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颂
繁体版

第八十二章 李敢进宫献宝

    司马相如放下酒爵,侃侃而谈:“陛下,臣奉旨前往西南,宣我大汉惠德。

    沿途六夷、七羌和九蛮的君长百姓,个个好奇地很,闻听汉使到来,纷纷走出石室,要一睹中原人的风采,瞧瞧咱们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他们本以为中原来的有着怪物身形,及至看到臣与他们一般无二,只不过少了文身和散发而已,霎时觉得亲近了许多,于是乎关系也好上不少。”

    这些虽然有趣,但刘彻的想法不落在此处,反而是一门心思地道:“他们可愿归附?”

    “臣与副使先到蜀郡,从那里船载币物,进入西南诸夷所处,厚与其部族君长,让他们先见见别样的器物。

    他们久居山野,茹毛饮血,何曾见过大汉之物?及至受之,爱不释手,又见我等气质不俗,纷纷要求归顺朝廷。

    因此,诸族现皆为我大汉臣民。他们各部族之间,拆除边关,从沫水、若水到牂牁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皆为汉地。”

    刘彻的神思随着司马相如的叙述而在南国广袤的土地上纵横,及至司马相如收住话头,刘彻情怀激荡地举起了手中的酒爵,在胸前绕了一圈,一腔感慨便涌上舌尖了:“卿于大汉,功莫大焉,朕要重赏你!”

    “然西南诸夷乃蛮夷之地,不习大汉礼仪。虽已归附,然随时反复,亦未可知。故依臣之见,陛下需德威兼施,方可稳定人心。”

    司马相如并未接过刘彻的话头,而是继续建议道。

    那些久居蛮夷的人哪里懂得臣服是什么概念,可能就是图个新鲜而已,司马相如是不企望这种主从的关系能长久的。

    但这些刘彻也知道,他胸有成竹地道:“哦!爱卿如此一说,倒让朕想起了一个人。不知爱卿此行,可曾听说文翁其人?”

    “臣听说了,蜀郡百姓说起文翁时,都称颂其大兴学宫,让无数学子有书可习,教化万千百姓功德无量,无不表示赞扬。”

    “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朕还是太子。在那时卫太傅候曾多次跟朕提到,文翁在蜀郡开兴学之风,声名远播,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儒。

    他派人到京城学习儒家经典和律令,学成后回蜀任教。

    他还免除了入学者的徭役,优秀者都委以郡县职位。

    蜀郡因此风俗清雅,民知礼仪。朕即位后,他又上奏朝廷,谏言兴办官学。

    朕多次请他回京,他却执意致仕后留居蜀郡教化吏民。朕甚感之,多有褒奖。”

    刘彻娓娓而谈。

    司马相如有感于此,接话道:“西夷开化,非效文翁之举不可。”

    “卿之所言,正合朕意。待明春朕就在那里设郡,选尚法隆礼之臣为太守,以法驱邪除暴,以德收拢人心,这些才是长久之计,等到儒义仁礼在西南遍地开花,一切皆可期,也不愁蛮夷不归化了。

    朕还要诏令蜀郡太守,选派文翁之徒,往西南办学,教化边民。”

    刘彻之所以大力兴儒,无非是因为儒家适合推行全国,使万民顺化,如果能叫蛮人知礼,更是再好不过。

    刘彻他是个外儒内法的人,儒只不过是个手段而已,要不然他也不会时常骂那些儒生迂腐了。

    “陛下圣明。”

    严助听了司马相如的讲述,愈发地感到自己与其在京城徘徊,不如回故乡去造福桑梓,为父老多做些事情。

    于是,他离座来到刘彻面前,敬道:“一等雪住天晴,臣就要起程,即使蓝关不通,臣也要绕道南下,早日赴任。

    臣也当以文翁为楷模,兴学教化,争取移风易俗。”

    严助说得很诚恳,刚才刘彻与司马相如的一番对话,使他心中的失落淡了很多。

    “爱卿既然去意已决,朕就借这酒为你送行。”

    司马相如、东方朔见状也急忙起身,君臣相饮,同僚作别。

    东方朔任何时候都改不了诙谐的本性,他见严助泪水津津的,就上前打趣道:“若是在下有一天到会稽去找大人射覆,输了可是要罚酒的啊!只是大人说的那吴侬软语,在下是怎么也听不惯的。”

    说完,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刚才惜别的悲切一下子散去了不少。

    “陛下!臣就此告别了。”

    严助跪倒在刘彻面前,行了离京前的最后一次大礼。

    待严助走后,包桑估摸着时辰到了,这时候却是凑到刘彻旁边,小声道:“陛下,李家的李敢求见,正在殿外候着,说是有一宝要献于陛下。”

    “那个李家?”

    “陇西李氏,李广将军的儿子,那个神童李敢,陛下忘了么?”

    “哦,朕想起来了!”

    刘彻沉吟片刻,却是想不出李敢又捣鼓了什么东西,至于为什么要献给自己,他更是一头雾水。

    “让他进来吧。”

    “喏!”

    包桑应了一声便殿门口走去。

    李敢自然是没那么容易见刘彻的,这一切皆仰仗包桑的安排。

    前些年李敢便料到了包桑的重要性,这才几年来托大哥那条线与他多有联系,逢年过节了也会送上一些礼物,便是在大哥去世后也未曾断绝交际。

    如果不是这么多年的经营,包桑凭什么给他提这么一嘴?也得亏包桑是个热心肠的,对刘彻来说更是忠仆,会权衡利弊,这才没特意收李敢的好处。

    刘彻想起李敢便觉得有趣,不知道这个小神童是否还像当初那样特别。

    “待会李广的小儿子李敢要来,说是献宝来着,也不知他能给朕献什么宝。”

    李敢?那不是当户的弟弟么?当初还见过几面来着,只可惜当户……哎,故人已去……

    司马相如勉强笑道:“臣曾见过李敢几面,他是个天纵之才的后生,若是献宝,必定还会像牙刷酒露那般惊艳。”

    “朕看也是。”

    东方朔嘿然一笑,“臣与李敢这小娃娃缘分可深了,先是他的夫子也教过臣一些道理,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算起来他还算是臣的师弟,再者,臣时常拜会他的夫子,一来二去也教过李敢一些《易》,那娃娃是个机灵且天资聪颖的,臣倒是有些期待他会献什么宝。”

    有了这二位的助攻,刘彻欣然道:“那朕今日与两位爱卿看个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