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秦
繁体版

第13章:扶苏公子

    秋收一般是八月份开始,九月份结束。

    吴广种的地不多,在八月底的时候就差不多收获完了。

    前段时间各乡里严格执行禁民聚语法令,使得他每日在田中忙活完就只能回家休息。

    现在时间进入九月,管控放松,吴广便放下顾虑,前去吴伯家的农田帮忙收割稻谷。

    官府管控刚开始的时候,吴伯这个大哥对自己起了提防之心,让吴广心里不舒服。

    可在这古代社会,宗族兄弟是非常重要的一层关系。

    吴伯年纪大了,之前服徭役的时候还受过伤,腿脚不灵便,家里的许多事务都要靠吴冲母子去做,自己帮不上什么忙。

    如今正值农忙时节,吴伯家主要靠年老的丘嫂和未成年的吴冲在干活,吴广这个弟弟若是不主动去帮忙,很容易招来别人说闲话。

    在古人看来,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血脉亲情非常重要。

    如果吴广这个年轻力壮的兄弟不去帮他的残疾大哥干活,名声很容易坏掉。

    在古代,名声一坏,那损失可就大了。

    权衡利弊后,吴广就主动上门。

    “好好好,吾弟如此热心来帮我,若父母在,定然高兴。”

    “吾弟今晚一定要在我家吃饭。”

    见到吴广来帮忙,吴伯非常高兴,一改前段时间的冷漠,热情邀请吴广来吃晚饭。

    吴广笑着应下来,并说丘嫂年岁也大了,让她和吴伯先回家休息做饭,他和吴冲在地里收割就是。

    待吴伯夫妻高高兴兴回了家,满是稻香的开阔农田中就剩下吴广和吴冲叔侄两人。

    秋风吹过田野,金黄色的穗子摇摇舞动,别有一番风景。

    叔侄二人一边弯腰用镰刀割着稻茬,一边聊着闲话。

    “叔父,你说到了明年,咱们的日子会不会过得好一些呀?”

    吴广疑惑的望向侄儿。

    明年,那不就是秦二世元年吗?

    他不由问道:“冲儿,何出此言?”

    “叔父,我听人说长公子为人宽仁,素有贤名,常为我们这些庶民黔首说话。如今始皇帝崩殂,长公子将成为二世皇帝,这岂不是我们这些庶民的福气?”

    吴冲一边麻利的割着稻谷,一边笑道:“以长公子的贤明,他当上了皇帝,说不定会减少徭役、租赋,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咧。”

    吴冲说着,声音里带着憧憬,眼中则有希望的光芒在闪烁。

    吴广却是愣在了原地。

    长公子?

    那不就是公子扶苏吗?

    吴冲怎么会认为二世皇帝是扶苏?

    惊讶之后,吴广很快想通了其中关节。

    他是后世来者,当然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沙丘之变,知道秦二世皇帝到底是谁。

    可吴冲不知道啊。

    始皇帝虽然崩殂,现在的纪年依旧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的九月。

    要等到下个月,也就是秦历新年开始,二世皇帝才会在咸阳正式登基,并更改纪年,向天下颁布即位诏书。

    诏书颁布前,吴冲这样的乡里人并不知道登基为帝的公子是哪一位。

    或许县中的官吏知道些消息,但这种事情肯定要朝廷来公布,没人敢向底层的黔首乱说。

    前段时间又是官府言论管控的关键期,谁也不敢在这个时期打听二世皇帝的消息,只能靠着自己猜测。

    吴广直起身子,望向远方的夕阳,轻声道:“冲儿,你怎知成为二世皇帝的不是其他公子?始皇帝可没有立太子啊。”

    “长公子不做皇帝,谁来做?”

    吴冲惊讶的望着吴广,嘴里说道:“始皇帝虽然没立太子,但大家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长公子既是长子,又素有贤名,始皇帝肯定会传位给他,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而且我也没听说过其他公子的名声。”

    见侄儿这般模样,吴广只能暗自摇头。

    在始皇帝统治下,天下疲敝,万民怀怨,这时候长公子扶苏有贤能宽仁的名声传播,黔首们自然会对其带有一层特殊滤镜,怀有某种希望。

    大家都期待着扶苏能在登基后,一改始皇帝时期的政策,与民休息,为万民带来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只可惜。

    天下万民所期待的那个人,怕是已经无了。

    吴广轻叹了一声。

    黔首期待长公子扶苏登基是正常的思维,但他想到历史上秦二世的德行,又联想到前段时间的言论管控,吴冲在这种时候说这种话其实是有一点危险性的。

    万一吴冲在外面大讲扶苏的贤德,等到以后秦二世登基,有人借此告发吴冲,那可就危险了。

    这个侄儿对自己多有尊敬,又孝敬母亲,是个不错的苗子,吴广略一思索,决定提点一下。

    “冲儿,皇帝之事非吾等小民能够议论,若是胡乱猜测,留下了把柄,日后被人检举告官,怕是要遭受祸患。这事情还是等待官府公告吧,你切勿要在外谈论。”

    吴冲心思机灵,听出吴广话中另有含义,皱眉道:“叔父,你认为继位者不是长公子?”

    吴广笑了笑,摇头不语。

    与吴冲的这番谈话,让吴广这一整夜都在想着长公子扶苏的问题。

    到了夜间,他卧于榻上时,闭着眼默默背诵前世所记的课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吴广猛然睁开双目。

    他想起来了,历史上大泽乡起义,陈胜打得旗号就是扶苏,还说百姓大多不知道扶苏已经死掉了。

    看来扶苏之死只有小道消息流传,官府从来没有公布过这件事情。

    不过课文的下一句又让吴广皱起了眉头。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扶苏是秦国的长公子,素有贤名,造秦二世的反,打他的旗号很正常。

    但项燕是楚国将军,和扶苏完全是对立面,怎么会在打扶苏旗号的同时,又打项燕的旗号。

    这不是自相矛盾的吗?

    吴广心生疑惑,前世学课文的时候他还没多想,如今身在这个时代,一思考这个问题,就发现了其中的矛盾点。

    不过历史上这话是陈胜说得,是他的主意,吴广现在并不清楚其中缘由。

    因为关系到未来大事,这个问题卡在吴广心头,让他一夜难以入眠。

    到了第二天,他从林中砍了木柴,送到文姬家时,见到文姬正教萱儿识字。

    吴广突然想到自己这个嫂嫂可是来自文氏宗族,自小学过诗文,有一定见识,再加上比自己年长,或许知道一些东西。

    吴广小心关上院门,向文姬请教道:“嫂嫂,你可知道长公子扶苏与我等楚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文姬惊讶的望着吴广。

    她不明白吴广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不过略一思索,回道:“我少时曾听父亲和伯兄聊到过,长公子之母似乎来自楚国,应是王族之女。”

    听闻此言,吴广双眼大睁。

    原来如此。

    一切都联系上了,怪不得大泽乡起义要同时打扶苏和项燕的名号。

    吴广在心中喃喃。

    “这造反的旗号,果真是有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