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月之南
繁体版

第八章 转机

    随着皇帝一声威吓,殿外稀稀疏疏传来一大片下跪的声音。他又道一声‘开门’,只见正殿大门缓缓打开,庭院内跪着一大批披甲武士。

    “来人!”

    “陛下,臣在。”

    “速传太医为太傅诊脉,再着一队人马,送太傅一家回府,好生休息。”

    “遵旨!”

    袁博看了炳南一眼,炳南点点头,示意他先照顾老父亲。袁博又看了看皇上,再瞧瞧陈管事,心想今夜应该无事,先护送家父回去修养,来日再为太子殿下从长计议。想到此处,遂向太子施了一礼,跟着侍卫们离开了。

    殿内无声,殿外更安静。

    皇上背对着炳南他们,思索片刻,微微侧头,像是要说什么,却忍住了。

    “来人,回宫!”

    //////

    殿内只剩下炳南和陈管事两人,对视无语。炳南刚想说点什么,管事冲他一摇手,打住,这不是说话的地儿。

    主仆二人顺着原路返回太子宫,又累又饿,一进殿,就再也支撑不住,做周公去了。

    ……

    临近中午,炳南被一阵奇香惹醒,睁眼一看,原来是陈管事不知从哪弄了几个粗粮饼子,找了个小陶炉子,烧了几块木炭,正在翻烤着。

    只看一眼,炳南就疯了似的扑过去,二话不说的抢了一块就直接扔到嘴里。‘嗷’的一声,差点没烫得背过气去。

    “爷,您倒是慢着点”,陈管事边笑边说。

    炳南一边喝着小苕递过来的水,一边看向四周,嘀咕道:“没什么事儿吧?”

    “呵呵,主子这是给吓着了。没事儿,放心吧。昨晚上陛下没罚您,就算恩赦了。”,陈管事一边回应着,一边把烤饼掰成小块,一个劲儿的往嘴里送。

    这时,外面有人走动的声音,只听一个尖嗓子的说道:“传陛下口谕~”

    陈管事一听声音,快步走到门边,用力拉开一扇,向外一探头,说:“嘿~我当是谁呢,胡总管您吉祥~”

    “哎呦,陈管事真会说话,主子面前,咋家怎敢称大。”,说着,只见一位身材高挑,瘦脸尖下巴的中年太监迈了进来。一看到炳南,立刻下拜。嘴里跟喝了蜜似的,“哎呦,太子爷,可吓死老奴了。也不知道是哪个挨千刀的,在陛下面前嚼舌根子,差点冤枉了您。老奴就说嘛,太子爷是当朝第一忠孝之人。可就是没人听啊,老奴我着急啊,一直守在太子宫外,如果太子爷您要是受到一丁点委屈,老奴我必定殉主。真天可怜见的,太子爷您能平安无事,那是太好了。老奴也就放心了~”

    陈管事适时的凑上来说:“那是~!谁不知道天底下,除了陛下,就数咱们承明殿大总管最忠心太子爷了~”

    管事与炳南相视一笑,两人已有了默契。

    炳南接茬道:“可不,陈头儿说了我的心里话。”

    “哎呦,太子爷圣明~!”,胡总管眉开眼笑的就要下跪,但转念一想自己是来传旨的,遂堆笑说,“太子爷,今儿有皇上口谕”。

    陈管事和小苕应声下拜。炳南见状,有点膝盖发软。胡总管笑着一搀,示意太子不必跪。

    胡总管清清嗓子说:“陛下口谕,太子本性忠纯,行为孝悌,今着其居太子宫,参行政事,属下人等,皆可自行挑选。钦此。”

    说罢,胡总管又恢复了满脸堆笑道:“太子爷,还不快快谢恩。您,没事啦!”

    “嗷呦~!”,一旁的陈管事和小苕先高兴起来,不住地‘谢主隆恩’。

    胡总管只道是炳南欢喜傻了,也不在意。缓缓靠近他,在耳边轻声说道,“陛下还有一道口谕,只能太子爷您一个人听。陛下说,授您便宜行事之权,限期三个月,彻查《澜依记》原委。切记切记。”

    炳南下意识的点点头。

    ……

    送走胡总管好一会儿了,陈管事和小苕跟三岁小孩似的,闹了好一阵子。眼看两人都乏了,坐在地上看着眼前的炳南。

    “太子爷,老奴真是服了,古往今来有哪个太子被废后还能复立,有吗?”,陈管事冲着小苕一努嘴。

    小苕激灵的回答:“没有,太子殿下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切~~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陈管事喘了口气继续说,“爷,刚才胡头儿跟您叨叨什么呢?”

    炳南这才想起刚才的话,复述了一遍。

    “得嘞~!我说什么来着,皇上压根就没信那《澜依记》。什么叫便宜之权,就是先斩后奏呗。你叫别人往东,他就不敢往西。就算您要把全天下读过此书的人都杀了,那也是在‘便宜’范围之内!”

    小苕瞪大了眼睛,似乎对这巨大的权力产生了敬畏。

    但炳南的心思却不在此,本来想直接问这《澜依记》是什么。但接触久了,知道这么问一定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在戏耍他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想了想,问到:“陈头儿,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先搞清楚问题。而要搞清楚问题,就不能只有一个信息源。你先说说,你对《澜依记》知道多少?”

    听炳南这么一问,陈管事觉得太子爷在正事上如此重视自己,有点受宠若惊,遂到:“蒙太子爷抬爱,奴才斗胆说说。要说这《澜依记》,袁博那小子有句话没说错,它确实是一道催命符啊。其实老奴身在宫中,对宫外的事不甚明了,也就是出宫办事时听他们说过一二。此书是何人所著,何时成书,从何处开始传开等等,无一人知晓。听说此书,原本只是市井坊间流传的言情话本。但不知从何时起,被有心人发现此书中主要的几个人物,居然跟当朝皇家有关。而最要命的事,此书中隐喻了一个极大的秘密。如若此书所述的不是一个话本故事,那这个秘密就极有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天崩地裂的大事啊。”

    “什么大事?”,炳南好奇的追问道。

    “……太子爷,奴才先恕个罪,《澜依记》里描述了一段皇宫往事,里面有几个主要的角儿,跟当今陛下,及前朝伪帝,以及……以及您有关。”

    “到底是什么事?!”

    “……也罢,就算给太子爷您说个玩笑”,陈管事运了运气,才又说道:“据旁人说,这《澜依记》中描述,曾经有位戍边大将,战功赫赫,被当朝皇上所忌惮。功高盖主,不能赏。无罪无过,不能罚。心生一计,将自己身边的侍妾赠与这位将军。名为侍奉,实为监视。但久而久之这名侍妾并未发现将军有任何不忠的行为,反而被他的心胸宽广和仁慈孝悌所感动,动了真情。但就在此时,却发现自己已怀有身孕,到将军府后不到八个月便诞下麒麟儿。您想想,前后时间一算,这大将军家的继承人却是当朝皇上的亲骨肉。后来皇帝无道,大将军举起义旗建立新朝,而那位麒麟儿也在日后被封为太子……”

    陈管事偷眼瞄了一下炳南,缓缓说道:“书中所讲的这个故事,竟与先帝开创新朝遥相呼应,就是在暗示当朝皇上得位不正,说他不是先皇之子。您想想,如果不是先帝之子,宗族宗亲不支持他。但如果是先帝之子,前朝遗老遗少不顺从他。这可真是为难啊。再加上此书本就是一本香艳话本,书中对侍妾如何侍奉二夫,那是写的别提多细致了。让那些市井之徒添油加醋的一传,嘿,就变成了当朝第一大案了!”

    炳南听完,结合昨晚听那位老者的叙述,心里想‘明白了,皇上的合法性没了呗。不对,他做不成皇上了,我现在是他的什么太子,那老子岂不是也丢了饭碗?’

    秉承着HR对‘饭碗’的执着和敏感,炳南也认真了起来。

    “陈头儿,这本书你有吗,借我瞧一眼。”

    “晚了~!太子爷,这书的消息是从宫外传进来的,宫里看的严,知道得慢。等老奴知道的时候,外面早就因此事血雨腥风了。京兆尹、三司、大理寺,还有宗正府都出动了,抄书抄家就别提了,好些个书商、茶馆老板,还有市舶司下属大商行里面跟纸张有关系的商家,以及几位办事不力的朝廷官员,都满门抄斩了。死的人多了去了,东市和南街坊的路口天天都是示众的人头,据说现在晚上闹鬼,野狗都不从那走。”

    这时小苕也插了一句,“咱们宫里的香凝姐姐、玉珠姐姐,还有旁边玉僖宫的铃儿,说是被人发现在议论此事,都被胡总管施了挞刑,赶去劳敬司了。”

    “可不。现在要找断篇残章的,不好找了。但老奴听说外面的街市里,人家早就把这书上的事,都编成小曲小调、折子戏什么的。一到晚上,什么野酒馆、大车行、暗门子的,里面见天的演,那看的人是乌泱乌泱的~”

    炳南一拍大腿说,“你怎么不早说啊!”

    “太子爷,您要做什么?”,陈管事迷惑不解。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哦~~是嘛”

    “走,看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