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是尽头
繁体版

第十四章 天罗地网(上)

    “小黎。”

    一声呼唤,把黎若的思绪拉回,摊开手心看了看,叹出一口气,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准备万全,可还是输给了他。

    “小黎,你怎么样?”张琛伸手在黎若眼前晃了晃,略微担心。

    黎若摇摇头,语气疲惫,“没事儿,只是有点不甘心。”

    张琛揉揉她的脑袋,然后用力把人抱到怀中,“恒哥本来就是我们那一届没人超越的神话,输给他,不丢人。”

    黎若摇摇头,“你不懂,我只是……”

    张琛截过话头,郑重看着黎若,直视眼底深处,“不,我懂,我懂,你是想把他拉回来。”

    黎若扯动唇角,还是摇头,张琛还是想错了,他从没想过把林恒拉回来,她尊重他的一切选择,哪怕看起来是错误的难以理解的。

    这是一种近乎于盲目的信任,但,不管过去多久,发生多少的事情,都不会改变。

    坚信一个人,就会因为这个人而坚信他所做的一切。

    林恒于她,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张琛哥,你先出去吧!我一个人好好捋捋。”

    张琛点头,走了出去,关门刹那,轻微叹息一声。

    黎若坐在床上,目光放直。

    她是来到这座冰雪小城已经有小半年了。

    她一直都跟着林恒。

    三个月前,林恒就盯上了这个建筑工人老李。

    老李这个人并不起眼,说好听点就是很踏实淳朴一北方汉子,说不好听就是木讷坚持原则不知变通。

    通常这种人在社会上都不可能混得太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

    老李在项目经理的竞选中毫无悬念就被pass掉了,他因此消沉了一阵子,认识了一个卖烧酒的小青年,成了忘年交,不管大事儿小事儿都会和人说上一嘴。

    那时候,林恒的计划就展开了。

    心理学最可怕的一点就是它能在无知无觉之间就渗透一个人的思想,让其成为自己思想的傀儡,奴隶。

    这个说法或许夸张了,但确实有据可循。

    闲聊里,接受到对方的思想并转化成为自己的是很正常的,所以才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说法,当你接受一个人的同时也是接受了他的思想,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显著的,也立竿见影的。

    一般来说,我们会在社交中下意识的屏蔽和反感一些负能量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很自然的融入到那些带着正能量且自身就感兴趣的话题。

    话题无疑都是有来有往的,没有独角戏可以长久演绎下去。

    小说电视剧里屡见不鲜的,某一些高明的心理学研究者甚至可以通过三言两语将你的内心完全剖析,将一切曝晒阳光下,藏无可藏。

    不过,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很少发生,因为我们的大脑会下意识去规避这种侵犯到个人领地的话题。

    反而那些和自己一样的对自己不具有威胁的普通人才是最容易得到大量零碎信息的,这些信息虽然零碎,看似无关痛痒,实际上如果拼接起来却是相当可怕的。

    所以才说聊天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

    那个青年正是林恒买通了安排过去的,也就是这个青年和老李三个月来的熟悉熟知所得零星片段给了林恒一个呈现出完美的人物画像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