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颂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四章 混了波助攻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的春天,青翠绵延的芳草装点着长安,到处是春回大地的盛景。

    于李敢而言,这是三个年头近两年过去了。

    这两年以来他起初在上林苑受了一年多的训,然后硬是拉着霍去病随同姐夫卫青出征,混了一波助攻。

    这波助攻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得追溯到四个月前。

    当时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

    天子不堪其扰,终于在忍了三个年头守够了丧以后勃然大怒,悍然出击,令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高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

    然后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

    一共有十余万人,准备由卫青统率,直击匈奴右贤王部。

    这时候李敢可坐不住了,此时可是混助攻难得的机会,因为他知道,姐夫卫青是大获全胜,这次几乎所有一同出征的将军都拿了军功,光封了侯的亦是有将近十位。

    于是他拉着霍去病软磨硬泡,连着几天通过包桑给刘彻上书请战,直言愿从小卒做起。

    没成想果真成了,刘彻觉得两人年纪虽不大,但也有十六岁左右,上阵沙场应该是年岁适当的,再加之他看重二人,便一口同意了。

    不过本着培养的目的,刘彻没有让他们为一小卒,叫他们各领了五百骑,作一都尉,不单独派给其他将军管制,由卫青直辖。

    不得不说,刘彻还是很看重两人的,虽有狩猎时常伴左右相互熟悉的缘故,但最重要的是,李敢与霍去病身上有他想看到的锐意与冲劲。

    当时李敢与霍去病就这么到了姐夫卫青的麾下。

    这一仗如李敢所阅读的史书一般,并无太多差错,毕竟是战争,从事件本质上造不了假。

    那匈奴右贤王还以为汉兵远,不能至,然后饮酒醉倒酣睡。

    他没想到卫青找到了他的位置,总领全军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围右贤王。

    右贤王惊醒,斗志顿失,直接选择夜逃,然而结果并不理想,他独独与亲骑数百在乱军之中溃围北去。

    对上了乱军,接下来就简单多了,李敢与霍去病如脱彊野马一般追赶而去。

    一群只顾逃命的人能有什么战斗力呢,李敢的首秀最后以所领五百骑斩匈奴百骑落下帷幕,完美地蹭了波军功。

    这一仗下来,总共俘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匈奴兵及匈奴平民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乎众将满载而归,引兵而还。

    ……

    清明前后,洁白如雪的梨花、艳若云霞的桃花、流金吐芳的油菜花,在渭河两岸铺开花团锦簇的天地。

    这是赏花踏青的好日子。

    刚刚升任丞相的公孙弘和张汤结伴出游,两人似乎都不愿让马车的轰鸣搅了赏春的兴致,而宁愿步行,这样一来,说起话来也方便些。

    张汤对走在前面的公孙弘说道:“恩师!您偌大年纪,不要走得太急了,还是从容些。”

    自从公孙弘担任御史大夫时起,张汤就将“大人”的称呼改成“恩师”了,而且成了公孙弘府上的常客。

    不得不说,张汤有巴结的成分,而公孙弘能让他如此的,只有那三公的位置了。

    张汤他想往上爬,他想要更大的权力,即使他对钱财没有半分兴趣。

    对张汤来说,那份挥斥方遒的畅快,是让人无比着迷的。

    公孙弘回头看了一眼张汤道:“不妨事!老夫尚觉精力健旺。”

    最近他的心情不错,自从薛泽被免去相位后,公孙弘就从御史大夫改任了丞相。

    他立时就有了老树开新花的踌躇满志,走起路来脚底也是虎虎生风。

    连张汤也很吃惊,一向自诩老朽的他,忽然就像返青的老槐,枝叶间透着翠绿。

    公孙弘也明白,张汤在朝廷格局变动的时候邀他出来,绝不仅是为了踏青。

    他任丞相后,御史大夫一职就一直空缺,张汤瞅着这个位置很长时间了。

    但公孙弘毕竟十分老成,说起话来也滴水不露:“陛下目前还没有确定御史大夫人选,老夫本想向陛下举荐你……但万事不可操之过急,还是再等等吧。”

    “多谢恩师,没有恩师的栽培,学生恐怕只有独处九皋了。”

    “先别着急言谢,老夫还没有说完。老夫观陛下似乎是看中了李蔡,他毕竟跟随大将军几次出征……对于你的话,怕是有心提拔却拿不定主意……”

    公孙弘言道。

    张汤先是沉默了片刻,但很快就接上了话:“只要有恩师在,学生总有一天会出头的。”

    公孙弘点了点头,欣慰地笑了。

    张汤为人,还是那么滴水不漏,是个有才干的人。

    迎面一阵春风吹来,只见那残墙边的几株桃树上,桃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到两人的肩头,张汤忙伸手去轻拂公孙弘身上的花瓣,却不料又落了一些。

    唉!人生就如这落花,经不住风吹,就残败了。

    触景生情,公孙弘便对时日有了紧迫感,他恐怕时日无多了。

    他想着自己已过耳顺之年,才坐到丞相这个位置。

    人活七十古来稀,自己还能在皇帝身边待多久呢?

    朝野不知道有多少人对他担任丞相心怀不满,暗中也颇有微词。

    而那个汲黯,像个跳蚤一般窜上窜下,更是毫不掩饰地当着陛下的面指责他巧饰伪装,蒙蔽圣听。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元朔五年的朝廷格局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皇帝诏令,官署以职责分为中朝和外朝。

    以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丞相所辖各署只是奉旨办事的机构,百官之首只怕是有名无实了。

    公孙弘多少有些失落,他看了看跟在身后的张汤,觉得应该提醒一下这个年轻人,今后凡事都要谨慎小心些,切勿授人以柄:“这长安的春天,就像小儿的脸,说变就变,你我都要未雨绸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