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灾变:我暗中推动科技革命
繁体版

第29章工程日志:拦街水坝

    水坝是非常常见的水利设施,通常用于控制水位和引导水流,水流引入配套的发电设施后,就能够为人类活动提供电能。

    知名的大坝犹如江峡大坝,其性能和规模都堪称世界之最,乃是方夏特殊集体社会的优越性代表。

    因为这块土地上没有石油这种东西,社会一直在探讨使用优质清洁能源替代燃油的方案,兴建了许多大坝。

    所以没人对此陌生。

    只是在所有人的印象里,水坝的规模都很大。

    老李满脸疑惑:“建个大坝?先不说能不能做,那应该算违章建筑吧?”

    “...那你看看现在街道上的车子是不是都在违章停车。”

    陈远有些无奈--公共秩序已经开始崩塌,谁还管这个?

    街道上那些车子都被冲得七零八落,也没见交通管理部门骑个摩托艇来执勤啊?

    他补充道:“实际上,如果我们真干成了,没准还能和...社会机构的上层人物取得联系。”

    “呵呵。”老李嗤之以鼻,“你不是说现在情况危急?他们自己人都难养活,还把你拉进去?”

    “正是因为物资短缺,所以...上位方式才多种多样。”

    陈远没有过多解释。

    这个社会崇尚考试选拔社会机构的工作人员。

    但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考试,或者说直接用眼睛看是最好的选拔方式。

    “算了,你不用知道太多,总之我要设计一个拦...街大坝,干好了电能配给就不用那么局促了。”

    陈远越想越觉得可行,直接上手画了起来。

    ......

    通常而言,水坝建设需要实地勘察地基,并根据地面情况和建坝地点来进行设计。

    不过城市中地基情况比较稳定,或者说陈远设想中的小型水坝不需要进行那么深入的地基勘探。

    通常而言,路面施工是有标准的,这就导致施工之后,道路下方的地基情况基本是可知的。

    省去了实地勘探的烦恼。

    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个水坝,陈远需要复习一下城市道路施工的基本流程。

    城市道路施工通常首先需要进行土方工程,调整地面高程和横断面形状,让其满足设计要求。

    完成土壤的挖掘、填充和平整之后,要对填充土进行压实,以提高土壤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这一步决定了道路下方的基础其力学性质理论上是比较稳定的。

    再然后为了保证基础不会被积水破坏,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排水工程,最后对基础进行加固。

    然而,在大雨都被侵蚀的情况下,排水系统可以视作不存在了。

    长时间在积水的压迫和侵蚀下,土壤会液化,道路会发生大规模下沉!

    陈远想到这里,心头一沉--这是他第一次想到这里!

    长时间的学习和设计让他忽视了这又一大伴生灾害!

    随着土壤大规模软化和液化,城市会发生物理意义上的沉没!

    心中焦虑更甚,但眼下他只能先考虑帮助飞吴公司恢复电力。

    虽然路面在未来会可见的发生大规模的塌陷,但使用沥青和混凝土的路面塌陷的到来应该会慢一些。

    陈远摊开地图,在地图上找到了飞吴公司,距离陈远的小区大概5公里,并不算远。

    但是现在还有个问题,那里的道路基本都不是主干道。

    “...最近新闻有报道停电或者房屋塌陷的新闻吗?”陈远朝着李灵阳问道。

    作为三人小队的物资管理和信息收集官,她的工作就是清点物资,查看新闻。

    算得上美差,但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陈远的判断。

    后者愣了一下,然后快速说道:“还真有,就在这几个地方,据说那边已经没人去管了。

    这地方倒了一栋公寓--不过不是新闻报道的,是我在求助网上看到几条求助信息。”

    陈远摸着下巴,看着地图上的标记。

    社会机构比他想得要全面,从【信息栏】刚开始的那天就有意对城市排水管道进行调配。

    陈远无意和他们对着干,水坝的选址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从飞吴公司到这里...这条会是我们的主干道,我们将这里的水流从这个地方导向这条街,在这里修建水坝。”

    陈远挑选了一条四车道街,并且周围的建筑都比较新,理论上抗洪能力会强一些。

    李家父女只是默默点头,他们知道这话算是说给他们听的。

    但他们其实不太懂。

    “具体材料是用碳纤维与混凝土和金属的复合材料...我想一下挑哪种。”

    陈远自言自语地打开了系统,在关于【水轮发电机】的知识中,找到了“建筑材料的选取和生产”那一栏中找到了他需要的东西。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和碳纤维增强金属,一个构成抗压部件,一个构成发电机部件。

    其使用的碳纤维正好就是之前用于构造无人机机身使用的那一种。

    似乎系统给的知识都是连贯的。

    流畅的设计在图纸上呼之欲出。

    这是一个横跨街道的小型水坝,主体部分12米,高度6米,使用拱坝结构。

    得益于碳纤维增强材料的优越性能,陈远并不需要依靠重力来增强坝体强度,他也没那么多混凝土。

    坝体厚度很窄,最厚处只有60cm。

    坝体一共8个水力发电机,在水坝上方设置了一个功率极大的磁共振无线输电设施,将电力传输至附近高楼的射频输电装置。

    射频装置将把电力凝聚射向3公里外的飞吴公司--上的公用无线电力接收装置,也就是他们那里的蜂巢柜。

    对外,陈远还是一个工程方面的天纵奇才,但和大部分人一样,他无法理解并完善这些超前设备的软驱部分。

    这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能防止宋新这家伙用电力拿捏他。

    脑海中的设计逐渐完善,一系列施工建议也在系统中生成。

    【使用者的待建工程日志建立】

    【拦街水坝】

    【设计评价:因地制宜地设计,使用拱形结构抵抗水流,利用城市中的楼体配合导流泄压,精巧的借力省下了材料消耗。

    使用磁共振无线输电模块进行电流传输,省去了布置电网的麻烦,增加了水电的价值。】

    【输电功率:30KW】

    【当前工程阶段:材料收集/人力准备】

    【当前主要材料收集进度:】

    【C1型建筑用碳纤维增强混凝土:0%】

    【M1型机电用碳纤维增强金属:0%】

    【当前主要设备收集进度:】

    【G1级磁共振无线输电模块:0%】

    【G1级水轮发电机:0%】

    【人力准备情况:】

    【缺乏大量基础劳动力以及项目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