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搞体育
繁体版

第十二章 发现一枚良草

    总得来说,商周祚弹劾的主要有四条。

    第一,谗言献媚,献足球之策,使陛下不思朝政。

    第二,贪赃枉法,京营内部吃空饷的情况十分严重,虽前几年刚刚整顿过,自从曹化淳上台后,又是老样子了。

    第三,为祸乡里,作为顶级太监,曹化淳的家族在乡里地位超然,利用他的影响力,各种兼并土地,放高利贷,逼人为奴等等。

    第四,曹化淳在宫外养了四五个老婆。

    结尾,商周祚还附上一句话,他告诉朱安,你要是不杀曹化淳都不是个好皇帝,杀了曹化淳,咱大伙还愿意跟着你干。

    朱安的脸都被气黑了。

    倒不是因为曹化淳的劣事,这几件事他都知道,有真有假,到底还不算过分,没有闹出人命,且他已经责令曹化淳改过,想来以后会收敛些。

    他气的是这些狗屁倒灶的事难道你们当官的都没有吗?

    据骆养性所说,很多大臣家里还养着很多‘瘦马’。

    何为瘦马?

    就是指没钱没势,长得好看的年轻姑娘,有的年纪甚至不足十二岁。

    比起贪财,这踏马的才是泯灭人性好不好。

    封建王朝的腐败朱安早有心理准备,他会改,但需要时间,现在他还要指望这帮人暂时替他运转一二。

    “王伴伴!”朱安冷声道。

    王承恩忙跪下,恭敬道:“爷!”

    “你负责调查商卿家所奏内容是否属实,调查清楚后禀报给朕!”

    “是。”

    王承恩得令,再度起身站回原位。

    这话大伙听得清澈,让曹化淳的人马调查曹化淳,这皇上也太明目张胆的护短了吧,而且怎么处罚也不说?

    不过曹化淳是太监,属于皇帝的奴才,他要私自调查,大臣还真没有多少办法,商周祚也没指望绊倒曹化淳,他就是恶心恶心人,让曹化淳自个儿清楚,他已经上了黑名单,要不想死,自己退休吧。

    商周祚奏完,张至发就站了出来。

    本来按理他应该第一个汇报工作,不过御史台老大的面子也要给足,所以也不介意,只听他道:“陛下,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下辖河南府和汝州府连年兵荒灾祸,去岁又遭遇旱灾,虽然陛下仁慈,减免赋税二载,又开仓赈灾,但饥苦民众实在太多,只怕撑不过春耕了。”

    朱安闻言,将目光投向户部老大程国祥,问道:“程卿家,往二府赈灾可有问题?”

    哪知程国祥委屈的出列道:“回陛下,关于河南、汝州二府的问题,元辅大人早就和臣提及,只是户部如今实在没有能力赈灾,还望陛下知晓。”

    “张卿家,有何办法?”朱安又问道。

    既然你一个首辅提出,总要给个解决方法吧,不然提出来干毛。

    张至发道:“购粮!”

    现在全国各地除了江浙湖广地区稍微好点,其他地方都在闹粮荒,也不怪这些人反明,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江南稍微好点,是因为虽然那里没有兵祸,但此时的江南已经有了资本经济的锥形,农民种棉和桑的现象极为普遍,家家户户多少有点钱。

    所以,现在讲的是湖广熟,天下足。

    可现在湖广正在打仗,粮食肯定还有多余,但价格绝对高。

    “张卿家请细说。”朱安认真道,他还真想听听张至发有什么办法,若真能解决两府饥荒,让他继续当首辅又如何。

    张至发来了精神,昂然道:“陛下,臣闻大泥、浡尼、占城、吕宋等各处水稻一年三熟,粮产丰盛,可遣人购买。”

    崇祯对这些地方晕晕乎乎,朱安同样听得迷迷糊糊。

    不过二者记忆结合,他就知道是哪里了。

    那不就是东南亚嘛!

    “可大泥、浡尼、占城、吕宋相距甚远,一来一去,远水解不了近渴,且路途遥远,耗费必定巨大,有些得不偿失了。”朱安摇头道。

    建议好是好,但不太实际。

    “陛下放心,臣闻粮食贸易在福建极为普遍,皆因南洋粮价便宜,且海运较漕运便利百倍,具体事宜,陛下可遣人询问福建巡抚张肯堂。”张至发解释道。

    这下,朱安心动了。

    这家伙,说的有板有眼,不像是庸臣啊,为什么历史上声名不显,自己都没听说过呢?

    “张卿家,这是你想出来的对策吗?”朱安不要脸的直接开问,他还真不信是张至发想出来的。

    张至发老脸一红,尴尬极了。

    甭管是谁想的,总之是劳资汇报的好不好,这么直接问,使人干得事嘛?

    “回陛下,此对策乃内阁中书舍人沈廷扬所献。”张至发倒干脆,即便心里再不爽,仍旧大度的禀报道。

    “沈廷扬?沈卿家何在。”朱安有些惊喜的喊道。

    以他不多的明末知识,竟然对这个名字十分耳熟?难道是某个历史牛人,但既然是牛人,自己不应该只是耳熟吧。

    皇极门外,小内侍的声音传出老远。

    而后有一人快步向前,出列道:“臣沈廷扬参见陛下。”

    隔得老远,朱安也看不清他的模样,只得传令道:“沈卿家可上前来。”

    再走,就是三品以上大员的位置,离朱安最近。

    沈廷扬身为内阁中书舍人平日里的工作就是制作诰敕,翻译外国敕书等,本没有资格谈论政事。

    不过平日里他们和内阁大臣们多有接触,偶然也会被考校一二。

    沈廷扬受惊若宠,心中激动,步子却是四平不稳,毫不慌乱。

    待到上前,朱安看见他,有了判断。

    忠臣啊!

    用陈佩斯的话就是说,这浓眉大眼的成熟帅哥,怎么会叛变革命呢。

    “沈爱卿,此对策你是如何想到的。”朱安和颜悦色道。

    下面的勋贵和大臣都听懵了。

    这就爱卿称呼上了,就连首辅都没有这个资格吧,上一个被称之为爱卿的似乎是杨嗣昌吧。

    “回陛下,臣乃苏州府崇明人,自幼长在海边,对海事比较感兴趣,故而知晓些海事。”沈廷扬回答道。

    “好,好,好!”朱安连道三声好。

    倒不是真的好,而是他要传递出一个态度。

    “既如此,若将运粮差遣交由你,可能办妥?”朱安道。

    沈廷扬惊了!

    这就来了!

    发达了!

    “臣不敢妄言,必不负陛下所托!”沈廷扬大袍一挥,就跪下表忠心了。

    “好,那朕就封你……”

    朱安想了想,仔细回忆起崇祯对官职的认知后,说道:“宣,封内阁中书舍人沈廷扬为户部郎中兼东南海运大使,全权负责对南洋诸国粮食贸易!”

    一般来说,皇帝当朝封的官员,只要不是太出格,一般大臣都会应允。

    其实以沈廷扬的背景关系,加上有张至发保他,直接跳三级并不是不可以,反正崇祯朝跳四五级的都有。

    主要是‘海运大使’、‘全权负责’几个字。

    泥煤!

    崇祯不知道代表什么,他们难道还不知道吗?

    杨嗣昌首先坐不住了,倒不是眼馋,而是真的为朱安着想,这可是大差使,不能乱给啊。

    “陛下……。”

    没给杨嗣昌说话的机会,朱安强硬道:“沈爱卿知晓海事,当这个海运大使足以胜任,且朕相信沈爱卿不会令朕失望。”

    沈廷扬退回阵列,心仍止不住的澎湃,暗道去了东南一定不负圣恩。

    可说了半天,似乎还没有聊到主题。

    买粮买粮,那是需要钱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