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中年的逆袭之路
繁体版

闷声发财

    姜老板的一车水果拿回店里后,每个同事都分了一箱,其它的放店里做特价,最后还收回了四千块钱,也不枉我参与一回。这件事情之后再也没去他那里拿过货。对于不诚信的人,没必要心存幻想,断绝联系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姜老板虽然说不上有多坏,却让我感受到了人心的复杂多变,这种是喝再多茶也洗不干净的。

    十二月的深圳才真正入冬,天气变冷,大家都披上了厚厚的衣服,北风刮在身上,冻得直打哆嗦。买菜的人也没那么早了,经常都是上午九点之后,才陆陆续续有人进店。冬天是肉类消耗的旺季,我们店增加了牛羊肉,也是打包好到店售卖的。肉类是我们的短板,不仅是因为售价比别处高,人们更习惯指哪切哪的购买方式,打包好的肉买起来总觉得没那么新鲜。关于这一点我跟公司也提过很多次,但都被搪塞回来,可能是因为不想把门店变成舞刀砍肉的地方,这在我看来就有点太过书生思维了,生鲜这东西就是应该追求新鲜,现场分割,才是肉类的正确售卖方式,他们自认为体面的购物环境,却拉远了门店与顾客的距离,就像很多做卤菜生意的,装修的光鲜亮丽,售卖人员穿衣戴帽整整齐齐,美其名曰消费升级,却没见几个能持续经营下去的,反而是市场里面的口水摊,大家挤在一块挑挑选选的那种,挣的盆满钵满。

    三店马上就要开业了,阿辉也终于熬到了店长位置,替他感到高兴,之前一直想辞职都没能如愿,在我当了店长之后,带动了他的激情,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怎么也得混个店长再走,不然下次找工作就还是储备店长”。

    三店要开业,特价菜的事情还是落到了我的头上,当然,这也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情。我建议阿辉搞几千斤白萝卜低价连卖三天,让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你这里开业了。之所以这样建议,是因为这段时间白萝卜大量上市,价格已经低到冰点了,三毛多就能搞到好货,供给店里八毛多,我一斤能挣差不多五毛钱。阿辉觉得可行,毕竟冬天都喜欢吃点萝卜,另外让我再搞点玉米,冬瓜,这样可以带动店里肉类的销量。我内心窃喜,这些都是最好挣钱的品类,完全符合我的预期。

    凌晨四点的深圳,寒风刺骨,经常还阴雨绵绵,我总是怀着火热的心情奔赴在这条烂熟的路上,每一车货都让我口袋更丰满一些,我可以连续干一年不休息,只要能挣钱。我穷怕了,真的穷怕了,只有存款能让我抬起头颅,端正身板,跟别人平等对话。曾经听老周讲过一个故事,让我感慨难忘,他一个生意伙伴,三十五岁之前一直在农村里面待着,父亲早逝,跟体弱多病的母亲一起过日子,家里一贫如洗,经常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平时做小工挣的钱也都是用来给母亲治病买药,虽然日子过得苦,却也不觉生活有多难,直到他母亲去世,全村没一个人来帮他安排后事,他那天独自一人,坐在灵堂,望着薄薄的棺材板,坐了一天一夜,没有眼泪,只有锥心的痛。简单安葬之后,独自一人来到广东闯荡,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他说,那时候根本不把自己当人,只想挣点钱回去把坟头修葺一下,谁想命运总是估摸不透,十几年下来竟挣得了上亿身家。他常说的一句话,贫穷比死亡更可怕,贫穷的可怕不在于贫穷本身,而在于它长了一口可以撕毁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獠牙,等到它把所有的真善美都给你撕毁之后,剩下的全是人性中的丑陋,这,让你绝望。

    三店的开业稳稳当当,阿辉毕竟是老员工,又爱动脑筋,据说那天顾客把店门都挤脱落了,好在没有人员受伤,一天时间就把我给他备的两天的特价菜卖光光了,开业就是图个人气,不求盈利,门店生意,人气聚集方能生财。

    短短的三天时间,三店就让我挣了五千块,这就是商业的魅力,我闷声做事情,偶尔别人问我特价菜的利润时,我都是笑笑说,这么低的卖价能有什么利润呢,顶多挣点辛苦钱给女儿交学费,别人听到也就释然了,毕竟卖价确实低,也确实辛苦,我看上去也真的不像挣了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