辈子就伴着我这个老太婆呢。”慈和太后握着香儿的手。
香儿摇头,“能伺候太后,是香儿的福气。”
“若是皇帝知晓你这番心意,他怎忍心再拒绝?你和他,可是青梅竹马,当年我们母子落难,你帮忙许多呀。”慈和太后叹道,愈发坚决,“香儿,哀家定然要皇帝封你妃位,就是为后,在本宫看来,都只有你才有资格。那徐悦兰一心妒忌,只要后宫她一人独宠,也不想想,她这样一个善妒的妇人,岂能为后宫之主?她那父兄,以权逼压皇帝,难道不会被忠心臣子推倒?届时,看她还能依仗什么?”
“太后娘娘~”香儿惊呼,十分惶恐不安。
慈和太后安慰地拍拍她的手,“这事你不用管,本宫自有主张。”
“是。”低头垂眸,香儿温驯答应。
回到坤宁宫,徐悦兰再次被疲惫虏获。
关上房门,金桂与玉桂轻巧地来到外间,小声商量之后,金桂便离开。
一刻钟之后,御书房外,祥明公公已得知了在慈宁宫内发生的所有事情。
“太后驾到!”
伴着尖声通报,御书房内,祥明带着伺候的宫人跪了一地,还有几位正同杨耀德商议国事的大人,也跟着跪地。
“母后到此,可有要事?”杨耀德迎上前去,香儿立即退后一步,由杨耀德扶着慈和太后落座。
“没事母后就不能来吗?”慈和太后没好气地反问。
杨耀德笑道:“自然不是,只是如今寒风凛冽,母后若有任何吩咐,安排个宫人来说一声,儿子自己到慈宁宫便是,也不累着母后走这一程。”
“朕只怕你国事繁忙,难有时间到慈宁宫,还不如朕自己走这一趟,省便些。”
杨耀德接过祥明倒来的茶水,亲自奉与慈和太后。
得儿子亲自奉茶,加之他的姿态摆得低,慈和太后心里好受了一些,语气也就跟着缓和了一些。
“你们这是在商议何事?”她瞥了一眼跪着的三位大臣,目光在接触到其中之一时,嫌恶地别开眼。
林云中,看到他就想到徐悦兰,这两个同为开国国公的后人,又是表兄妹,还都有一股子傲慢劲,着实令人厌恶。
“在讨论明春三月的院试,这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举办科举招贤纳士,只盼能招引到真正为国为民的有德有才之士。”杨耀德向三人吩咐:“今日便商议到此,你们下去按照方才所言一一落实。”
“是,臣遵旨。”三人随即躬身倒退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