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光武帝和他后妃子孙们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小吏周贡掀大案

    梁松成为皇亲国戚之后,杜保托人请来梁松到杜府小酌。梁松久闻杜保美誉,当即欣然赴宴。一番丝竹雅乐山珍海味享乐之后,杜保请梁松到自己藏珍阁醒酒。托名醒酒,实为赏宝。借机赏宝,实为赠宝。梁松也算见过世面的皇亲国戚,但还是被杜保的宝藏镇住了。

    首先吸引梁松眼球的是一尊墨玉神象,象乃大型瑞兽。其身上装饰乃南越情调,显然是南越国进贡前汉的神品。梁松出身侯门,是见过大世面大供香的皇亲国戚,然如此精美的墨玉神象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对墨玉神象看了又看赞道:“此墨玉神象出自大匠之手,非十年磨一剑功夫,怎得此神品神韵?”

    “敝府一方顽石,得你皇家驸马青眼一瞥,此瑞兽和鄙人均受宠若惊。真乃神骏逢伯乐,千载难一遇也。”

    “哈哈哈……”

    梁松不无得意地一阵大笑,又移目其他宝物。因有墨玉神象入眼在先,其他金银珠宝都成了寻常俗物。

    梁松离开杜府时,心里还对那尊墨玉神象有所牵挂。不料进入自己的御赐青缯盖车,便发现一个猩红锦盒。打开锦盒一看,盒内正是那件深沉精美的墨玉神象。

    杜保藏珍阁里的丰富宝藏,主要来自慕名交接者馈送。杜保一掷千金交接梁松,收获的是更大名声和更多赠送。自梁松莅临杜府不久,梁固也降身做了一次杜保的座上宾。梁固临别,当然也有一件稀世珍宝笑纳。此后誉满京城的杜保,依仗两个皇家驸马都是自己的座上宾,开始不满足于他人主动赠送宝物。得知谁家有稀有珍藏,必定上门攫取。如此以来,杜保很快结下几个仇家。

    治书侍御史是御史中丞属下,秩比六百石。治书侍御史周贡的府邸,与杜府近邻。一日恰逢休沐,周贡突得门人禀报,越骑司马杜保登门拜会。周贡闻报受宠若惊,立即整衣出迎。长话短说,杜保此次屈就小小的治书侍御史府邸,其目的是用自己的一件白玉花鸟摆件,交换周贡手中的一件青白玉莲纹鼎式炉。

    若以实价衡量,青白玉莲纹鼎式炉的价值高于白玉花鸟摆件数倍。若单纯以青白玉莲纹鼎式炉交厚了誉满京城的杜保,周贡还不算亏本。令周贡难以咽下恶气的是,在款待杜保的午宴上,杜保十分放肆地怀抱着周府的俏丽侍女,还以言语调戏了周贡的美妻。周贡的美妻在闺阁中富有盛名,杜保久闻并未眼见。也许进了周府,感觉与美人近在咫尺。一番露骨言语调戏,可以聊解思慕之情。

    破帽子可戴,绿帽子不可戴。一怒之下,周贡和杜保另外两个仇家联名上疏光武帝,其疏大意曰:

    古人云:“贤者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宵小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溃。”

    越骑司马杜保,阳为豪侠好义,阴为欺世盗名。交结权贵以抬高身价,巧取豪夺以满足贪婪。其言行浮薄,乱群惑众。

    伏波将军万里之外书信戒子,勿与杜保深交。皇家贵戚梁松、窦固被杜保利用,拉大旗作虎皮,无恶不作,污人妻女。长此以往,官场世风因此辈而日下,人伦道德因此风而沦丧也。

    光武帝阅过周贡等人联名上疏,立命廷尉冯俊遣人去马援儿辈中索取马援那封戒子家书。得马援戒子家书,旁证了周贡等人奏报杜保乱群惑众巧取豪夺的罪恶属实,光武帝下诏冯俊将杜保收押洛阳诏狱。接着,命太监宣梁松、窦固进却非殿。待二人行过君臣大礼,光武帝当即斥责道:“汝等俱受朕诸多恩荣,应安分守正仰报君恩。如何欲壑难填,交结狡诈之徒越骑司马杜保,为虎作伥以坏我皇家声誉?”

    梁松自恃光武帝宠信有加,于是大胆辩解道:“父皇降罪儿臣,儿臣亦不敢声辩。若父皇欲洞察底细,儿臣还有下情奏达圣听。”

    “既有下情,尽快奏来。”

    “《大戴礼记·保傅》曰:‘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而未见而相亲’。《史记·伯夷列传》亦曰:‘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伏波将军马援得父皇赐他‘远可比周公,近可为师表’的美誉,朝野交结马援者趋之若鹜。越骑司马杜保的贤名,早年已经声誉鹊起。儿臣见马援与之深交在先,与窦固弟一起效而行之。”

    窦固已经从惊慌中镇定下来,立即接着奏道:“此事也怪儿臣糊涂,眼见马援之子马廖、侄子马严、马敦与杜保来往密切,方动心结交杜保。父皇若降罪儿臣,儿臣毫无怨言。”

    梁松攀扯上马援,目的是借马援的声望减轻自己的罪责;窦固攀扯上马援的儿子侄子,目的是让他们分担自己的罪责。光武帝岂能看不出他俩的用意?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将马援的戒子家书掷给梁松道:“你俩一起看看马援的诫子书,再继续奏禀下情吧。”

    梁松、窦固不敢怠慢,立即凑在一起快速游览了马援的诫子书。君王一怒,祸福眼前。二人看完,飞快交换一个眼神,一起匍匐再地。用各自饱满玉润的额头,在大方砖上碰得“嘭嘭”作响。额头碰撞地砖的“嘭嘭”声响不几下,地砖上已经血迹斑斑。

    血泊里趟过无数来回的光武帝,对鲜血已经产生厌恶畏惧之感。他走近梁松、窦固各踢一脚骂道:“滚,滚!都滚回府邸去闭门思过,等着廷尉按律议处吧。”

    梁松、窦固不敢再加辩解,迅速起身离去。

    经廷尉冯俊审理此案,周贡举告杜保“欺世盗名、巧取豪夺”属实。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进了诏狱,杜保将自己巧取豪夺的珍宝以及馈送贵戚的珍宝一一供出。此案涉及杜保的心腹和被其拉大旗作虎皮的权贵数十名。光武帝看完冯俊案情奏疏,心里却有些犯难。梁松、梁固都是近些年自己钦定的乘龙佳婿,依法严惩于心不忍,轻易放过于心不甘。正犹豫不决之际,太子率更令、文曲阁坐师范升的奏疏到了御案。

    范升虽是年近半百的儒者,但血气方刚的秉性还在。人在文曲阁给诸王讲授四书五经,心里难容王磐之流在京城招摇过市。一日恰逢文曲阁讲授《小戴礼记》,楚王刘英却因在王府大宴宾客告假。刘英自小在诸皇子中,是最顽劣的一个。刘英成人之后虽然行为有所收敛,但范升仍然对他心有微词。他的告假,点燃了范升心中窝着的无名火。怒而上疏光武帝曰:

    王莽族兄故平阿侯仁,有子王磐。王磐子曰王肃。王磐、王肃父子,皆漏网余生。反得浪游京师多年,出入王公贵族,妖言惑众,坏人子弟。王者,天子屏藩,宜加立防。岂能以前朝余孽为宾客,终致乱生事耶?

    因马援诫子书已经提及王磐、王肃“出入王公,夸夸其谈,污人耳目”,得范升言辞激愤的上疏,阅后龙颜大怒。立命先于看过范升奏疏的太子刘庄拟旨,诏命廷尉收捕在京王磐父子之流、郡县就近收捕诸王宾客。

    此诏一下,诸王宾客及与王磐父子牵连者被收监达千人。经过初步审理,大多数宾客实为帮闲食客。少数主犯,蛊惑引诱诸王追求醉生梦死的奢侈的同时,还装神弄鬼教导诸王长生不老的神仙术。尤其可恶,王肃在楚王府借机嫖宿宫女,以向楚王示范房中术。

    涉案诸王者,除去光武帝亲生东海王刘彊、沛王刘辅、楚王刘英、东平王刘苍诸皇子之外,还涉及光武帝长兄刘縯之子太原王刘石、齐王刘兴等。

    建武二年(26),光武帝感念兄长刘縯功业不遂被更始皇帝君臣残害,追封刘縯为齐王,封刘縯长子刘章为太原王,次子刘兴为鲁王。建武十五年,追谥刘縯为齐武王。建武二十二年(48),刘章薨逝,长子刘石继嗣太原王。刘章早孤,最得光武帝疼爱。因担心刘章少而封王养尊处优,特让其兼任平阴县令、梁郡太守。刘縯长孙刚继嗣太原王,也因违诏豢养宾客,这让光武帝对之惩处的难度,大于自己亲生诸王。加之此案首要涉及前皇后的亲生皇子,光武帝一时拿不定主意该网开一面还是依法严惩。

    历来朝廷制度,后宫不得干政。因此案系汉室中兴以来第一个牵扯皇家大案,光武帝早早驾临坤安宫将杜保案和王磐案通报给阴皇后。为了不使阴皇后为此揪心,光武帝在介绍中故意轻描淡写,隐藏了自己内心的恼怒和隐忧。尽管光武帝故作轻描淡写,阴皇后还是被两个牵扯到很多皇子及两个皇女婿的大案吓住了。

    【第三十六章章目预告】寿光侯错杀忠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