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坡下
繁体版

第十一章 突破口

    回到乡里,闫副乡长看到了路宽,示意路宽到他办公室。

    在闫副乡长的办公室里,路宽详细的汇报了他和刘欣周伟交流的情况,然后就把这几天准备做的工作给闫副乡长汇报下。

    路宽说:“我想先大概统计下村民每年会做多少柿饼,会做多少柿子醋,有多少人秋天去跑山挖野山药,有多少土鸡土鸡蛋等等”。

    闫副乡长沉思了下,问到:“你想调查多大范围?”

    “就先焦土坡吧,先大概统计出一个村的量,先试下,如果网上有人要了,根据销量再辐射其他村子吧。”路宽回答。

    “那行,你这几天统计下,统计出来了给我说一下,不过切记不要给群众说其他,就说只是一个单纯的统计,先不要让他们知道”。闫副乡长交代。

    “嗯,我会注意的。”路宽回答。

    第二天在乡里点过名之后,路宽就来到了村里,他先去找了蒋书记,把他的想法给蒋书记说了一下,蒋书记当场表示很支持,特地给村会计李素琴打了个电话,让李素琴带着路宽去各家各户统计。

    焦土坡一共六十二户,家里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一天下来,路宽在李素琴的带领下一共跑了十七户,他的笔记本上写了满满的五页,里面详细的写着每户准备做多少柿饼,有几只土鸡,一天能产多少土鸡蛋,家口几颗核桃树,以往每年能结多少核桃,包括心理价位等等,村里三户经常跑山的人今天走访了一户,问了下到秋天跑山了大概能挖多少野山药,同时还得到一个信息是现在正是韭菜开花的季节,山上的野韭菜因季节问题没法采摘,只是偶尔会自己带回来点腌一下,路宽中午就是在这户叫王明光的家里吃的饭,很普通的面条,但将腌韭菜花拌在面条里味道很好。同时还知道了他们跑山的人在野山药卖不出去的情况下,都将野山药种植在自家开荒的地里,所以野山药的量不会小,据王明光说,他家的地里如果挖大概能挖出来将近一千斤,而村里有个叫蒋钩子的,家里劳力多,开的荒也多,最少能挖出来三四千斤。

    蒋钩子路宽认识,今年五十来岁,住在村子最西边,可以说是村里最高的房子了,旁边就是他们家的老宅子。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在县城读高中,老大老二都跟着他跑山,每天天不亮就背着背包,开着三轮出发,然后在下午天黑前回来。只有在冬天下雪才能见到在村里晃荡,完美了诠释了什么叫靠山吃山,据说他老爹就是远近文明的跑山能手,山上的连翘、野韭菜、山药、野枣刺、皂角刺、木兰芽、野鸡蛋、野鸡、野兔等等都是他们的目标,所以虽然辛苦,但他们家条件还是不错了,去年为了给大儿子介绍对象,还将老宅子翻盖了下,将老宅子盖成了两个小院。家里的地没有种粮食,种的都是从山上带下来的野山药、皂角苗等。

    第三天下午,路宽来到了最西边,经过三天的工作,他将村里的基本情况做了个大摸底,除了他需要的数据,还包括村里谁家的娃说了哪里的对象,谁家的孩子成绩好,谁家和谁家因为啥有些小矛盾,谁家里的条件不好等,让他感到不虚此行,他觉得来这里一年对村里的了解还没有这三天的多。

    尤其是在老党员老书记王云昌家里,这位解放前的老党员拉着路宽的手交代要好好带领群众致富的话给了他很大的触动。王云昌今年已经八十七岁高龄了,身体很好。年轻时加入了远近闻名的大山支队打游击,多次立功,后来在战场上受伤从而导致不能生育,解放后,拒绝了给他安排的工作,来到老家,带领群众修水池,挖水渠,栽果树等,是村里威望最高的人,王家的子孙也很孝顺,每天都有人在这里陪着他,因为喜欢吃饺子,村里的人谁家做饺子了都会给他端一碗,谁家娶妻嫁女添丁都会给他送些喜糖,甚至有些家里分家的家事他也会参与下,村里当兵的娃每次回家探亲都会来他家里坐坐,给他讲讲部队里的事,这位整天笑呵呵的老人无疑就是村里的那个宝。

    在来到了蒋钩子家里,家里就只有蒋钩子的老伴在,爷仨跑山还没回来,蒋钩子的院子里种满了植物,有两棵枣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核桃树,树下种植了几种蔬菜,院子里跑满了土鸡,院子东北角还有个猪圈,里面养了三头黑猪。看到他们两个过来,蒋钩子的老伴赶紧迎了上来,拿出新花生让他俩吃,不过他对家里的情况不太了解,三人闲聊着,在五点左右,蒋钩子的三轮车嘟嘟嘟嘟的响着回来了,进了家门,看到家里有人,打了个招呼,下车后让俩儿子开始卸车上的收获,他掏出烟给路宽递了一根。

    在看到路宽的一刹那,他就知道路宽的来意了,毕竟路宽已经调查了三天了。他让儿子将车上的野鸡拔毛,非得留路宽在家里吃一顿饭,李素琴起身说要回家做饭,婉拒了蒋钩子一家的邀请,回家了。

    路宽也有话要问蒋钩子,就半推半就的留了下来,,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做了询问和登记后,天也快黑了,蒋钩子的大儿子蒋黎明将院子里的灯打开,放了小桌子,将炖好的野鸡端了上来,同时还有野鸡蛋炒韭菜,油炸花生,白糖拌西红柿三个菜,还有一壶葡萄酒。

    蒋钩子的老伴打了个招呼说出去串门了,家里就留下了四人。

    “来,路书记,尝下我自己酿的野葡萄酒,我敢说,除了样子不好看,口感和营养不比外面卖的差。”因为路宽名义上是村里的支部副书记,所以村里的群众一般都称呼他为路书记。

    玻璃杯倒上了野葡萄酒,这种酒颜色暗红,里面似乎还有一些杂质,但葡萄的味道扑鼻而来,路宽和蒋钩子及他俩儿子各碰了一下,就喝了一口。

    “好酒!”路宽脱口而出。这个酒入口微酸,没有多少酒气,喝起来就像葡萄汁,但咽下后就感到有些酒气微微上涌,虽然路宽不是太喜欢喝酒,但酒量还是有的,喝过的酒也不少,但不得不说,这种自酿的野葡萄酒给他了一些小小的惊喜。

    听到路宽的称赞,蒋钩子也笑了起来“路书记,我酿的酒好吧,今天回去了我给你打一壶,以后想喝可随时过来打,我家里还有十几缸呢!”

    “有十几缸也不见你给我弄点,天天说就一点就一点的,抠死你算了,路书记来了就有十几缸了?”这时,门外传来了蒋书记的声音,村里人的大门一般除了家里人都出去了或者晚上睡觉是不关的,但也没出现过丢东西的情况。

    蒋书记和蒋钩子是不出五福的兄弟,从蒋书记的话中可以听出平时他们关系不错,“黎明,给伯拿个凳子过来,今天来了就喝你爹点,整天把这酒当成自己的宝贝似的,你们弟兄可不能学你爹,扣扣索索的!”

    蒋黎明笑笑没说话,进屋给蒋书记拿来了个板凳,弟弟蒋建明去厨房拿了碗筷和杯子出来。

    “小路,这几天感觉咋样,有啥感想没?”蒋书记坐下后对路宽说到。

    “有,感触不少,突破口我找到了,想试下!”路宽坚定的回答到,举起酒杯,把酒杯往前一伸“突破口就是这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