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光武帝和他后妃子孙们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老将请缨再出征

    数日以后,马援得知庄子陵不应召,得便给光武帝进谏道:“太子太傅乃太子师傅,意在涵养君德。张佚敢直言正陛下,何况直言太子乎?”

    光武帝对马援进谏点头称善,下诏拜礼仪博士张佚为太子太傅。

    此诏一下,张佚以自己才疏学浅,不求骤进,上疏坚辞太子太傅。

    光武帝圣意坚决,立即驳回张佚上疏。如此再三,张佚听从马援规劝,方受拜太子太傅。

    礼仪博士年俸六百石,太子太傅官爵中二千石,张佚受拜太子太傅等于一步登天。梁松得知张佚拜太子太傅因由,对几乎一言九鼎的马援的妒火,更猛烈地在心里熊熊燃烧起来。马援的一言九鼎,马援的空前人望,都是梁松孜孜以求的。老不死的马援,我不信我梁松不能对你取而代之?

    再说武威将军刘尚,奉旨率领二万王师征讨五溪蛮。初冬之际,在临沅一带和五溪蛮二帅单枰的三千人相遇。王师前队的偏将军方恭率先挺枪出战,单枰纵马挥刀迎敌。接战三五个回合,单枰力怯回马败阵。方恭对身后的五千军士一挥长枪,率先杀入敌阵,其他将士奋勇进击。一霎时如虎入羊群风扫落叶,五溪蛮死伤数百人。没死没伤的犹如罗网脱兔,丢盔弃甲遁入丛林。

    第二日,方恭率五千前锋又和五溪蛮三帅单丹率领三千五溪蛮相遇。单丹少年英豪,大叫一声便舞动双刀挑战方恭。方恭与单丹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卖个破绽纵马横走。单丹正要追赶方恭,人多势众的汉军洪水般掩杀过来。单丹和蛮兵抵挡不住,再次丢盔弃甲遁入山林逃命。

    先锋方恭连胜两仗,刘尚大喜,大军紧随前队逶迤追入五溪蛮腹地。然此后两月之内,四处寻不见五溪蛮一兵一卒。看看挨到孟春,五溪蛮山林瘴气升腾,午后十分燥热。因水土不服,兵士、战马开始大批病亡。

    正值壮年的方恭不幸也染疾在身,铁塔的身子须借助棍杖才能站立。乘着主帅看望自己,方恭给刘尚进言道:“贼众乃土生土长的蛮人,且前时抢掠甚多。彼贼藏逸山林洞窟以逸待劳,长此以往,此情与我愈加不利。”

    “两万王师剿贼数月劳而无功,即便皇上不怪罪,你我有何脸面还朝?”

    “将军只是撤出五溪候旨,并非大败而归,并无碍你我声誉。”

    刘尚敷衍了方恭几句,在心里转圜犹豫数日,想到除了撤出五溪别无良策,只好下令缓缓撤军。

    五溪蛮渠帅单程年少时聪明伶俐,十七岁时,在临沅城一家客栈当二堂伙计时,跟着账房先生认识数百汉字。因天资聪慧,慢慢也能读懂《孙子兵法》一类兵书。新朝天凤年间,单程所在的客栈遭乱兵抢掠,单程乘乱卷走客栈部分财物逃回五溪山区开了家货栈。因单程平时敢于仗义执言,在五溪蛮起事时推举为武陵大将军。单程是见过世面读过兵书的五溪蛮,知道不能和官军硬碰硬。自刘尚大军深入五溪腹地,单程等的就是刘尚筋疲力竭之后的撤兵。

    当刘尚麾下将士离开营寨逶迤回撤,两万多五溪蛮从山林、山洞钻出,将刘尚的一万多将士分切成十数段。狭路相逢,各举刀枪。勇者建功开颜笑,弱者丧命见阎王。皆因刘尚部众已成疲兵弱兵,双方厮杀到午后,王师将士几乎伤亡殆尽。刘尚、方恭被包围后宁死不降,厮杀中均力竭坠马而亡,逃出五溪的汉军将士仅五千余人。

    王师惨败,主帅刘尚、先锋方恭战死,让朝野上下很是震动。因朝廷一时无重兵可调,光武帝拜谒者李嵩为中郎将,同中山太守马成引兵往救。李嵩、马成与逃出败兵合兵一处计二万人,因担心重蹈刘尚覆辙,一直徘徊五溪之外,仅保住临沅城不被五溪蛮攻占。几个月过去,光武帝忧心五溪蛮难平,在马援陛见时谈到了五溪蛮的战事。

    马援早有心请命征讨五溪蛮,因儿子马廖、马防、侄子马严极力苦劝,才按下不老雄心。看见光武帝面有忧色,当下起身拍着胸脯道:“赵国老将廉颇尚领兵拒敌国门之外,难道老臣不能效老将廉颇再次出征么?”

    光武帝摇头微笑道:“虎老雄心去,岁月不饶人,爱卿已经六十开外了。”

    马援健步走出殿外,回身对光武帝大声奏道:“老臣请皇上的御马试骑,皇上便知分晓。”

    光武帝略迟疑,便命黄门郎牵来一匹大青马。

    马援看见大青马,精神为之一振。左手接过缰绳,右手去大青马臀部猛击一掌。大青马挨打,撒开四蹄就跑。只见马援左手引缰跟跑几步,右手借力鞍桥飞身上马。接着双脚连磕马肋,在殿前空地疾驰两圈。看看大青马接近光武帝站立的御阶处,马援附身猛提马缰,大青马一声长嘶,一个扬蹄直立后,乖乖停了下来。马援稳稳坐在马背昂然环顾左右,以示虎老雄心。围观的黄门侍郎、谒者省过神儿,便是一阵拍手叫好。

    光武帝伸手催着马援下马,上前笑着赞道:“雄健矍铄者,伏波将军也!”

    “谢陛下夸赞,老臣可得征讨五溪蛮?”

    光武帝亲切拍拍马援的肩膀道:“爱卿回府候旨便了。”

    梁松得知光武帝有意命马援征讨五溪蛮,暗地劝谏光武帝道:“刘尚、方恭尚且颠覆于五溪蛮,李嵩、马成疲劳三军劳而无功,何况年过花甲的马援?”

    光武帝道:“以你之见,命何人征讨方能马到功成?”

    “儿臣以为,老将中臧宫、少壮将领中耿舒,都是攻必克、守必固的将令。至于儿臣,出身于将门,也有去沙场建功立业之心。”

    光武帝当时对梁松的建言表示了嘉许,但并未改变自己的初衷。经与太子、大司徒、大司农等重臣廷议,最终下诏:命伏波将军马援,率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南征五溪蛮。其时,魏郡王师大营无兵可调,光武帝下诏从豫州十二郡中募集青壮、刑徒共计四万人。

    因南征五溪蛮大军临时募集拼凑,马援在荧阳县设下大营缮甲训卒。眼看大军出征之日在即,梁松乘中郎将耿舒过府辞别,设宴为他送行。

    酒过三巡,菜啖五味,梁松压低声音道:“四万大军征讨区区五溪蛮,是用牛刀杀鸡。我虽然未能奉诏南征,但皇上还是听从我的建言让你率兵南征。马援是中郎将,你亦是中郎将。我担心,老马识途可,沙场征战就如儿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此理,你切勿让马援一人将功劳独占去。”

    耿舒和梁松交厚,既有年龄兴趣的关系,也有交结皇亲的目的。于是答道:“右侍郎的意思我明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若家兄等能征惯战的将军不急流勇退,咋也轮不上只会愚弄草民的马援。”

    “跟随皇上能征惯战的猛将,我最佩服大司马吴汉和尊兄建义大将军。此次南征的将军,我只佩服挥戈陷阵的马武将军和中郎将你了。饮干杯酒,既是为你壮行,也是期待中郎将此去功高盖世。”

    耿舒乃年近不惑的少壮将军,原本对马援享誉朝野暗中不服。经梁松一番教唆挑拨,大军还未出征,心里先和主帅马援起了一层隔阂。

    几乎就在梁松宴请耿舒的同时,马援在却非殿偏殿陛见光武帝。光武帝确定了大军出征日期后道:“伏波将军南征五溪蛮,能否大致预测王师的班师日期?”

    马援欠身道:“五溪地形复杂,微臣不敢轻敌冒进,更不敢预测凯旋日期。”

    “伏波将军有此谨慎在,朕不担心你等重蹈刘隆的覆辙。朕放过臧宫、耿弇不用,可知朕的良苦用心?”

    “无论交趾郡的越民,还是武陵郡的五溪蛮,都是皇上的子民。杀人易,重拾人心难。不到万不得已,微臣不会凭蛮力剿杀五溪蛮。”

    光武帝对马援颔首笑道:“响鼓不用重锤,朕期待着将军重拾五溪蛮人心。说到这一层,爱卿可以去了。”

    马援离开几步回身对光武帝抱拳朗声道:“请陛下静候捷音……”

    【四十五章章目预告】觅乡趣微服习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