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之半人马崛起
繁体版

第4章 预言者

    阴暗的石室中,老人在独自冥想。

    这里是位于玛拉顿神庙的地下深处——所有半人马最为神圣的庙宇和墓地。

    半人马可汗们相信,自己的先祖生于此地,葬于此地,所以与先祖一起安眠乃是莫大的光荣。

    这也是为什么其他部族互相征伐,却很少与玛洛迪部族发生冲突的原因。

    玛洛迪守卫着玛拉顿。

    老人名叫预言者,时光让老人早已忘却了自己原来的名字,老人也不需要它。

    在当上预言者的那一天起,原来的家庭和部族早已不重要,预言者需要全心全意地服务全体半人马。

    他会定期在玛拉顿门前召开各部族领袖的会议,解读自己看到的幻象,并指引各个可汗,调节部族间的矛盾,正是这种不偏不倚让预言者成为了全体半人马的精神领袖。

    但最近预言者非常烦躁,各个部族都出了问题。

    玛洛迪的喀拉可汗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扩张欲望,甚至把手伸向了神庙内的祭司群体。通过各种手段的收买,许多祭司都暗中向喀拉可汗表达了支持,同意为喀拉可汗的“统一”制造舆论。

    玛格拉姆的杰恩可汗早就公开表示对瑟莱德丝和扎尔塔信仰的不屑一顾,他们的历代可汗和勇士已经不再送往玛拉顿安葬,而是埋在玛格拉姆村南方的一片弧形山谷。

    吉尔吉斯确实继续保持着对瑟莱德丝的虔诚信仰,然而沙卡可汗却没能处理好自己的家事,从玛格拉姆那里掠夺来的女巫老婆乌泰克给沙卡可汗的三个儿子灌输着仇恨,家族的内斗只是时间问题。

    加拉克部族的阿布力和布力泽两兄弟在前任可汗去世之后因为对牛头人的态度不同而带领各自的追随者形成了裂蹄堡和伊索克营地两个分支。

    科卡尔部族倒是潇洒,不参与凄凉之地的争斗,戴兹帕可汗指挥者自己的手下探索和渗透着贫瘠之地的广阔领土。可是正是由于领土过于广阔,戴兹帕可汗根本无法对自己的手下形成有效管理,导致位于凄凉之地的可汗本部一片和气,分散在贫瘠之地的手下们却山头林立。

    半人马内部的问题也只是让预言者烦躁而已,来自于族人之外的变化却实实在在地让预言者恐惧。

    最近预言者反复地做着同一个梦,梦中的预言者感觉自己好像位于一个蛋内,只是蛋壳外透进来的不是阳光而是星光。在蛋壳内预言者感到无比安心,那种早已遗忘的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又回来了。

    突然,蛋壳的某处被一阵巨力破开,破损的蛋壳外透露进来的不是那种迷人的星光,而是令人不安的墨绿色,睡梦中的预言者甚至感觉自己闻到了硫磺的味道。

    “母亲啊,请指引你的孩子。”

    理不清方向的预言者陷入冥想,期望能够与瑟莱德丝取得联系,获得她的指引。

    结果如同往常一样,瑟莱德丝依旧处于悲伤无法自拔,隔绝了自己心灵沟通的请求。

    不死心的预言者冒着激怒瑟莱德丝的风险将心灵触须伸向了扎尔塔的尸体。

    “你怎么敢打扰他!”瑟莱德丝对这一行为大为光火,准备打断预言者的心灵触须。

    “亲爱的,请让我和他谈谈。”预言者的冒险没有白费,扎尔塔的灵魂显现了。

    “扎尔塔,你为什么现在才现身!”瑟莱德丝喜怒交加。

    “瑟莱德丝,我一直都在你的是身边,不曾离开,但生死的边界非常牢固,我就在你旁边却不可以同你说话。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将各种屏障都削弱了,我才能显现在你的面前一段时间。但请原谅,我现在得利用这有限的一段时间为孩子们指明道路。”

    “来吧,孩子,随我进入翡翠梦境。”

    伴随着一阵睡意,再次睁开眼睛是,预言者已经身处一片生机盎然的世界。

    “这里就是翡翠梦境,我过去的家。这段时间在世界的那一头发生了一些我也不了解的事,导致生与死、虚幻与现实、秩序与混沌之间的屏障被削弱,翡翠梦境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往后的几十年内恐怕会有各种牛鬼蛇神现身世间。我的孩子,千万要做好准备,只有半人马是抗不过这场浩劫的。”

    “我在幻象中看到了一个陌生的灵魂也许他会是打开危机的关键。”说罢扎尔塔抬手用四处飘散的生命精华组成了一个半人马的形象。

    “这个年轻人好像有点眼熟,父亲”预言者看着这个年轻人的样子,感觉非常像喀拉可汗的小儿子,只是更加高大强壮。

    “父亲,如果这是他未来的样子,我见过他,他是——”

    咔!

    宁静的翡翠梦境中突然响了一声惊雷,接着开始剧烈震动,断断续续半个钟头才结束。

    预言者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某种异变,原本半透明的身体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

    “很遗憾,我的孩子。刚才发生的变故可能切断了你的灵魂与身体的链接,你留在现实世界的身体可能已经死亡了。”

    尽管有所准备,预言者依旧花了不少时间平复思绪。“没什么,父亲,我的躯壳早就迈向腐朽,是时候让它回归大地了。”

    扎尔塔对预言者的回答报以满意的笑容,“来吧,孩子,我们回家,还有年轻的后人们等着我们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