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节操
繁体版

第六十九章 反攻倒算的号角

    “李相,这事儿你怎么看?”白时中点着厚厚一沓子奏章问道。

    “哈哈,白相,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是您怎么看?”李邦彦笑得有些暧昧。

    “这话怎么说?”

    “奏疏奏疏,官家爱看的才叫奏疏,不爱看的就是张废纸。”

    “嗯。李相的意思,这些奏疏都是废纸?”

    “非也。白相,还有一句话,这废纸再不好看,可若上书的人多了,官家也不一定能扛得住。”

    “依李相的意思,咱们站那边?”

    “都不站!一边是官家急需的金山银海,一边是满朝勋贵文武大臣,往哪边战都里外不是人,干脆就当个摆设。”

    “士美,你我可是宰执啊!”

    李邦彦抚须笑道:“宰执者,调和阴阳也!”

    “哈哈,此言大妙也!”白时中会心一笑。

    ﹟﹟﹟﹟﹟﹟﹟﹟﹟﹟﹟﹟﹟﹟

    同一时刻,太子赵桓也忧心忡忡,对耿南仲请教:“先生,这事怎么办?”

    耿南仲笑道:“殿下之忧,是求之于上,还是用之于下?”

    “上?呵呵…”赵桓苦笑,“上之宠爱,皆在恽王一人,求有何用?”

    “然也,殿下英明!”耿南仲拍手笑道:“上不能求之,自然便须依靠下面。殿下,陛下至今不敢废储,不就是担心朝臣不满吗?此时群臣愤然,殿下您不正好收拾人心,以求未来能获拥戴吗?”

    赵桓苦笑:“收拾了这边,那吴敏、何栗、李纲他们,又如何?”

    耿南仲冷哼:“殿下,一边是砸人饭碗的少数清流,一边是哀嚎遍野的满朝大臣,如何选择殿下还需犹豫吗?”

    赵桓低头沉吟半晌:“唉!他们也是实心办事,只是这手段过于激烈了。也罢,日后再补偿一二吧。”

    “太子英明!”耿南仲得偿所望。

    ﹟﹟﹟﹟﹟﹟﹟﹟﹟﹟﹟﹟﹟﹟

    进了皇城宣佑门,几十名朝臣靠左,十几个大臣在右,泾渭分明地各自向廷议阁走去。

    “元中,瞧见没,气势汹汹啊!看来,今日在官家面前,必然要闹个鱼死网破,要不,咱还是让让?”蔡攸有点发愁,老子让自己逼退了,东府的宰执没捞着,如今又碰上这个事儿,显得十分势单力孤。

    “让?今日一让,日后当如何?干脆,大伙劝天子送上降表,咱们君臣一起纳土向北蛮投降算了!”李纲冷哼一声。

    “哎你…”蔡攸气得要跺脚。

    吴敏连忙劝解:“大人,退不得啊。当年除了童郡王,您也是首倡之人。如今北面不稳,童郡王便被第一个打发去了河东,日后若女真果然南下,您是准备引咎辞职呢,还是领兵去河北抗金?”

    蔡攸叹道:“那也不能搞得这么天怒人怨啊?”

    何栗没好气道:“若非让燕云掏干了底子,谁愿意闹得这么僵?蔡大人您管着枢密院,下官倒想问问您,八万禁军如今拿着几成饷银,军备器械还有几成可用?朱勔为送花石纲拆了的城墙和水门,如今又修复了多少?不说燕云的常胜军和河东的义胜军,保州、定州、真定、相州、中山府这一线,兵甲可持否?”

    蔡攸苦笑一声,便不再坚持,只是冲着李宗瑞没好气道:“小子,都是你闹的,如今官家召集朝臣廷议,你可有把握吗?”

    “没有!”李宗瑞聊天风格依旧。

    “你!”蔡攸生气了。

    “不就是吵吵架吗!”见吴敏给自己使眼色,李宗瑞便无奈解释:“咱尽了本分就行了,最后拿主意的还不是官家?到时候官家爱怎么选就怎么选,反正这大宋朝是他老人家的。”

    “胡说!你放胆去争,爹支持你!”

    “对!我们也支持你,真要是争下来,老夫把闺女嫁给你!”

    “世叔,您闺女是嫡出还是庶出?”

    “当然是嫡出,老夫还能糊弄你?”

    “不要!”

    “哎你找抽是不是?”

    “行!让不让三妻四妾?”

    “找打!”

    “那,还是不要!”

    ﹟﹟﹟﹟﹟﹟﹟﹟﹟﹟﹟﹟﹟﹟

    “诸位臣躬,西水门一事沸沸扬扬,今官家特旨开讲筳所用以咨善,诸位大人尽可畅所欲言。”

    随着梁师成的公鸭嗓子,廷议阁内一片寂然,却是山雨欲来前的片刻宁静。

    “臣,李梲有奏!”

    “讲来!”梁师成扫了一眼沉默不语的赵佶,便当起了天子发言人。

    “今有西水门监税李茂之,不顾民生困苦,一日敛财五万贯以上,以致商贾哀嚎,百姓凋零,祈盼陛下以国家苍生为念,当罢西水门之新税,治李茂之盘剥之罪。”

    梁师成听得浑身舒坦,对李宗瑞幸灾乐祸问道:“李大人,你怎么说啊。”

    “启奏陛下,李梲李大人的话,臣没听懂。”李宗瑞大摇大摆上前,躬身回复。

    李梲晒然一笑:“你西水门强收重税,大杀四方,百姓哀嚎,民生哀苦,求告无门,李大人难道不知?”

    “李大人,虽然咱们都姓李,可你若是诽谤,下官也要弹劾你污人清白之罪。”

    “哈哈,弹劾我,满口胡言,你难道没有强收重税?”

    “李大人,京城小民的进城税,下官收了没有?”

    “这个…”

    “这个屁啊,到底收了没有?”

    “似乎,没有。”

    李宗瑞得意笑道:“那李大人所说的,强收重税,大杀四方,民生哀苦,求告无门,又从哪里说起?”

    “老夫是说商贾大户!”

    “那你就说商贾大户,为何偏偏故意遗漏了小民?说,你是有意的,还是故意的?”

    “这,这不是重点,重点是…”

    李宗瑞直接打断:“重点是你混淆是非!陛下,京师小民营生,这进城税臣可是一文没收,如今不仅小民得利,而且京师百姓的用度也降低不少。可李梲李大人,偏偏不提这些,反而全盘否定,不知他是何等用心,为何就不能见老百姓过几天好日子。”

    “胡说八道!”李梲怒了。

    “那你到底赞不赞成下官免了百姓的进城税?”

    “这个嘛,自然是善政,可是…”

    “那你为何说民生困苦,百姓哀嚎?”

    “老夫说得是商贾…”

    “那你就直接说商贾大户,为何话意将小民百姓也带了进去?”

    “这,老夫义愤,故而言语有些疏漏。”

    “官家面前廷议国事,诸大臣皆要反复深思熟虑,生怕自己言语有失,以致误导朝廷损耗国力,李大人你为何言语疏漏?”

    “啊?”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有意的?”

    “自然不是!”

    “那就是你对国事不放在心上,根本没有深思熟虑?”

    “可笑,当然不是!”

    “那你就是无能,没想到此节?”

    “哦,这个吗,是,老夫惭愧…”

    “不用惭愧,我理解你,李大人既非有意,又非轻慢,那就是无能了。”

    “啊?”

    “无能之臣,你还说个屁?”

    “啊?”

    逻辑学完胜!

    “老夫户部侍郎唐恪!李梲大人只是表达失误,可你西水门对商贾大户克以重税,总不是假的吧?”

    “何为重税?”

    “太祖太宗定制,商税一向是十五税一,而西水门居然收到十之有二,难道不是重税?”

    “唐大人既然在户部为官,那下官倒要请教大人一二。五倍十倍之利,十之有二乃是重税。那小民鸡子蔬菜,一倍之利都没有,这十五税一算不算重税?”

    “这个嘛…”

    “唐大人,你倒是指教啊,算不算重税?”

    “大概,也许,有那么一点…”

    李宗瑞怒喝:“唐大人,请说人话!”

    唐恪郁闷了,你小子嘴臭啊,李纲你怎么教儿子的。

    赵佶噗嗤笑道:“是啊,唐爱卿,于小民来说,这算不算重税呢?”

    唐恪无奈,对赵佶拱手答道:“回禀陛下,却是有些重。”

    李宗瑞得意了:“既然也是重税盘剥小民,那唐大人身为户部侍郎,为何不为百姓做主?”

    “啊?”

    “啊你个屁啊!”李宗瑞撇嘴说道:“小民哀嚎你装看不见,商贾大户哭两嗓子,你立刻滚出来装贤臣。唐大人,你这圣人之书读得好啊,原来黎民百姓在唐大人眼泪,都是屁啊!只有商贾大户,才是你眼中的民生!”

    “你胡说!”

    “那你为何不为百姓主持公道?”

    “老夫,老夫…”

    “老什么夫,你个老匹夫,说,是有意的还是故意的?”

    唐恪不想说话了。

    为啥,这词熟悉啊,和刚才这小子质问李梲李大人的路数一样啊。再说下去,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无能昏聩,当老夫傻啊。

    逻辑学,再胜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