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
繁体版

第一百七十三章 算账

    这一年七月十日。

    苏定方领兵与太宗于安市汇合。

    如今,建安城已经攻克,剩下的安市城已经不足为虑了。

    然后……

    军帐中,所有将领又是重新聚在一起,在研究商量对策。

    太宗问苏定方道:“苏定方,你怎么看?”

    太宗问的是要不要分兵直取平壤的事。

    分,有分的好处。

    分了,就可以速战速决。

    一举灭了高丽。

    这对太宗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一个是试想想,隋炀帝都没有完成的事,让她给完成了。而且朕一次就完成了隋炀帝完不成的事,史书上,必将对此大书特书。说朕是千古一帝。

    另一个,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太宗也不想打一半就不打,这样会有损大唐的士气和威严。

    本来,太宗是觉得,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高丽。

    朕很轻易就能打下来了。

    但眨眼间,这就耗费了不少的时间。

    如此再拖延下去,怕是很难一举而完成全部的功业。

    苏定方听完了太宗的话。

    又想起了太子妃临行前对她说的。

    ‘高丽盘踞辽东,前前后后足足有六七百年之久,城池更是差不多有百七十座。”

    ‘若是父皇采取稳妥进军的策略,那这百七十座的城池,得拔到什么时候。’

    ‘更何况,一些城打下来,还要分人去防守,最后能留下来攻打平壤的人,就更少了。’

    ‘因此,有时候该采取闪电战,还是要采取闪电战。’

    ‘但敌人未必就会立刻投降,一旦被高丽的其余城主反应过来——即便唐军包围了平壤,又如何?’

    ‘只要她们高丽的国王拒不投降,那凭借着平壤城的地利,拖唐军个两三个月,甚至是半年,也都是有可能的。’

    ‘然而,到那时我大唐的军队却必将由于天气,粮草等问题,而不得不撤军。’

    ‘高丽不同于其他的小国。她毕竟有着几百年的底蕴。不会那么轻易就向大唐投降,更别说还是以闪电战的方式。'

    她当时也问太子妃。

    ‘所以太子妃的意思是……’

    苏纨便道:‘此次东征,最多也只能是打到安市,再往下,其实再打下去也毫无意义。当然!也可以接着打!’

    ‘只是父皇已经不是曾经的父皇了。’

    ‘以前的父皇是将,而如今的父皇是君。’

    ‘只是因为这身份间的差距,便注定了,此次灭国之战,是必不可能大胜的。’

    ‘这就好比,当你只有一成的机会拿下平壤,但是却有九成的机会让大唐失去一位皇帝。’

    ‘这样的事你会去赌么?’

    ‘如果父皇能做好壮烈牺牲的准备,那么此战,方才有可能一战全胜。’

    ……

    此时,苏定方便把太子妃临行前给她说过的,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军帐之中……

    只能说,谁敢对圣上这么说话,而且你看看,这像是人说的话?

    长孙无忌便第一时间道:“太子妃此言太过于狂悖了!”

    其他人也道:“苏定方,你这到底是不是太子妃说的,别不是太子妃说的,你在这胡编乱造。”

    苏定方便道:“臣愿以性命担保,臣所言,皆出自于太子妃之口。如若有半句谎言,臣愿领死罪。”

    就当她们要吵起来的时候,太宗也是一举手,便让她们停下了争论。

    说道:“这话是太子妃说的。因为这世上,朕还不曾见过有第二个人,敢这么跟朕说话。这世上,也便有只有她了。”

    说完最后一句,似乎还有些感慨。

    然后问道:“所以说,太子妃这是想让朕接着往下打,还是不接着往下打?”

    苏定方便道:“太子妃说,灭高丽,分三步。如今,既然已经打到了安市城下,那就说明第一步已经完成。然而……”

    太宗:“然而什么?”

    苏定方便道:“然而,太子妃说:她不得不考虑一下圣上您的执念。”

    太宗:“朕又有何执念?”

    苏定方便道:“比如说:皇帝亲征,却无功而返。并没有能完成一开始所定下来的目标。”

    苏定方这话说的一点不假。

    是人都是要面子的。

    太宗作为大唐堂堂皇帝,当然是想要一战毕其役的,这要是都完成不了,那岂不是要打自己的脸?

    但脸面这种东西,有时候又是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太宗重新问道:“太子妃所说的灭高丽分三步,是那三步?”

    苏定方便道:“太子妃说,灭高丽,可分为先锋战,袭扰战,以及最终战。所谓先锋战,就是以安市城为目标,水陆并进稳扎稳打,拔除安市以北高丽的所有城池以及据点,将大唐的粮食补给线继续往东推进,而袭扰战,则是接下来花三年的时间,以小股部队对高丽的军队进行袭扰,让其进一步增加伤亡,同时,令其百姓田岁无收。军队伤亡,再加之田岁无收,到时候,高丽自然也就兵疲民困,更不可能是我们大唐的对手,太子妃说,这拼的是国力之战。”

    太宗开始觉得有道理了。

    便道:“那第三步呢?”

    苏定方:“第三步是最终战,也是灭亡之战。初步拟定,先利用水军从南边与新罗一起攻破百济,再南北夹攻,高丽由于迷信自己的坚壁清野以及婴城自守的战略,必然不可能来救百济,因此,对大唐来说,百济就是囊中之物,不拿白不拿。”

    太宗便又道:“可百济是我大唐的藩属国。”

    苏定方‘额’了一声,然后道:“太子妃说,如今是,但是等圣上您此次兵败后,就不是了。还说此等小国,最擅长见风使舵,若是可以的话,太子妃说,她还想连带新罗也给一起灭了,以绝将来百年后患。”

    “……”

    太宗听了无言以对。

    不过也罢!

    看来,还是她想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太宗随后便问其余诸将道:“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便是面面相觑。

    过了一会,李绩这才道:“臣以为,太子妃说得不无道理。若是贸然深入,短时间却拿不下平壤,接下来又临近秋冬季,到时候我军缺乏冬衣、粮草,对我军不利。”

    长孙无忌:“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个个都道。

    太宗看到众将如此,也只好是作罢。

    但是这安市城,接下来还是要拿下来。

    然后,接下来便专心打安市城。

    等打完了,就班师回朝。

    然后再找太子妃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