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剑仙歌
繁体版

第五章 大禹两京十三道政修制(1)

    大禹地域辽阔,终在康武宗末期定局为两京十三道地域行政体制。

    两京,即旧都南阳皇台京,以及新都裕京。大禹帝祖康威于南阳郡称王,南阳郡皇台城以及周边四郡之地为旧京,新建的京都则在向东一千五百里的原为汴梁等三郡之地上新建的城市,史记“裕京”。此乃两京。

    十三道地域的划分,以裕京为中心,东北、西北、南威、岛链等定边军区归属裕京直控,不算在内,大体则南北,北方地域有仙剑道、紫薇道、烈火道、太行道、阴阳道,南方地域则有净绗道、水云道、天机道、雷音道、岐黄道、奎影道,最东边的是御水道,最西边则为密藏道。

    十三道的形成,历史渊源颇为复杂。

    大禹帝国的版图是以一郡之地南阳为基,逐渐扩大,至康武宗后期,原先的大蔚版图郡县划分制已不能满足大禹帝国的统治需求,在经过缜密的布局与划分后,将版图的划分按照灵炁师所在的宗门、道场或灵基加以划分,形成了道--府--郡地域制。

    这既履约了大禹帝祖康威百年前与各灵炁师所在宗门结盟的庐溪桥灵炁约,又完美形成了一些地域桎梏与钳制,将祸乱起于武莽江湖,灾从灵炁师出的危机,甚至波及影响朝政内部的危害大幅度降低。

    武莽江湖之徒尚且能以军士困死,但康威深知铿锵锐士、灵炁师的势力与影响力非仅能靠人力而降服,大蔚为何只存在了百年,八百年的混战为何难以止戈?

    明面上的是诸侯世家以隶属为棋子纵横捭阖,但其实都离不开暗中势力的扶植与影响。

    谁是诸侯,谁能为王,即便灵炁师已不能飞仙长存,但依旧能活个数百年,这些王侯权臣更迭对于灵炁师而言就是眨眼,挥挥手就能决定的事情。

    大禹帝祖康威谋有桂仁、公孙,武有司马、邢,也有其他贤才能吏辅治,但若不是偶尔机缘得到了灵炁上师广阳子所在的宗门势力庇护与助力,那些个凡人没人够驱魔镇邪,也不能以一当百。

    何来的大禹安存以及后续的一统?

    这背后的无形力量才是让禹帝康威所忌惮的存在。

    禹帝康威欲成大业,明面上与各诸侯杀伐不断,暗地里不停的与灵炁师所在的各个宗门、各方铿锵锐士所在的地方势力进行筹码交换与政体博弈。

    好在当年广阳子留下的人脉资源认同康威,而也有一些老一辈的灵炁师处于思悟闭关,破碎虚空阶段,与康威交好的年轻一代精英灵炁师也大有实力,双方理念一致,凡作恶多端、杀人如麻以及使用邪术的灵炁师必然会被诛杀,其他的修行势力只要不干涉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奉行友好中立的政策,就不会遭到清算。

    邪术宗门遭到疯狂打压后,大禹初步所控制的境内基本极少有凡人因邪术而死去的案件,邪术宗门的灵炁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度销声匿迹。

    禹帝康威暮年时,已经到了问鼎弘中大国博弈的关键阶段,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大禹不复存在,四五十年的心血就会化成泡影。

    康威忧虑一旦死去,一来已经属于大禹区域的领土不能摆脱这些灵炁师对朝政的影响,二来恐怕没有人能够纵横捭阖未统区域的灵炁师。

    想到此,禹帝康威发挥最后的余热,以自己的护体龙气、生命为代价,召集了最初与后期支持他的数百门派的宗族掌门、门长、领袖,以护体龙气、十年生命的精血为交割代价订下了庐溪桥灵炁约。

    故禹帝康威早逝也有此番因果在内。

    根本上而言,大禹帝国在康定成时期一统弘中,也是各方各派灵炁师的基本默认,不认同者就会被歼灭,由此也导致灵炁师的派别势力大幅度减少。

    即便如此,一统弘中后的大禹帝国内部依旧有上百个灵炁师宗门势力盘踞地方,错综复杂,这都是火药桶,一点就爆。

    这在康盈宗在位后期就特别明显,修炼邪术的灵炁师与那些诸侯国后代的余孽勾结,一度爆发反叛之声。

    康贞宇的厉害之处在于,不仅是将领土疆域向外拓展,以及瓦解了国内领土的谋反割据之乱,最厉害的操作就是借清剿为名趁机实行了修恩令。

    康武宗康贞宇深知即便有庐溪桥灵炁约束缚各方灵炁师,但若到了三百年失效的那一天,大禹帝国就会被狼子野心的家伙分割的四分五裂。

    康武宗于四十过寿为契机,召集了每个宗派的领袖级,开了个会,大意为这大禹帝国这么点土地,人口虽有数十亿,但能够修行的灵根并不多呀,如朕所言,这灵炁渊源相近的可以纳为一体一派。

    如此云云,又经过一系列操作,硬生生将数百个宗门挤压成三十六个势力,强硬搪塞在一起。

    挤在一个地方的各个宗门为了独大或者拥有更好修行资源,矛盾频繁,由最初的弟子争斗上升灵炁师宗门派别的争斗。

    即便有智慧的灵炁上师看透,也无法避免此局设陷,或避世遁走。

    康贞宇成功的把这政体与修行者之间的矛盾顺利的从帝国与灵炁师之间的矛盾斗争切换成灵炁师之间的争斗,且放言不伤民随尔折腾。

    争斗有胜有败,胜者奠定新一代灵炁师宗门内治格局,败者若生事扰民并非康贞宇本意,他随后又放开政治体制闸口,设立京八郡勋禄司,将失落的灵炁师收为己用,需通过大禹帝国的勋禄司的选拔可晋,隶属于右丞司部管辖,成为维护朝廷政体的一员。

    作为维护朝政的回报,勋禄司自然会提供极好的修行资源。

    即便如此,康贞宇并不放心在内治胜利的宗门,他又不断使用巧妙设计,在这一波又一波一系列的清洗以及吸纳结合策略下,最终在康武宗末代时期形成了宗门派别与府郡的官修政治体--帝国政治优于宗门。

    直至康武宗借外虏蛮寿多次用兵之极,彻底整合,灵炁师势力除了官方认证的勋禄司,仅存十三个宗门、派别,每道虽有行政名,但无管辖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