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中年的逆袭之路
繁体版

竞争对手来了

    隔壁转角处开了一家生鲜店,门店面积比我们大,目测有五十平。这家生鲜店品类做的比较集中,只卖蔬菜,猪肉,鱼以及一些干货,没有卖其它,每天都堆得满满一屋子的蔬菜,各种我见过的没见过的。鱼类有海鱼跟淡水鱼,淡水鱼用鱼缸养着,顾客需要现场捕捞并宰杀。猪肉也是现场分割,开业那天卖出了整整三头猪,吸引了很多周边的小区住户,一下子就成了周边家喻户晓的买菜去处。我们店的会员也被吸引走了,时不时才过来买一袋蔬菜。小店营业额瞬间回到了几个月以前,每天六七百块钱。

    老卢多多少少有些着急,出现在店里的次数明显增多,先是整里货柜,然后跟我们开开会,但眼神还是很坚定。

    “我们就是要做社区店的品质标杆,以品质服务取胜,隔壁的东西你们也看见了,就拿蔬菜来说,新鲜度明显不够,我买过几次,回家煮了之后,一点菜味都没有。还一屋子人上班,工资成本是我们的两三倍,我可以断定,他们撑不过三个月”,老卢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带动了店员的激情,小芳他们几个听的热血沸腾,更加坚定了信念,走自己的模式。

    我对此不以为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竞争对手几天时间就把我们打回了原形,还能说我们的模式是对的吗,不能!我们要的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吸取教训,总结并改善。我开始把两个店做对比,对方门店营业额的大部分都是蔬菜跟猪肉,而我们小店蔬菜肉类还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是进口零食以及一些高端大米。蔬菜猪肉是每天的必需品,复购率百分之七八十,当天买,当天就消耗完毕,第二天还是要买。而我们店卖出去的东西,比如大米,买一次最起码得吃个一个礼拜吧,顾客购买或许还是赶上家里没米,急着下锅,零食也是一个道理,买一次,好不好吃马上就有分晓,好吃的话多买几次也就吃腻了,不好吃的话都不会有第二次。所以,光这一个方面,我们小店就完败。关于我们口口宣传的品质,怎么去证明我们的品质就做的比别人好呢,就凭我们几个苦苦游说?蔬菜云南采购,空运到深,猪肉在西藏养殖,品质口感一流?顾客就能听得进去吗,我想并不一定,好不好吃,品质如何,买回去吃了自然见分晓。

    我开始找到我们的顾客,跟他们聊起这个事情,很多顾客出于礼貌都会说,“还是你们的好,他们家的菜不新鲜,店里也是乱七八糟,人挤人,都不想去”,“他们的服务远远没你们的好,上次我要买条鱼,叫了半天没人搭理我,再也不去了”听了这些话你可能真觉得是自己家的好,细细观察你会发现,顾客还是在隔壁店买的多。终于有一次,遇见个老顾客来店里溜达,她是一个中年女性,性格耿直豪爽,是我们店里的第一批会员。她跟我说道:“我买东西真不在乎钱多钱少,只买对的,在你们店买了几个月的东西,你们都跟我宣传,蔬菜是云南的,鱼是万绿湖的,有多好吃,我才不管产地是哪里的,我只知道,你们的蔬菜就那几样,一个礼拜我就吃了个遍,总不能天天吃吧,再者你们说你们家的新鲜,你看你们的蔬菜三天前的都有,你们隔壁都是当天卖完,你说谁家的新鲜。”

    是啊,这或许就是答案了,我们张口闭口谈的都是顾客体验,到头来,实施的还是我们自认为好的顾客体验。减少品种,做精细每一个单品?顾客想的却是,这么少品类,我怎么挑选。服务好顾客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顾客想的只是,买个菜做个饭而已。充值会员给优惠?顾客想的是。那边现买还便宜呢。

    三体里面有句话,“你的无畏来源于无知”,是吧,我们对某一件事情的坚定,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无知。

    店里生意冷冷清清,隔壁红红火火,店员一天到晚都闲的发慌,各自心怀鬼胎。老卢心急火燎,第二家店才刚开始装修,我们这家标杆店就遭受那么大的打击。明天会更好吗?不,不去改变,明天只会更烂!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件件更麻烦的事情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