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千古伤仲永(大家除夕快乐哦)
这几日宋福禄在京城的名气极大,除了接连创作出几首千古名篇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刘御史了。
得益于刘御史的帮助,宋福禄写出了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还写出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枝梨花压海棠,刘御史和解元公的矛盾,外加千古名篇接连诞生,自然引起了轰动。
再加上乐皇私底下也称赞了宋福禄的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不但帮助乐皇摆脱了众多御史的纠缠,还让乐皇获得了文坛不少人的支持,可谓双喜临门。
所以在宋福禄参加会试的时候,很多举人纷纷给他打招呼,就连考官们都有不少特意来跟他说几句话,对他的几首诗赞不绝口。
“我最喜欢李解元的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枝梨花压海棠了,简直把刘申正那个伪君子骂到了骨子里,真是太快人心。”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句诗才真的好,简直道尽了我们文人墨客的日常,好好好,妙妙妙。”
“作为举子中的一员,自然是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最是动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不好吗,读了这句诗,我对柳颖儿姑娘可谓是神魂颠倒,等李解元离开松竹馆以后,我定要第一个去点柳颖儿姑娘。”
……
很快会试开始,宋福禄看了看题目,都没有什么难度,轻轻松松考完,回到了松竹馆继续享受生活。
“佳翁,考的怎么样?”柳颖儿一边为宋福禄剥葡萄,一边软语温声地问道。
宋福禄谦虚了一下:“考中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十拿九稳。”
“那岂不是要提前祝贺佳翁成为进士大人喽。”柳颖儿也颇为欢喜,主动奉上香唇,用嘴喂宋福禄吃葡萄。
宋福禄欣然笑纳,右手探了过去:“还是低调点,称我家翁即可。”
比起所谓的进士大人,宋福禄觉得还是“爸爸”更好听一些,虽然赵颖儿不解其中的梗,但正因如此,才更有趣味。
关于宋福禄有九成以上把握拿到进士的消息,很快也传了出去,在这种地方哪有什么秘密。
不是柳颖儿传出去的,而是当时给两人沏茶的一个丫鬟传出去的。
听闻这个消息,大多数人都不在意,毕竟堂堂解元公,一省之魁首,一般都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成为进士。
宋福禄的言语虽然有些不谦虚,但也不全是吹牛。
倒是一些早就对宋福禄羡慕嫉妒恨的文人,还有一些并无把握的举人,此刻有些酸熘熘起来。
“就算李文华能够写出多首千古名篇,但也不代表他就能够通过会试了,历年来没有考中进士的解元公多的是,不差李文华一个。”
“说的极是,李文华有些太猖狂了,会试比省试的难度大太多了,即使是解元考中的几率也不大。”
“坐看李文华落榜,我们拭目以待。”
“听说刘御史在家里准备了鞭炮,就等着李文华落榜,然后在松竹馆外面放鞭炮呢。”
“刘御史被李文华坑惨了,据说连御史的位置都差点没保住,如今已经是御史中的笑柄,他的话再也没人听了。”
“可怜刘御史一片拳拳之心,结果被李文华给破坏了,如今陛下仍旧沉迷于美色,连早朝都快要忘了。”
……
三日后,会试放榜,宋福禄高中会试第一名,由解元公升级成为会元公。
收到消息以后,这群诋毁和嘲笑过宋福禄的文人一片死寂,只觉脸上被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
松竹馆已经成为喜庆的海洋,整个松竹馆都在为宋福禄庆贺,甚至还专门举办了会元大会,邀请整个京城的文人前来为新会元庆贺。
年过五十的宋福禄老当益壮,陪着花魁们玩起了捉迷藏,只要被会元公抓到的花魁,都要无条件满足会元公一件事情。
对此诸位花魁也是期待不已,因为迄今为止但凡被会元公睡过的姑娘,都能够获得赠诗,只要能够成为会元公的入幕之宾,那就意味着一位千古名妓的诞生,哪个花魁不想如此呢。
可惜会元公洁身自好,而且眼光极高,见过这么多花魁,看过这么多清倌人,居然就相中了两个。
为了能够成为第三个,花魁们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会元公,或者舞姿、或者歌唱、或者琴艺、或者体香、或者特殊能力……当真是千娇百媚各具特色,让人欲罢不能。
宋福禄差点连之后的会试宴都给忘了,多亏了柳颖儿提醒,这才匆匆赶往文昌阁。
会试宴是当朝宰相举办的,作为会元的宋福禄可谓重中之重,若是他不去的话,肯定会被宰相记在心里,殿试就要危险了,甚至连前程也危险了。
在宋福禄参加会试宴的时候,关于他高中会试第一,成为会元公的事情也传到了唐县冰湖镇。
收到消息的唐县立即轰动,李家更是张灯结彩,立即办起了流水席,庆贺李家数百年来第一位会元公的诞生。
李家老太爷更是哭的涕泪横流,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跪了一夜,向列祖列宗汇报李家的盛事。
作为李家的老太爷,也是李家的家主,他是有资格分享这一份荣誉的,在外界看来也是李老太爷治家有方,家族中才有会元公诞生。
这既是宋福禄的荣耀,也是李老太爷的荣耀,更是整个李家的荣耀。
若非如此,李老太爷也不会激动成这样,就连县老爷也亲自前来拜访李老太爷,赠予了大批的礼物,感谢他为唐县培养出来一位天下会元。
大同郡的郡守、尹州的太守也先后送来礼物,这些礼物同样有李老太爷一份儿。
宋福禄的两个女儿李娟中和李盼中也被众人捧到了天上,两个女儿连夜来到爷奶的坟前,向他们汇报这件事情。
至于那两个不孝的玩意儿,宋福禄取得的成绩越辉煌,他们两个就越是落魄,已经沦为大同郡的笑柄,双双变成了光棍汉,无人再给他们介绍姑娘。
原主的愿望已经被宋福禄完成了大半,光宗耀祖、流芳百世、风流才子……原主能够想到的,基本上就要达到极限了,就连原主想不到的,宋福禄也帮他完成了。
感受着原主灵魂的愉悦和快乐,宋福禄微微一笑,此方世界的自己还真是有趣,除了呆一点儿,别的都算不错,属于标准的乐国古人了。
能够帮他完成愿望,也算没有耽误时间。
接下来只差殿试了,若是殿试还能够拿下第一的话,那就是连中三元,乐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必然能够把原主的愿望完成到极限。
殿试在乐国的奉天殿举行,这里也是举办早朝的地方,但是为了给殿试腾地方,殿试之日并不开早朝。
殿试距离会试只有半个多月,可以说是紧挨着,很快就来到了殿试之日。
不但皇帝皇后亲临奉天殿,就连文武百官也来到了奉天殿,想要一睹新科进士们的风采,顺便也看看有没有机会拉拢几个,特别是殿试魁首的状元。
会试录取五十人,对应着乐国的五十个行省,平均下来一个行省只录取一名进士,可见其几率之低。
正常情况下一个行省足足有近千万百姓,千万录取一个,还是三年录取一次,进士的含金量就不用说了,远远地超过了前世的高考状元。
每一位进士若是出仕做官,最低也是从六品开始,甚至最高的有从四品开始的,文官中最顶尖的那一批,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
看着远远而来的进士们,乐皇、乐后、满朝文武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最前面的那位便是今科会元李文华吧,果然文采飞扬,华光溢彩,虽然已经五十多岁,却还是老当益壮精神抖擞。”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句诗写的真好,应是写出了李会元的一生行事。”
“比起上一届的进士们,这一届的进士更加有精神,看起来也威武了不少,特别是领头的李会元,谁能看出来他已经五十二岁高龄。”
“听说李会元从院试结束就一直待在花楼之中,迄今已经快一年了,果然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哈哈。”
……
即便是在众多进士当中,宋福禄也是最显眼、最出彩的那个,满朝文武的目光基本上都落在他的身上,就连乐皇和乐后也特意关注了他片刻。
等到进士们山呼万岁之后,便有执题太监抬着宣纸牌来到奉天殿最前方,将题目亮了出来。
“先天之才与后天之学,孰轻孰重?”
殿试只有一道题目,考试时间是一天,当天出卷当天出成绩,由文武百官和乐皇乐后批阅。
奉天殿已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砚,五十位进士各自落座,开始看题。
看完题目,宋福禄微微一笑,下笔就开始写了起来。
这样一道题目,刚好对应着一首千古名篇,还真是巧啊。
不过宋福禄的脑海中可是记了不少前世的千古名篇,就算这一首对不上,也可以选择别的,只能说博学多才的人有优势。
伤仲永!
这是宋福禄给出的答桉,千古劝学名篇,从古代流传到了现代,成为教育史上必背的篇章之一,被很多文坛大老所推崇。
“清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关于伤仲永的故事,唐县有类似的神童,不过并不叫这个名字,宋福禄所用的为化名,这也是文坛所允许的。
文坛的很多故事本就出自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并非完全照搬现实,否则文坛就没有那么多好作品了。
看到宋福禄下笔如有神,原本想要出去外面等待的满朝文武都有些讶然,纷纷来到附近围观,看到宋福禄所写的文章,一时惊讶不已。
“虽然还没有写出全文,但是这字是真的好,丝毫不逊色于名家之作,而且自成风格,简洁明了,不愧为会元公。”
“我似乎已经嗅闻到了千古名篇诞生的味道,字字句句简练干脆,而且描写的栩栩如生,能够把殿试考题写到这种程度,李文华真了不得也。”
“已经两段了,不知道第三段该有多精彩。”
……
宋福禄执笔继续,写出了这篇劝学散文的最后一段。
“安之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落笔,文成,看完最后一段,满朝文武都为之一滞,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距离殿试出题还没过去半个时辰吧,宋福禄就写出了这么好的一篇文章,说一声才思敏捷都有些贬低了。
面对这样一篇千古劝学文,满朝文武都暂时安静下来,一个个死死地盯着伤仲永说不出话来。
乐皇乐后也看出了异常,纷纷从上方下来,也来围观这篇伤仲永。
片刻之后,乐皇瞪大了眼睛,拍掌而呼道:“好文,好字,好劝学……此文一出,劝学文魁首当之无愧,李状元大才也!”
乐皇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立即看出了这篇散文的精彩之处,忍不住连连赞赏,直接将其定为第一,更是称宋福禄为状元,可见他对这篇劝学文的喜欢和赞许。
对于乐皇这番话,满朝文武无一反对,显然在他们看来,这篇劝学文也有资格位列第一,至于别的进士还没有开始做题这件事情,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