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周
繁体版

章二二八 减灶(上)

    江湖高手间的打斗,从来都是快之又快,不过十几息间就要决出胜负。这边谢氏女子不见踪影,那边折了个方家好汉,两边都算是有所损失。追杀的这方显然没想到自己九个顶顶的好手居然还会被打出一波一换二的局面,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又听这方家小妹哭哭啼啼,完全没了先前那股子傲视群雄的劲儿,莫说那两个青衣宗的女子跟着一起抹眼泪,就连杀人不眨眼的四大金刚心都软了下来。

    待方家小妹眼泪都快哭干了,众人才齐齐劝说,将那方家儿郎的尸首收拾了,往来时的方向走了不提。

    完全不晓得这场武林豪杰争斗对周军会带来什么影响的柴迁此时正在三墩镇满脸愁容。他看着不远处拿长杆敲着树干,企图将树上叽叽喳喳叫着的鸟儿赶紧飞走的高源,突然有些羡慕。

    好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险境,这高源的心态一直都好得不行。就像现在,两面唐军数万围困而来,这三墩镇要粮秣没粮秣,要兵源没兵源,要住房没住房的,情况已经恶劣到了极点,这厮却还在担心那鸟儿的叫声会叨扰睡眠,真真是……

    不过,他既然觉得鸟叫还会扰他清梦,就说明他还睡得着。

    待树梢五六只小鸟被吓得扑腾腾飞去,高源才抹了抹额头冒出的汗水,一脸堆笑地朝柴迁走来:“世子,这两日你也未睡好,这鸟东西叫得实在是有些烦人了……我将它们赶走,你便能暂且眯上一会儿,休息休息吧。”

    柴迁闻言,心头一暖,随即摇头道:“怕是睡不着了,东面唐军只有数千,速度却快得很,明日便能到这附近安营。咱们打他容易,他要躲咱们也不难,因而进退难定,我才如此烦恼。”

    “西面的唐人就不用多说了,那数万人齐齐开拔,高邮当地肯定有百姓被强征入伍了,咱这两万余人虽说能战,可未必就是他的对手……”柴迁站起身来,踢了一下脚底的石头,“彼处好像是有郭字大旗吧,应该就是唐人的那个平虏大元帅郭芳……这可是个狠角儿!”

    高源听他话语间浓浓的忧闷颓唐,心里一惊,脸上笑容不变:“世子多虑了,郭芳来得急,唐人又要联防,不可能将最精锐的一部调出。数万人,恐怕十之四五都是充数用的。咱们只消将他最能打的那部歼灭了便是!”

    柴迁闻言,登时一怔。

    是了,自己好像有些过于担心战事的推进了。或者说,从大军南征开始,他的心头就萦绕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压力感。这压力来自于前世的屡次挫败,来自于前世亡国的痛恨,也来自于自己今世对大周的影响。

    前世成德皇帝奉行稳妥政策,若是要他征伐南唐,任凭满朝文武同时劝说也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此世北伐金国成功,得了泽州宝地,又屡次战胜金国来犯之敌,自信心爆棚,这才同意了定唐八策。

    若是南征成功,则大周国运将至;若是南征失败,那么亡国之祸,甚至要比前世来得更早一些!

    整个人消瘦下去的柴迁沉浸在这样的情绪里,显然没办法自知。高源、扈再兴、单万柳等人相对旁人而言与他更为亲近,这两个月下来看得是一清二楚。旁敲侧击的劝说,其人又都不听,就算听进去了,没过几日也就忘了,完全是没半点法子的。

    但有时候,人的心结要解开,往往只在瞬息之间。

    “歼其精锐?歼其精锐!”柴迁连着说了好几声,左手握拳,狠狠朝空气中一挥,“歼其精锐即可!”

    高源被他这几下唬住,眼珠子上下左右转了几遭。乖乖,自己就说了这两句话,世子的神态好像有些不太对劲……是这些时日累坏了身子,顺便把脑子也给累坏了?这话可不能乱说,在心里自己想想就好……但这也太过诡异了些不是?

    不知高源内心千回百转的柴迁仰天大笑,走下台阶,握拳的左手朝高源的肩膀狠狠一锤,将错愕的后者直接锤得倒退数步,揉着剧痛的肩膀茫然无措。

    “老高,你可还记得减灶计?”

    “减灶?”高源看着突然满面笑容的柴迁,“世子说的是,战国时孙膑逼死庞涓的那个减灶计?”

    “是了……你且说来与我听听,我考你一番!”心情陡然变好的柴迁抱胸伫立,嘴唇因为兴奋有些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好……战国时,魏国攻韩,韩国难当其势,便向齐国求救。齐王遣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进攻魏国都城大梁。时庞涓为魏军主帅,问询忙撤军回援。孙膑知晓其人撤军,便建议田忌采用减灶计来麻痹魏军。入魏地的首日埋锅造饭用十万个灶,次日便剩五万,第三日就剩三万。庞涓狂妄自大而轻敌冒进,为齐军所困,无奈自杀。”

    “你这记得倒是清楚呢!”柴迁笑道,“史记读完了?”

    “读了两遍,还有些细枝末节的记不太住,南征后要是能安生些时日,便要再读一遍的。”高源微微欠身称是。

    史记是柴迁离任之前让人专门去送给高源的。他在北地带出来的几个兵官中,吴宪沉稳却有些古板,扈再兴勇武而太过嗜杀,其他人也各有缺点,只有高源在他看来是最适合培养成将军的人。事实也证明,高源的的确确拥有过人的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但其人在知识的获取上却受到了传统的武人思维影响:除了那些将门世家出身的家伙,只要是从底层一路打拼上来的平民子弟,不用读什么书,会打仗就行。

    人人都是这般想法,部队怎么进行思想建设,怎么培养出高端的军事人才?

    实际上,高源自己的学习意识也是比较强烈的。在看到了柴迁送来的书单后,其人一度以为柴迁是想要搞死他。只不过对那些书籍通读下来,整个人的境界提升了不少不说,在处置军务、行军打仗,甚至是文书勾画上都较先前强了不知多少倍。

    高源又是以大周威武郡王岳飞岳鹏举为目标的,后者是个妥妥的儒将形象,更是催动他进一步学习……

    话扯得有些远了,这边高源答对结束,柴迁十分满意,旋即朝他道:“我这些日子混沌不堪,多亏了你才有些通明起来……郭芳来得仓促,协调未必就好了,精锐也绝对不多,约莫着也就五六千之数。卢平贤是他好友,此番前来必定是报仇更多,而非是南唐朝廷的军令。”

    “若能再将他激怒,其人八成会引人来追杀于我。”柴迁沉声道,“或者干脆我直接打着大旗出去,引他来杀我!”

    “世子要以自己为饵?!”高源这下是有些害怕了。

    “这又如何?”柴迁失笑道,“总不能因为我现在是个小小五品将军,就不用亲身犯险了吧?”

    高源闻言一怔,立刻想起了最早在北面打仗的那段时间,眼前这位世子,当时可就是置自己身份于不顾,和众将卒同吃同住、同行同战,丝毫没有任何退却的……

    好像已经很久没见过他亲身犯险了吧?

    高源这么想着,心里居然就腾起了一股豪气来,好似回到了北方那片充满了鲜血和火热的战场上。

    当柴迁将准备实行减灶计的计划告诉众将后,所有人都一致表示同意。七嘴八舌之间,也让这个计划更加完善了几分。大家心里有了底,气氛竟一时轻松起来,一扫先前笼罩在众人头顶的阴霾,浑身拳脚好似都舒张开了,恨不得此时就去将那郭芳的脑袋提过来当酒壶的。

    三日后,唐军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三墩镇周军驻地附近不远。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先到的居然是人数更为庞大、群体更为臃肿的郭芳部,而不是东面明显速度要快不少的庞喜龙部。

    过后周军众人才知道,原来庞喜龙在路上吃坏了肚子,这才耽搁了行程。不只是他,五千唐兵中也有近千人出现腹泻呕吐的症状,显然是传染病的结果。

    这五千人没有及时赶到,给周军留下了老大一个空子,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就按这么来!”

    三墩镇内,柴迁指着地图对相顾无言的众将低声喝道:“此番不求杀了那郭芳,也不求溃了唐军,只求诸位弟兄过后都能安生回去,不至于将尸首丢在这鸟不拉屎的地儿!”

    众人闻言,纷纷附和称是。

    -------------------------------------

    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西汉·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