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伏波记
繁体版

第二十章 夺军

    卢尚书和国舅爷互相通了气,心神略略定了一些,他就要告辞回府。

    国舅爷觉得今天事情变化较大,老王旨意一日三变,反复波折,担心自己的同盟心态不稳,就留了卢尚书用膳。卢尚书不好推辞也就随着国舅前厅去了。

    国舅府正厅早有下人摆好餐桌,国舅好享受,珍馐美味上了四盘,更有远洋而来的西域美酒,是欧罗巴风干葡萄精酿而成,光是提前醒好就费了国舅府半天光景。

    国舅爷亲自给卢尚书斟上美酒。

    卢尚书吃喝用度经过三十年雕琢,早已登峰造极,但此时客随主便也就不那么讲究了。

    两人碰杯,饮酒。

    酒入喉头,卢尚书不由自主得长叹一声:

    “也不知道像这样畅饮美酒的日子还能过多久啊?”

    国舅毕竟年纪小一些,没有任何担心,不能感同身受,反而劝解道:

    “尚书大人放心,有贵妃娘娘在,我们的富贵日子长久着呢,扶风不过一个失去了母族的王子,不足为虑。”

    卢尚书何尝不知道此理,只是今日不知道怎么的,总是心绪不宁,他还是强打精神,配合国舅爷,于是提杯:

    “老夫老了,难免失了锐气,但愿一切都如国舅所言,来我们举杯,祝贵妃母仪天下,长乐未央。”

    两人举杯再碰。

    卢尚书心里知道,若是事成,则家族富贵延年,儿孙前途无忧。若是失败,则自己欲做一富家翁而不能。

    想想自己三十几年的积淀,怎么能够不担心呢?

    国舅见卢尚书还是有些郁郁寡欢,于是拍拍手,自然有下人近前听国舅爷的吩咐。国舅爷低声嘱咐了几句,侍者就遵命去准备了。

    很快就有国舅府内的歌姬进得前厅,为国舅爷歌舞助兴,也是为卢尚书解闷排忧。

    只见八个女子豆蔻年华,雪肤花貌,袅袅多姿,穿着仙袂霓裳,四白四粉,舞于庭前。

    国舅爷介绍道,这些女子不是寻常瘦马,而是瀛南百姓家的好闺女,自幼也是读书识字的。只因瀛洲近年来水火大灾不断,国舅府才有机会前往采买,又自行培养。姑娘们不但出身清白,天生的好样貌,又都教的好技艺,实在难得。

    大概在国舅爷心里,这瀛洲的水旱之灾与他无关,他就只管享受,而且他自己能采买一些少女也算是已经尽心尽力地救苦救难了。

    王亲国戚的娱乐自然与寻常不同,随着妙龄少女们的翩翩起舞,卢尚书也慢慢地放松下来,调整到身心愉悦的状态。

    卢尚书暗暗地祈祷,期待这一场风波尽快分出胜负,好让瀛洲风平浪静,自己的奢靡生活天长地久。

    国舅府觥筹交错,瀛洲城已到入夜时分,街上行人渐渐稀少。几辆马车疾驰而过,直奔北军大营。

    车马到了北军大营,只见营门大开,并无拦阻,原来是黄大忠派心腹干将在营门值守,等候着大王子。

    这一行车马进了大营并不减速,飞快地在营地中间疾驰,到了中军大帐一个急停,大王子扶风从马车上下来,他手里拿着兵符将令,昂首阔步走进大帐。

    按照黄大忠的命令,心腹将领早已率领全副武装的虎狼之师将中军大帐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大帐外的道路两旁,更是安排了身穿重甲,手持斧钺的勇武之士,威风凛凛,军威森严。

    公子扶风走进大帐,黄大忠已经在帐中恭候多时了。

    见到大王子后,由黄大忠领头,众将全部单膝跪倒,向扶风请安:

    “参见殿下。”

    众人异口同声,如同山呼万岁。

    大王子一摆手:

    “诸位将军免礼。”

    等众人起身,黄大忠冲着公子扶风点点头,表示北军心腹已经安排妥当。

    大王子扶风也把手中的兵符将印展示给黄大忠看,示意盎夷大营已经得手了。

    黄大忠朗声对诸将领说道:

    “兵符将令在此,众将听令行事。”

    众将抱拳:

    “谨遵殿下将令。”

    扶风走向中军帅案,稳稳地坐在高脚椅上,吩咐一声:

    “击鼓,聚将。”

    中军账外的巨型军鼓被敲得震天响,整个北军一片威严肃穆。

    中军账击鼓,除了黄大忠已经串联的北军将领,其他将领很快都要到来。黄大忠暗暗盘算,到时候如果有人不听殿下的指挥,自己要杀上几个人,杀人立威,才好行事,于是暗暗地给手下打着眼色。

    跟随着鼓声,诸将鱼贯而入。

    还没有进入大帐,他们已经感觉到今日聚将与往日不同,这门口两排斧钺甲士的杀伐之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一会儿进了大帐要谨言慎行。

    等诸将进了大帐,定睛往帅案上观瞧,见正中央坐的不是往日的北军上将军李云,而是瀛洲大王子扶风殿下,对着扶风殿下的龙睛虎目,众人全部楞在当场。

    公子扶风一下子从帅案上站起,声如洪钟:

    “老王久病,已经不能理事,贵妃乱政,勾结朝廷大臣,想要谋害老王,篡逆江山。

    孤为老王嫡长子,作为儿子,当维护父亲晚年周全,作为臣子,当保护瀛洲免遭奸佞荼毒。

    作为王室长子,老王受困,孤就是君,你们忠于孤,也就是忠于老王,忠于社稷。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外抗强敌,内剿不臣,现在就是你们尽忠报国的时候。

    孤王已经联络盎夷驻军三万人,加上北军五万人,控制局面,剿灭宵小,如同悬河救火,悉有不灭?你们依照孤的旨意行事,事成之后,论功行赏。”

    公子扶风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旁边黄大忠高声呼呵:

    “随殿下剿逆者,以救驾论功,大赏,抗旨不尊者,以附逆论罪,行诛。”

    王室之事,本与诸将无关,何况扶风是嫡长子,虽然国本未定,但名分压人,再加上老王爷年逾古稀,有道是人走茶凉,这人将要走了,众人自然在心里都打起小九九。这要是在贵妃正了王后名分,江山有主,再行此事,恐怕就要难得多了。

    何况今日诸将见大王子扶风英明果决,神采飞扬,临事不乱,胸有成竹,真雄主也,自然而然内心深处就生出一种想要追随的感觉。哪里还有什么反抗的心思。

    此时此刻,诸将早就把“李云将军哪里去了”,“老王是不是真的被困”,“盎夷为什么会支持大王子”,“贵妃还有没有后手,我们会不会失败”等想法抛诸脑后,纷纷跪倒,拥护扶风。

    北军大营,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