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之逆天改命
繁体版

第 0007 章 南宫往事

    他喝了口水,继续道:

    “至于我为什么这么清楚,这又得从头开始说起了。

    当年,黄帝凭借《龙甲神章》一举歼灭蚩尤一部,然后,将其交与他的能臣风后,演绎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

    之后,就将孤本藏了起来,那本孤本,原是神物,奈何到了人间,沾染人间烟火,时间一久,有了损毁的痕迹,长此以往,定将不复存之。

    于是,黄帝就乘坐黄龙前往首山采掘铜矿,铸造铜鼎,将《龙甲神章》镌刻在了鼎壁上,这才使得《龙甲神章》原文,得以保存了下来。

    帝尧时,洪水祸乱人间,原本《龙甲神章》之中,应该是有应解之法的,奈何当年黄帝和风后之后,世间少有能懂天书之人,《龙甲神章》开始蒙尘。

    后来,鲧(gun),接受帝尧之命,全力治水,结果九年过去了,大水还是没退,渐渐地,鲧因长时间想不到退水之法,积郁成疾,这时候,有人谗言,鲧消极怠工。

    舜,继承了尧位后,前去巡视,发现鲧在治水方面没有取得成果,反而,大不如前,于是对其进行问责,为了以儆效尤,命人将鲧诛杀于羽山。

    父亲勤恳治水,最后,却不得善终,这件事,成了大禹挥之不去的痛,但他只能忍辱负重,决心一定要通过治水,来为父亲正名。于是,他后来,接了父亲未完成的大任。

    可在出发前,他又犹豫了,父亲历经九载,都未能结束水患,他一个涉世未深毛头小子,就能治得了那滔天浑水?

    惆怅万千的他,在几日的不眠不休中睡去,可没想到,梦里得到一神人指点,从《龙甲神章》中,或许能得到破解之法,之后不但教会了他‘天文’,还告诉了他神物之所在。

    于是,大禹面见舜帝,希望祭拜黄帝时期遗留的铜鼎,祈祷上苍保佑他治水成功。

    那时,铜鼎蒙尘许久,早就不为人重视,加上舜帝对大禹颇为看重,也迫切希望天下能除水患,就应允了。

    大禹就借着祭天之名,观摩了那大鼎上所记载的《龙甲神章》,回去后,几经捉摸思索,总结父亲失败的经验教训,终于,悟出了‘疏导之法’,以及应对之策。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结合治水经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悟,根据《龙甲神章》要义,又推演出了‘连山易’,而这,正是周易的前身。

    而后,大禹借着《龙甲神章》,大开治水之道,从一开始的步履维艰,到最后的顺风顺水,一路上,他避开妖兽攻击,开渠破壁,访山涉水,解除水患,最终,成就千古奇迹,禅让称帝,为他的父亲正了名。

    建立夏朝后,大禹将治水期间所见所闻,以及九州的地貌、风土、异兽,记录图文成册,并取名《山海图经》。

    大业已成,《龙甲神章》被大禹奉为圣物,可放在那么一尊鼎上,大禹总觉有亵渎之意,于是,决定造九尊更大的鼎,将之前黄帝时的铜鼎上的《龙甲神章》一分为九,分别铭刻九尊鼎内,鼎外再镌刻上名山大川、珍奇异兽,这样岂不威严!?

    后来,负责监管造鼎的九个巫师,以为大禹交给到自己手中的天书,可能只是这个族群的图腾符号或者什么咒文,因此,到最后,他们都只知道九鼎的外壁,镌刻着名山大川异兽,却不知鼎内刻着的是龙甲神章。

    功成之后,本应衣锦还乡,可万万没想到,这九人竟被抓了起来,后来当他们得知,曾经误以为的鼎内咒文,竟是上古神书《龙甲神章》时,他们破开枷锁,杀了行刑之人,就连夜逃回苗疆。

    大禹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为免天机泄露,当即下令缉拿这九个巫师,并就地诛杀,大部队浩浩荡荡而去,然而,没想到,直到他死,也没找到那些人。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杀了伯益,取而代之,继位王位,开启了由‘公天下’向‘家天下’转变的时代,禅让变成世袭,九鼎也在这种转变中,成为了天子专属。

    只是当人们都把它当成王权的象征时,便没有人再知道那鼎里的秘密。

    原本这些事,本应该随历史尘烟,消散而去,可没想到,却被人偷偷地记录了下来,并成书《秘史遗录》,留存于大周王室典籍里。

    周王室的典籍里,存留着历代先贤这智慧结晶,更留存着治世之道,所以,当年周敬王很快就意识到,这匹典籍的重要性。

    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九鼎,九鼎乃王权象征,没有九鼎,那他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当年周敬王即便已经称王,可依旧还是派人前往楚地向王子朝索要周室典籍和九鼎,只是没想到王子朝宁死也拒绝交出。

    当年周景王,明确有传召,欲立他为太子,只是后来乱臣谋逆篡召,才让先帝蒙耻,在他的认知里,他姬朝才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者,所以,他拒绝交出。

    只是没想到,周敬王气急败坏,竟对他痛下杀手。

    事后,周敬王又派人,四处查找当年随王子朝一并逃亡楚国的那四大家族,可是,他哪里知道,打当年来到楚地后不久,南宫家就以假死,隐匿在了这乱世之中。

    所以,到死,周敬王也始终没能找到我们。原本,这些典籍,只有王室成员,才有资格阅览,王子朝死后,先祖南宫嚚,觉得这些先贤的智慧,如果就这样蒙了尘,那真是愧对先辈。

    于是,他便翻阅了那些典籍,没想到这其中,就有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为防日后不测,他便练习了这奇门遁甲,并将其传了下来。”

    听到这,众人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其中竟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大哥,那你练成了奇门遁甲,岂不是当世无敌,那我们为何还要逃跑啊?”南宫羽不解地看着南宫文。

    众人也是同样困惑。

    “你们有所不知。”南宫文叹了口气,“这奇门遁甲之术,原是神术,我们南宫家耗费几代人的心血,也不过参悟过半,还有五百四十局,仍旧未能参透,而且,我们都不过肉体凡胎,每次催动这奇门遁甲,都会耗费大量的精血,折寿数载,因此,我们南宫家每代家主,都活不过五十。”

    “……”

    众人不禁愕然,没想到,这其中的代价,竟会这么大。

    “而这,也正是当年爹不愿意教你的原因啊,二弟~!”说着,南宫文眼泛泪花,难受地握住南宫武的手,使劲地晃道:“他是不想让南宫家所有的人,都背负这沉重的使命啊!”

    南宫武,眼角湿润,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行了,都过去了,无须自责,也不必难过。”南宫文挣扎着,扶起南宫武,“差不多了,该赶路了。”

    “好。”

    南宫武过来搀扶着南宫文,然后,回过头来,对其他人道:“时候差不多了,准备一下,走了~!”

    说完,众人起身,南宫武搀着南宫文,在前面带路,众人尾随其后,向山洞深处走去。

    “大哥,距离上次来这里,已经有十年了~!”

    南宫武感慨地道,“那次,你因为偷偷带我进这个洞,被父亲关了整整一年。”

    “是啊,都十年了。”南宫文抬头看着这山洞,“这是,咱们南宫家,几代人的心血啊,自从先祖南宫嚚,选择在这里扎根,修建祖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修建这个山洞了。”

    “啊?这么久,那这山洞,岂不是好几百年了?”南宫羽也差点惊掉下巴。

    南宫文笑道:“可不是么?当年先祖南宫嚚,在刚随王子朝入楚之后,他就遵照其旨意,择地而居,后来,几经考察,终于定在了现如今这个沂水傍山的地方。

    假死之后,他便带人来到这个地方,一边修建新居,一边择人建洞,可是,没想到,一开始找的人,一听他的构想,当即不干了。

    因为,那相当于等挖空整座山,这样的活,就是干死也完不成,所以,他们就知难而退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挖筑洞穴的人,还是没有找到,就在先祖一筹莫展的时候,来了几个苗人,说要讨口水喝,先祖就给了,正巧这个时候,家仆来报,说挖筑洞穴的人,还没找到,没想到,这话被其中一个懂汉话的苗人听见了,这人就说,他们几个刚好是做这个营生的。

    先祖一听这,将信将疑,但还是让他们试了试,可没想带一上手,不禁大喜,这些人竟是行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这事当即就敲定了下来。

    后来,这几个苗人,不负众望,历时五年,终于交付了工程,先祖大为高兴,赏其千金,几人离去,若干年后,因工程修改,先祖派人按那几个苗人留的地址,去找那帮人,可是,没想到,派去的人,回来说,他们到了那个地方,发现那里全是荒塚,根本没有人家,而且,根据那的荒废程度来看,至少已有上百年之久。

    先祖听后,不禁骇然,之后,也找了人,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展,成倍的人力、物力,可进度,根本没法跟那几个苗人相比。最后,先祖推测,一开始的那几个苗人,可能不是人。”

    一听这话,旁边的人,无不汗毛直竖。

    恰巧不巧的是,就在这时,山洞中,忽然吹来一阵阴风,两旁的长明灯,火苗跳跃,明灭不定。

    最后,突然一黑,众人一下子就傻了眼!

    “啊?!这?”“啊~!”“灯怎么灭了?”

    就在众人惊慌失措之际,两旁的长明灯,“噗~!!”又亮了起来,可是,火光却变成了幽绿色,阴森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