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极品暴君
繁体版

第八十一章 新的俸禄制度

    顺天府的科举落下帷幕,最终录取总人数为一千零一十八人,其中进士科录取三百三十一人,明法取士一百七十五人,明算取士二百一十人。

    不过总体上而言,考上进士的人里面南方学子多于北方学子。北方的文气果然还没有恢复。

    科举的结束,使京师政府手中有了一大批可用的官员,就算他们的能力还待实践证明,但这些官员却极大缓解了山西南直隶的基层干部的紧缺现象。

    主要是于谦石亨在两地大规模抓捕贪官污吏,导致了两地官员严重不足,所以朱祁镇才会召开恩科。

    朝会上面吏部尚书王直与户部尚书王佐一同上奏说道:“陛下,户部与吏部已经拟定好新的俸禄额度。”

    “哦,这么快就处理好了?”朱祁镇还有些惊讶他们办事速度,以往可是要第二天才能办好的,果然涉及到个人利益他们也办事效率高了。

    “呈上来吧。”

    陈忠下殿小心地捧起奏章,转身回到陛下递给皇帝,而朱祁镇接过来打开细细查看,以防有错误之处。

    这个新的俸禄是参考了大唐时代的官员俸禄,而唐代的官员俸禄一般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几部分组成。并且官员亲属还有免役、住房、乘车、受田、子孙享受优先入学和做官等优惠和特权。

    本人或父母亡故,还会把丧葬一应器物都是可以报销的;遇到特殊情况还有赏赐。不过其官吏每三年考核一次,业绩突出者可加俸禄,反之则减扣。

    所以唐朝官员的俸禄内容是非常之多,下面只是列举一些主要的,其中下面职田未算入进去,因为这职田的收入是靠官员自己决定租税高低来征收的。

    而新制定的大明各品级年俸禄是这样的:

    一品官员俸禄是4000石。

    二品官员俸禄是2000石。

    三品官员俸禄是1500石。

    四品官员俸禄是980石。

    五品和六品的官员俸禄是一样的890石。

    七品和八品官员俸禄一样是600石。

    九品官员俸禄是370石。

    而明朝基本的物价是一两银子两石米,所以这个俸禄十分良心了,折合成一个月的话一品官一个月都是三百石粮食,比以前的一个月才八十七石高了足足二百多。

    当然这么高的俸禄是有要求的,不能白给他们涨工资,于是乎朱祁镇也觉得这个新的俸禄表不错,就开始接下来的发言。

    “把这个新的俸禄递给各位大臣浏览。”

    陈忠接过奏章后转递给吏部尚书王直,再由王直转交给别的官员,其余官员查阅后纷纷惊讶,这么高的俸禄一个月都比以前三个月工资高!

    所以纷纷支持这个新的俸禄,可是户部尚书却脸色不好看,十分不情愿的上表道:“陛下,臣虽然赞同这份根据唐朝官员俸禄而制定的我朝新俸禄,可是朝廷并没有那么多的收入用于支出啊!”

    王佐的话也打醒了飘飘然的各位官员们,是啊,朝廷一年收入才几千万两,这灾害什么的一除,官员俸禄如果照常发下去,还缺几百万两呢!

    朱祁镇这才开口了,对着王佐问:“那么朕想问一下王爱卿,你可知道如今市面上一个店面可以收入多少钱?”

    王佐心里盘算着说:“一个店铺如果选的地理位置繁荣,同时生意火热的话,一天也得收入几十两银子。”

    “如果是像那些大型酒楼呢?”朱祁镇抛出这个话题,“朕可是知道不少人在那些青楼楚馆里一掷千金,如此他们一天的收入怕是有上万两银子吧?”

    “这……”王佐有些哑言了,他也没去过这种地方,不知道里面的情况。

    朱祁镇又问道:“如果继续按照统一标准的收取税率的话,不知道王卿可觉得妥当?”

    “回禀陛下,如果朝廷继续按照太祖高皇帝制定的五十税一的话也是妥当。”

    明朝的商税其实很不合理,朱元璋因为不懂商业,把商税定在30分之1。那些商人和士大夫阶层勾结,简直富得流油。而且明朝还有海禁,手工艺人被称为匠户,只要一人是匠户,子子孙孙就都是匠户。

    没办法脱这个贱籍。限制了发明创造。再加上繁重的徭役,一个在江苏的农民可能会分到让他送一车砖到北京这样的徭役。后果就是破产,活不下去。而且明朝的苛捐杂税也多,但这也主要是士绅阶层乱收税,钱都流到他们那里去了。再加上明朝的卫所制度,那根本就不是在养兵,是在养农民。

    明朝由于在开国初期,商业被元朝掠夺性的破坏,所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商业免税(帝谕户部曰:“曩者奸臣聚敛,税及纤悉,朕甚耻焉。自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征收的商税也很轻(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一直到万历年间才重新征收商税,明朝的农税大概占75%,盐税大概占10%,剩下的皇庄收入乱七八糟的大概占5%,商税只占10%左右。明朝的商业税收少,而且从不调整

    1502年,户部向弘治皇帝提交了一份长长的报告,列举了国家所有的主要收入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田赋王额,它大约占全部收入的75%。每年的收入总量,达税粮26,799,341千石。

    这种事情不能小看,必须重视的,所以朱祁镇冷哼道:“这么说他赚了这么多才收五十分之一,而那些田里的百姓遇到天灾了还要上交五十分之一?而如今于谦在山西制定十税三的政策那些士绅依旧能上缴,同时一地赋税居然远超南直隶!你说这是为何?!”

    王佐连忙摇头,并且试图解释:“不不,陛下,税可不能这么收啊!”十税三!这种税他于谦都敢收啊!这简直就是要别人的身家性命!

    不少御史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上表:“陛下十税三过于苛刻,臣以为于谦这是在乱国!陛下,须知苛政猛于虎,太祖高皇帝为了恢复民生而减免赋税,如今于谦如此是在坏我大明根基啊!”

    于是就有御史出面弹劾于谦:“微臣弹劾于谦横征暴敛,致使晋人哀嚎无数!”

    “臣弹劾……”

    “都给朕闭嘴!现在是商量税率,不是和你们扯弹劾谁的问题!那你们说说这个税该如何收!”朱祁镇见他们竟然为了一个于谦而吵起来,他不免发怒,“你们如果拿不出一个好主意,他于谦的十税三政策朕就发行天下,以后大型的商行必须十税三!”

    这时候不说话的薛瑄老头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既然俸禄都是按照唐朝参考而定,不妨商税也按照汉唐而来?”

    听见薛瑄赞成唐税,算一算这个差度,比狗皇帝的十税三简直仁慈不知道多少,一时间不少人赞同起来。

    “臣附议。”

    “臣附议。”

    看见这么多人赞同薛瑄的,朱祁镇就说:“那么就劳烦户部去处理了。”

    王佐见皇帝放弃了,便欣然接受:“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