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宋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血战

    青居关的塔穆尔本就大怒,晋国宝虽然算不得什么,可这群卑贱的南人,竟然敢如此藐视高贵蒙古人的要求,这还得了?

    而此时蒙哥大汗的敕令也已到,只有一个字——屠。

    漫天的箭雨、五六百斤的大石、轰鸣的炮火向青居关倾泄。

    青居关现在有十八门青铜火炮,整整一个炮兵团的编制,剧烈的爆炸在蒙古大军的炮兵阵地响起,巨大的回回炮被击毁,蒙古大军的早期铁炮也被炸飞。

    可架不住蒙古大军数量上的优势,早期的铁炮只能攻击城墙,可回回炮那五六百斤的大石,却对青居关的炮兵团造成不小的威胁,更有数量巨大的欧罗巴弩炮,发射的箭石具有致命的威胁。

    蒙古大军是一支具有欧亚技术优势的军队,无怪乎战无不胜。

    一个时辰的炮火对轰,蒙古大军的回回炮和铁炮已经被摧毁,可机动灵活、数量巨大、射程更远的弩炮还有半数。

    这边青居关的炮兵团也损失大半,只剩七门青铜火炮有战斗力。

    看着战报,马森对蒙古大军的强大又有了一定的认识,打击距离更远,威力更大的青铜火炮在对方数量的优势下,也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并不是一场压倒式的降维打击,这出乎马森的预料。

    不过冉琎和常辉却很高兴,回回炮和铁炮的毁灭,使接下来蒙古大军的攻击,只能靠蚁攻和肉搏了,这对高大险峻的青居关显然是有不小的优势。

    至于人数,青州现在有五百万人口,比人多?

    可马森对于古代那种青壮居前,妇孺在后的战争方式根本没有计划和打算,巨大的平民伤亡在一个未来人那里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他下令铁山城全力制造青铜火炮。

    这又是不同时代思维方式的差别。

    现在的青铜火炮还是那种原始的前装式,费时费力,发射速度太慢,这也就是为什么威力比蒙古大军的投掷武器和铁炮大得多,却没有取得压倒式胜利的原因。

    可后装式火炮的制造,那可是工业革命的一次全面升级,任重而道远啊,马森长叹一声。

    同一时期,在钓鱼城的王坚和冉琎、张钰等却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让青铜火炮正式与蒙古大军的远程打击力量对轰,而是利用青铜火炮有铁轮,可以快速机动的优势,把九门青铜火炮分成三组,轮流出击,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这其实在现阶段最好的作战方式。有此可以看出王坚等深厚的实战能力。

    在前面的依然是床弩和弓弩手,还有组织的青壮,用长矛和抛掷石块对敌人密集的攻击进行打击。

    可这样一来,钓鱼城这面人员的伤亡也是巨大的。

    无数的士兵和青壮冒着敌人的箭石和炮火,生生用血肉挡住了敌人疯狂的进攻。

    血战,这是所有钓鱼城人对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最坚决的回答。

    蒙哥看着有一队穿着坚固皮甲、戴着铁质面具头盔,武装到牙齿的蒙古精锐爬上城头,迎接他们的是一对对手持锥枪,穿着麻衣的汉子,悍不畏死的冲了上来,死了一个,又有一个上前,使善战的蒙古勇士不断伤亡,蒙哥心中一片震怒,这些卑贱的南人怎么敢这样?

    没有任何铠甲能抵挡锥枪近距离的刺杀。

    后续的支援在对方炮火和床弩的打击下,迟迟无法登城。

    对方的炮火威力奇大,连蒙着牛皮的云梯也是一下被击毁,蒙哥心中道:什么样的火炮威力怎么大?

    眼见城头的蒙古精锐百人队被全歼,蒙哥无奈下达撤退的军令。

    牛角号响起,蒙古大军如潮水般退去。

    城头响起一片欢呼,冉琎长舒一口气,这次进攻蒙古人竟然攻上了十几丈高的城头,危险之极。

    王坚、张钰、杨大声等几名主要将领都已经去第一线了。

    虽然打退了蒙古大军,他们却没有多少喜色,是的,他们的伤亡很大,尤其是他们手下的精锐士卒,而精锐是无法很快量产的。

    最主要的是蒙古帝国可调用的人力和物资是无法衡量的,数千万的吐蕃人、西夏人、中亚、西亚的色目人,连山陕和中原的汉人也在忽必烈的有效治理下,慢慢认同蒙古帝国,这些人中的勇士在成吉思汗的军功奖惩制度的激励下,渴望为帝国征战。

    而钓鱼城的援军在那里?

    杨大声道:我们有主公,他在青居关一定能够战胜。

    自从马森以雷霆手段为余玠报了仇,这位杨家将中的悍将对马森就有一种迷之自信。

    大宋的良将受文官集团的压制已经很久了。

    也许,主公这位高门子弟还有莫知的手段,冉琎说道。

    可大家知道这只是宽裕的话,蒙古帝国太强大了。

    看着压抑的气氛,这时,张钰站起来说道: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一死而已!

    死战,杨大声喊道。

    死战、死战的声音响彻钓鱼城。

    舍生取义,这就是华夏的脊梁,华夏文明之所以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