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烛火
繁体版

第七章 师徒分离

    经过了这一次大的动乱之后,整个齐国的反叛势力都再在此役被消灭殆尽,朝政稳定,小皇帝大权在握,很快,西部集结的各国军队也都解散回国,这次危险至极的帝国风波就解除了。在此之后,赵兵又为小皇帝推荐了数量不等的贤才,有一部分文臣可以安邦,有一部分武将可以定国,整个帝国出现了勃勃的生机,同时,为了防止帝国东部再出现大规模的乱局,赵兵还请求小皇帝要把东部分封给一个王爷,设置一个独立的王国,为帝国镇守东部,防止再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动乱,但是这个王爷并不世袭,只由每一代王爷辈之中选出,第一,可以消除西部各国有意煽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各诸侯的对立情绪,还可以让帝国获得一个有力的屏障,同时获得一个底层能臣干将可以发挥能力的舞台,于是在帝师完成平叛之后,仅仅三年,帝师就找到了皇帝,请求撤出帝师之位,回到自己的故乡,继续去当一名老师,这个时候小皇帝急了,于是在请辞的第一天,小皇帝闭门不见,赵兵没有成功,随即等到了第二天,再次请辞,小皇帝还是不见,到了第三天的时候,赵兵无奈,只好把帝师的所有的印信,官服,包括帮助皇帝平叛被赏赐的府邸,统统留在了京都,随即穿好一身普通的衣服,打算直接离去了。

    就在他打开门的时候,皇宫的禁军侍卫已经守在门前了,其中一个熟悉的面孔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王德贵,他看了一眼赵兵,叹了口气,说道:“赵兄,传皇帝口谕:”帝师之位不可动,如果帝师想要离开,还请入宫与朕一叙,钦此!”

    “好吧!我也早就想到,没这么容易离开这里。”随即赵兵便跟上了周围的禁军上了车,直接开向了皇宫,经过一段时间的路程,车辆停在了内廷御书房之外,赵兵进入了御书房,却并没有看到皇帝,但是发现了一封信,上面写着:老师知道朕在何处。

    赵兵随即露出一个笑容,回到了车上,望着坐在副驾驶上的王德贵,问道:“你停在这里,是等着下一步的命令吧?”

    “是的,陛下要求我们把车开到这里,说接下来去哪里找他,你自然会知道。”王德贵摇了摇头说道。

    “那就对了,去皇家太子府,在那里的别院,你知道的,我们应对平叛时候的那个院子。”

    “好的,走吧!”

    随即车辆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总算是开到了当年东宫太子府,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在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是夏天,夏天的院落里那些吱吱叫着不停的蝉还是在那里吱吱的叫着,院落中间还是那个小亭子,那些用茅草所做的亭子房顶,还是那个样子,只不过,距离这座亭子建好那已经是将近二十年了,在这座亭子下面,还是摆着那两个垫子,两个垫子中间还是摆着那一张小红木的桌子,旁边的水壶里正咕噜咕噜的煮着茶,这茶似乎没有新茶那么香,是一种陈茶的味道,带着一种浓郁又有点苦涩的味道充斥在风里。

    赵兵随即进入了这个小亭子,坐在了帝师的位置上。这个时候,小皇帝睁开了眼睛,给赵兵道上了一杯煮好的茶,赵兵随即拜谢了皇帝,拿起这杯茶,吹了吹,便一饮而尽。随即露出一丝笑容,说道:“陛下喜欢上这陈茶了?”

    “朕是不喜欢陈茶的,只是此时此刻,想喝上一杯罢了。”小皇帝随即长叹一声,继续说道:“老师,您为什么一定要离开京都呢?您帮助我平叛,带给了帝国极多的人才,安邦定世都有其用,朕想让您成为帝国的宰相,更好地为帝国而服务!您为何就一定要离开这里呢?”

    “陛下实际上是知道的,臣在您身边已经毫无用处了,各个安邦之臣都已经各尽其能,帝国境内再无乱局,陛下已然可以做好一切事情,我留在这里并没有什么作用,不如回到家乡,继续教学,为帝国送来更多的人才,以为陛下一统天下的目标贡献更多的力量!这才是臣真正物尽其用的价值所在。”赵兵放下茶杯,随即说道。

    “我有两子,您可以继续担任帝师,教导我的两个孩子,为帝国的未来贡献力量。不是更好?”皇帝继续挽留道,“您还是留下吧!朕实在是不忍心您就如此回到家乡去!”

    “所谓尸位素餐,国之难矣;就短避长,人之难矣。我应当回到我应该去的地方,在此,就不再自称臣了,请陛下恕罪。”赵兵随即继续婉拒道,“两个皇子都聪慧至极,况且,对于这两位皇子,我只有一个结论,争储之战不可避免,我是不希望教出来的弟子之间爆发冲突的。”

    “听闻老师也有一子,可否荣任帝师呢?”

    “我之子沉迷人事均衡,对于很多的人情世故过度追求,是不能胜任帝师之职位的。”

    “那,朕的两个孩子,有谁可以当他们的老师呢?”皇帝随即皱了皱眉头,继续问道。

    “大皇子战功有英气,能平衡贵族,有识人之明,皇子之师,可以百官为师,还要能够安抚各名门氏族,有兼济天下之能,其中能够文武兼得者,非蒙巴顿将军莫属,能文能武,将来统一天下,必成明君;其二皇子战和,意气平和,不拘泥身份,更适合拥以军伍,能同平民,各种职能之人共处,最合适的老师,是齐德龙将军。因而,我建议,让两个皇子同时拜两个将军为师,最后,就是父教子学,陛下当以空闲之时,与两位皇子交流引导,我之所学,陛下已皆学得,我便不必再教了。”赵兵随即说道。

    “既然老师已经把后面的事情都已安排好,那朕就不留了,但是,赵氏一族,实际上是帝国战帅世家,朕,想恢复赵氏的功名,老师是否......”

    “不可,赵氏如果继续用这一名声,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为朝臣和贵族所忌讳,赵氏子孙也必然会被各种针对,不利于帝国发展,也不利于陛下平和百官,因而,不必给赵氏一个虚名。”

    “那,朕封赏给老师一处院落吧!就在青城市,将来帝国有危机的时候,皇族必然有人前去寻找,可否?也算是徒儿给老师的最后一份感谢吧!”皇帝长叹一口气,说道。

    “实际上,陛下深知,我如果久在京都,必然成为皇权障碍,越早远离,越是为帝国和陛下维持利益,陛下不必如此介怀。”赵兵随即说了实话,此番寒暄,也不过是皇帝的名声而已,皇帝巴不得有功劳的人功成身退,因而,最终赵兵回到了青城,而赵兵回去不久,掌握太多皇帝秘密的禁军指挥使王德贵也跟随着赵兵去了青城市,后来的事情,众人都已经知晓了。

    ......

    直到今日,赵德才知道,自己的祖父,实际上是皇帝的帝师,怪不得后来很多人听到自己是青城赵氏,都突然恐惧,是这样的一番缘故。随即又回头,看到老皇帝,正长叹一声,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朕,还真的想念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