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炼狱之姜维传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乱战双龙山

    孙坚神色凝重,统兵出击的决心在他坚毅的眼神中清晰可见。他沉声下令,士兵们整装待发,战意弥漫在空气中,仿佛要将敌人碾压于脚下。

    就在这时,孙权缓步从吴城中走出,他的面容平静,孙坚看到孙权出现,怒火中烧,毫不犹豫地抬手给了孙权一记响亮的耳光,声色俱厉地道:“尔等背弃家族使命,无能之辈!竟如此难堪重任!”他的话语如刀剑一般锋利,直指孙权的软弱和不堪。

    孙权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愕,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他凝视着孙坚,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既有愤怒,又有无奈和不甘。他深呼吸,缓缓开口道:“父亲,我虽难堪重任,但也有我的苦衷和难处。”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郁和无奈,显露出他内心的挣扎和不甘心。

    周瑜眉头微蹙,迎风而立,他心知此时不容有失,立刻挡在孙坚和孙权之间。他神色凝重,声音铿锵有力地说道:“此时追击曹操才是当务之急,吴国兴衰系于此一役。至于孙将军为何不敢出战,待战后细说不迟。”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权威和决断,让周围士兵们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孙坚闻言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默许了周瑜的意见。他深深看了一眼孙权,含混地道:“此事暂且不谈,待我回来再作商议。”孙权听后神色一动,似有话要说,最终还是咽下了心底的怨愤,略显无奈地退后一步,不再言语。

    孙坚一挥手,带领手下勇士冲向双龙山,士兵们咆哮着奋勇向前,战意昂扬,刀枪齐飞,犹如一道犀利的利剑直指敌阵。周瑜眼神一闪,对孙权微微一笑,随即向他施了一礼,表示敬意。然后,他也紧随孙坚而去,身姿矫健,英气勃发。

    孙坚疾驰至双龙山山间,目光如利剑般扫视北汉河西岸的曹操军阵,敌势汹汹。心中一凛,他毫不犹豫地率领将士直冲山间,斗志昂扬,身姿挺拔如山岳。而周瑜却眉头紧锁,观地形后,犹豫起来。他心存忧虑,生怕山上暗藏伏兵,于是选择守在山间入口处,警惕戒备,等待时机的降临。

    当孙坚军队来到北汉河东岸与曹操军隔河而对时,突然间山巅上郭嘉率领大批弓箭手出现,箭如电般射下,漫天箭雨铺天盖地而来。孙坚军节节败退,混乱中不知所措。接着,双龙山山间中部又现典韦率领的军队,铁骑奔腾而下,战意凛然,刀光剑影映衬着他们的凶狠。

    周瑜眼见情势危急,不敢怠慢,大声呼喊:“主公快走!”带领手下勇士奋勇一击,直冲典韦部队,英姿飒爽,如疾风骤雨一般搏击。孙坚见状,调转马头,也冲向典韦军,与周瑜夹击典韦军。

    曹操眼见孙坚转身冲向典韦军,露出一丝冷笑。待孙坚军队远去,他立即下令带领大军渡过北汉河,准备对典韦军实施背后偷袭。曹操一身铠甲,坐下战马,目光如炬,展现出一位睿智冷静的统帅风范。

    曹操率领军队渡河时,河水湍急,寒风凛冽,士兵们纷纷踏浪而过,刀枪闪烁。

    在郭嘉率领部队向山间的孙坚军和周瑜军放箭时,突然间一支部队从郭嘉军的背后杀来,原来是一直观战的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师率领的部队赶到了战场。郭嘉所率领的部队主要是远程弓箭手,而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师的部队则以刀盾兵为主,背后还有司马懿率领的弓箭手支援,形成了兵力上的优势。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郭嘉的部队很快便溃败,郭嘉见势不妙,趁乱逃脱。司马懿等人迅速占领山顶,随即对着山下的孙坚、周瑜、曹操和典韦的部队展开猛烈的射击,万箭齐发,箭如雨下,场面异常激烈。

    在孙坚勇猛的战斗中,由于连续作战使得部队疲惫不堪,加之战局混乱,孙坚只得放弃部队与周瑜冲出一条血路,匆匆返回吴城。曹操见孙坚部队溃败,同时司马懿占领山顶,东侧局势险恶,遂决定向西撤离,最终撤至北汉河西岸。

    郭淮焦急地看着司马懿,眉头微皱,语气急切地说道:“大将军,曹操军已经开始撤退,我们现在追击,可以将他们彻底歼灭!”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焦虑和期待,双眼中闪烁着战意。

    司马懿却保持着沉稳的表情,缓缓摇头,声音冷静又坚定:“不必追击,此战已胜,曹操乃谨慎之人,必有后招,我们需稳扎稳打。”

    随后,司马昭也加入进来,面带期待地对司马懿道:“父亲,孙坚已逃,请求追击!”他的语气中透露着年轻人的锐气和决心。

    然而,司马懿闭上双眼,沉默片刻后再次摇头,声音平静而坚决:“不可轻举妄动,此战局未定,我们需稳固阵型,等待时机。”

    司马懿目光投向山间残破的战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悲凉和深沉,他默默地凝视着地上倒下的敌人,仿佛在思考着胜败生死的无常。

    正所谓:

    孤军立于乱世间,

    寂寞思绪似风沙。

    战场残阳映血色,

    心头疑虑难平抚。

    兵法谋略胜千军,

    智谋谋定胜战局。

    虽胜虽败皆战局,

    将军孤寂思绪牵。

    司马师皱着眉头,怀疑地看着司马懿,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不解:“大将军,为何不追击,难道不是应该趁胜追击曹操吗?”

    司马懿却平静地回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沉和谆谆教诲:“你们还未领悟炼狱之真谛。我们战斗的目的并非只为攻城略地,而是为了积攒足够的炼狱点数,以期重返人间。我们所需做的,是确保我们的力量最为强大,然后削弱敌人的实力。”

    他继续解释道:“若一味斩尽杀绝,首先我们无法持续获得源源不断的炼狱点数,其次,过多的仇敌会让我们容易被围攻,第三,敌人若背水一战,我们的损失将远大于收获。”

    司马师、司马昭和郭淮三人聆听司马懿深邃的教诲,心中颇为感慨与敬佩。他们交换了一瞥,默契地达成了一个决定。于是,三人一致下令清理战场,放弃了原本应追击的计划。

    战场上,秋风拂过,残阳如血,士兵们开始有序地清理战场,收拾伤亡,整顿兵马。这一决策似乎超越了当下的胜负,显露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军事智慧和人性情怀。司马懿的言辞,如同一阵微风,悄然吹拂过这片充斥硝烟的战场,留下一丝清澈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