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起黄粱
繁体版

潇湘水云

    邺城外的青云观的后山里,琴声倾泻在山林中,平添了一份诗意。

    一曲未完,临画与楚璃道:“姑娘,有人来了。”

    楚璃恍若未闻,继续将曲子弹完。

    弹完之后,楚璃才看向来人。来的是个姑娘,穿着一身湖蓝的胡服,手中拿着剑,身量略高。

    见楚璃弹完,打量楚璃道:“姑娘小小年纪,为何弹《潇湘水云》这个曲子?”

    楚璃笑了笑:“不合慕容姑娘的心意吗?”

    慕容倾脸色如常:“看来姑娘是为我而来。”

    楚璃用帕子擦了擦手:“许久不弹,到底有些生疏了。不过能引慕容姑娘来,我也知足了。”

    慕容倾似乎十分戒备,楚璃笑道:“慕容姑娘不用担心,这里没有人来。我引姑娘来,是想问姑娘几件事情。”

    慕容倾点头道:“可以,不过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的?”

    楚璃从琴旁取出茶壶,倒了杯茶,说道:“慕容家灭门一事,正好十年。十年前,慕容一家本就住这邺城附近,选在青云观做法事,也是理所应当。”

    慕容倾没有接话,楚璃自顾自问道:“金家灭门一案时,慕容姑娘在何处?”

    慕容倾眼睛眯了起来:“你是官府的人?”

    楚璃承认道:“是。不过我相信金家灭门一事,与慕容姑娘无关。”

    慕容倾冷冷道:“你都说了与我无关,又何必问我。”

    “请慕容姑娘不要为难我,我也是来办差的。”楚璃无奈道,“慕容姑娘不想洗清嫌疑吗?”

    “清者自清。”慕容倾说完,转身想离开。

    楚璃示意临画拦一拦慕容倾,慕容倾见临画拿刀挡在她前,问道:“姑娘这是何意?”

    “我之前说了,我是负责查案的。不过想必慕容姑娘这会也听不进去,如今外面等着抓慕容姑娘的人有许多,不论他们怀着什么心思,都是要置姑娘于死地。”楚璃一气把话说完,“我姓楚,住在邺城的‘聚贤’客栈。慕容姑娘若是改了主意,可以来客栈寻我。另外姑娘的琴可以寄放在青云观的观主那,姑娘带着琴,太招摇了。”

    说完,楚璃示意临画放行慕容倾,慕容倾看了一眼楚璃,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

    慕容倾走后,临画喘着气和楚璃说:“这慕容倾的气势真是吓人,还好姑娘刚才没让我与她交手,我可打不过她。”

    楚璃边收琴边和临画道:“你没沾过血,与她自然不同。快收拾吧,这天看着要下雨。要是淋湿了琴,我与观主可不好交代。”

    临画忙帮着收拾:“姑娘从前是南夏人,怎么和青云观主那么熟?”

    楚璃奇怪道:“我是天师的徒弟啊。”

    临画有些不明所以:“天师与青云观主相熟?”

    楚璃将琴抱在怀中:“师父与观主不熟,只是大瑞的道家都尊我派为尊,而且大瑞的道观也都在我师父的统辖之内。”

    临画有些吃惊:“天师还有所属门派?”

    楚璃见临画确实不知,笑道:“自然是有的,不然这身本事是天授的不成?”

    临画如梦初醒:“姑娘快与我说说,你们是什么门派啊,我怎么没听说过。”

    楚璃抱着琴走道:“我还没回过本门呢,到底如何,我也不清楚。”

    楚璃和临画见过慕容倾,便下了山。楚璃顺道去了一趟邺城守备的军营,出示了凌霄给的兵符。

    邺城守军查看过后,引她去见守备军的将领——吕将军。

    吕将军生的粗矿,嗓门略大,楚璃也不转弯抹角,与吕将军说明来意:“吕将军,我是来查邺城内的钱粮的。请将军借一列兵士给我,我明天要去查验邺城太守府的钱粮。”

    吕将军见楚璃有兵符和文书,豪爽道:“没问题。明天什么时辰?”

    “明天卯时三刻,太守府门口。”楚璃敲定时间道。

    吕将军处没有什么问题,楚璃定下时间,便也离开了。

    邺城粮仓大,楚璃准备一座一座看过来。看到第十处时,严柏劝楚璃道:“御史大人,查粮仓从来没有这样查的,这样查也太耽误时间了。”

    楚璃笑道:“陛下如今只给了我这一个差事,没定归期,自然是要一个一个查过来。严大人不用着急,若是累了,旁边歇歇便是。”

    严柏连连摆手:“不累,本官不累。御史也知道,米粮放着容易生虫招老鼠的,多少会有损耗……”

    楚璃拿笔在账上记了记,与严柏说道:“太守不必惊慌,下官虽初入官场,不过损耗之事,心中了然。定会如实禀报,不会让小人陷害太守的。”

    严柏的汗流的有些多,与楚璃道:“如今入夏了,太阳越发的毒了,御史大人去旁边荫凉处吃些西瓜如何?”

    楚璃见太阳当空,闷热难耐,合上账册吩咐道:“将已查过的封条都贴好,本官未离开邺城前,封条不能取下。贴好封条的都去吃西瓜,严太守体谅各位辛苦,特意招待各位的。”

    兵士应声,严柏请楚璃去厅堂内坐着。

    正值午饭,严柏命人摆饭后,斟酒与楚璃道:“昨天收到陛下来信,询问金家一案的进展。不知楚大人查的如何了?”

    楚璃吃了两口菜,唉声叹气道:“太守也知道,我这些日子都忙着钱粮的事情,如何能分心来查案。不过死了一个商户,储备的粮食才是国家之本。”

    严柏哈哈一笑:“御史到底年轻,这为官,最重要的是上头的心意。上头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至于其他的,敷衍些便是了。”

    楚璃眉头微皱,请教道:“那太守的意思?”又谦虚道:“下官初入官场,还请太守指点。”

    严柏悄声道:“圣上既然让御史查案,御史自当先管案子才是。”

    “可是米粮是国家之本啊。”楚璃有些执拗道。

    严柏好言劝道:“粮仓又不会长脚跑了,待御史处理完案子,再来查粮仓也是一样。”

    楚璃点头:“太守说的是。”又想起一事道:“还要与太守借一人。”

    严柏笑道:“方捕头这些日子就供御史大人差遣了,若是御史还缺什么,只管与本官说。这邺城里的事情,本官还是能拍板的。”

    楚璃敬严柏道:“多谢严大人相助,下官铭感五内。”

    严柏碰杯道:“客气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