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疑冢
繁体版

包裹

    我叫慕容阕,家住湖北襄阳,一个普普通通的茶楼掌柜,平时还做做古玩生意什么的——别问我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老板,我这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但这老板当的也颇为无趣,这年头,没几个人有这闲情逸致来喝茶,一天也来不了几个人,通常也不给什么好脸色,生意虽不好做,但日子还能过的下去。

    过了半年,我无意之中接触了刀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我拜了师,算是正式开始学武。

    算起我打败师傅的那一天,至今已有六年了。

    现在没事时就练练,不仅能防身,还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记得上次有几位自称高手的拳师在镇上设立了擂台,他们实力确实不赖,当我到那时,已经有好几个人打擂失败了,听旁边的人说,被救护车拉走的还有几个。

    打败这么多人后,他们明显有点狂了,在那大肆吹耀,我上台后,见我一副书生的样子,不以为然,并向我冷嘲热讽。

    “来,我就在这站着不还手,你要是能把我打倒了,就算你赢!”这是他们其中一个的原话。

    把他们挨个治过一遍后,我正想下台,就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小伙子,有两下子,敢不敢和我比比刀?”

    我回过头,原来是从他们其中最高大的一位传来的。

    他们以为我不会用刀呢。

    才两招,他就败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隔壁省被人尊称“刀王”的林先生。

    说实话,我拳脚功夫其实都有点瑕疵,但这刀剑,我可熟。

    但虽有刀剑相伴,总不能天天打打杀杀吧?

    就这样,我接触了古玩,至现在也有两三年了,在一些方面上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

    很多人都说学习古玩鉴别很无聊,但我觉得要是把历史和知识结合在一起,你肯定就觉得有意思了。

    现在感觉来我店里的基本不是喝茶的,都是找我来咨询的。

    每当秋天的时候,山上成片成片的枫树就会构成一副壮美的画作,此时,会吸引大批游客来次旅行。

    当然,这也是我店里一年中最红火的时候。

    人来的多了,我自然就得早出晚归了。

    但这天凌晨四点半不到,我还没睡醒,就听到手机响个不停。

    我看了一眼手机号不熟后就挂了,但过了一会,手机就又响了,我一看,还是那个号码。

    “谁啊,现在还凌晨呢,茶楼不接客。”

    “我不是游客,这有个你的快递。”

    我听出来了,这好像是我们这的快递员。

    “不是,哥,这才四点半不到,你就开始派件了?”我边揉眼睛边放下手机。

    “你当我想啊,兄弟,你这件也是领导刚塞给我的,还特沉,领导说你这算特殊件,必须早送,你赶紧出来,我这回去再躺会。”

    “你在茶楼外面呢?”

    “嗯。”

    “你这样,我在我家呢,不在茶楼,你放在门右边二十米左右那个棕色大缸里就行。”

    “好的。”

    说罢,他就挂了电话。

    我清醒一点才想起来,我不记得我有什么快递啊?

    想到这,我立刻穿好衣服出门了。

    毕竟是秋天,天亮的越来越晚了。

    走了十多分钟吧,便可以借助路灯光勉强看到茶楼上的招牌了。

    掀开缸盖,东西果然在里面。

    我伸手去提,哎呦,还真沉!

    拿出来后,我观察了这包裹一番。

    外观是一个正方体盒子,但感觉应该是保护里面东西的外壳,具体里面是什么恐怕只有寄件人知道了。

    算了,先进茶楼吧。

    打开灯,给自己泡上一壶热茶,拿出剪刀,剪开包裹,那东西才露出自己真面目。

    果然还有一层玻璃硬壳,里面还包着报纸。

    灯光从报纸破损的地方照射进来,我似乎看到了一块金黄色。

    这玻璃方盒似乎是一体制成的,我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什么可以突破的缝隙。

    只能用玻璃刀了。

    这可是个细活。

    过了半个小时,我终于将这玻璃盒一分为二。

    我撕开报纸,里面的东西着实让我吓了一跳。

    里面是一堆排列整齐的金条。

    我惊得直接跳起来了,这一眼搭上去也得有五六条,每条几乎都是和电视遥控器一样的规格。

    这要是真的,估计把这条街买下来都够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摆到桌子上,边拿边计数,最后数字定格在八。

    刚拿起第一条擦拭,就感觉这金条不太简单。

    隔着布,我就摸出了下面凹凸不平的刻痕。

    将金条拿在手里,上面果然有字。

    但看不太清写的是什么,一是这字很小,二是我们茶楼灯已经两三年没换了。

    别说我懒,我来的晚,回家也早,基本不怎么在茶楼开灯。

    我只得拿出放大镜,这下是看清楚了。

    上面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字符。

    “这刻的什么啊,乱七八糟的。”

    剩下的金条也都刻的差不多。

    但我发现,虽然很像,上面字符的排列组合方式却都不一样。

    这时手机响了,原来是之前预约的几个客人快到了。

    我连忙收拾好现场,出门接客了。

    今天天气很好,艳阳高照,过路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到了中午,店里仍有两位客人。

    “你说说,现在这年轻人不像咱们悠哉悠哉的,人家都忙得很。”

    “没错啊,我儿子今年结婚了,我老让他读书,多学点知识,可他就是不听啊,也理解他,工作的事就压力够大了。”

    “唉,没法。”

    “等等,书?”我突然想到了什么。

    等那两人离开,我立刻进入杂物间,翻找起来。

    想一上午了,终于想起来了,这字符好像被我父亲那本日记收录着!

    说起我父亲,那可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早年间是位土夫子,所有经验都集中在了那本笔记上,父亲过世前,亲手将这笔记本交给了我。

    “这积攒着我一生的心血,即使你以后不干这行,也可以深入学习五行八卦知识的,这些东西都不能失传啊。”

    后来我没事就翻阅翻阅,里面的内容确实很丰富,记载着我父亲下过的各种墓穴,并且我记得最后他发明了一种暗语来表示八卦,但太多了,我就没学,在我印象中和这金条上的字符很相似。

    这笔记本我一直放在杂物间最底下的一个暗格里,但最近放这的东西太多,还不太好拿。

    最终还是拿出来了,顺手还整理了一下杂物间。

    翻开日记本最后一页,果然就是金条上的那种字符。

    但这时又来客人了,我决定晚上把金条和笔记本带回家好好研究一番,在这人多眼杂,怕生出什么端倪。

    送完最后一位客人,我走出茶楼,将门锁好后,便抱着笔记本,提着装在袋子里的金条回家了。

    到家后,已是夕阳西下,我抽出椅子,坐在书桌前,将金条排列好后,我便开始了观察与思考。

    对照笔记,这第一记的应该是坤卦,但代表的也不知是方位还是什么。

    第二个记录的是震卦。

    第三条刻的就比较奇怪了,不仅数量多,而且中间还有类似分割符的刻痕。

    正反记录的分别是坎、坎、坤、分割符、巽、乾、分割符。

    下一条也不少。

    坎、坎、坎、分割符、震、坎、分割符。

    下一条只记录了坎卦。

    第五条震、坎、分割符、坤、坎、分割符。

    第六条震、坤、分割符、乾。

    但不知为何,这第六条乾卦与分割符空出了一小块距离。

    第七条离、坎、分割符、艮、坤、分割符、乾。

    最后一条震、坎、分割符、乾、艮、分割符、乾。

    把它们记在纸上后,一眼看上去很乱,似乎毫无章法。

    但我感觉肯定有规律可循。

    比如最后两条的格式就很相似,第一、二、五也只记录了一种卦象。

    但这直接上手确实很困难,以至于一点头绪也没有。

    又仔细翻看了父亲的记录后,我发现了中间一页最下面记录的一行小字。

    “此处记录的为后天八卦,字符等皆为我所造,特此在此提示,以便后人知晓。”

    终于有点进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