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无关
繁体版

第十七章 人类的女王

    早上十点的茶楼里,蒸笼上腾着一阵又一阵的热气,几个服务员推着装满热水和笼屉的小车在桌子之间走来走去,一遇客人招手便把车子推去,任凭他们选着自己想要的茶点。

    夏商周从车上拿了两笼虾饺、两笼金钱肚和一笼凤爪,烫得龇牙咧嘴。

    “这才是坎通啊,”弗拉格夹了一个虾饺,还不忘招呼对面的谢云和沈莲,“随便吃,没事。”

    “你们请我们吃饭我们是很开心,”谢云看着桌子上的食物,“但这么慷慨,总让人容易起疑心啊。”

    “有什么好起疑心的,”夏商周给几个人倒上茶,“一顿早茶最多也就几百块钱,你们未来可是要给我们贡献大把利润,帮助我们换车换房的。这么算下来我们的投资翻了一万倍都不止。”

    “说得这么直白真的好吗……”谢云在心里默默吐槽了一句。

    努力让老板换大别墅这种话,属于古早时期的网络语言了。看着公司蒸蒸日上的业绩,和自己比金刚石结构还稳定的工资,傻子都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去了哪里。

    但僧多粥少,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挣钱就得跪着,不寒碜,就是跪,多少人想跪还没这资格呢。

    要先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再进全市名列前茅的小学,考入全省排得上号的初中和高中,最后努力考上国内的双一流,争取热门专业的保研,这样,到了研究生毕业,才算是一个优质的韭菜。

    到现在为止,这个韭菜还只能说完成了一半,接下来还得想办法让他在大城市买房、买车,最好是在京城、魔都、南海这样的城市,然后结个婚生个孩子,这个韭菜就完美了。

    只要拿捏得好,保证他吃不饱饿不死,这种人一辈子都会给老板勤勤恳恳地工作,比全自动还全自动。

    不过这几年这样的韭菜不好找了,年轻人也不是纯傻,老子上了十几年学,卷死了几千万人是为了来当韭菜的?不干就不干,反正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少,有本事你一辈子别找应届生。

    当然,想是这么想,现实很残酷,企业可以两三年不找新人,但毕业生不能两三年不工作吧。

    这场网络上的闹剧闹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改变,该996继续996,该不涨工资继续不涨工资。

    谢云想到自己未来的悲惨生活,感觉嘴里的茶都更苦了几分。

    “两位不用这么拘谨,”弗拉格连忙出来解释,“夏先生就是开个玩笑,玩笑对吧。”

    弗拉格连忙碰了碰夏商周的胳膊,让他出来说句话。

    “咳,这是我们当年很流行的一个梗,现在已经不是很适用了,”夏商周咳嗽两声,试图缓解尴尬,“今天请两位来喝早茶,主要还是帮助两位熟悉一下以后谈生意的场合。”

    “坎通人确实很喜欢在喝早茶的时候谈呢,”沈莲转了转杯子,“炎国其它地方都更喜欢在酒桌上谈生意。”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只在坎通待过,”弗拉格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谈生意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喝出茶的品质。今天喝的茶是什么?”

    谢云又尝了一口,品了半响,出了苦味外什么也喝不出来。

    “大红袍?”谢云觉得茶杯里的至少是个红茶,就往红茶里最有名的品种里猜了。

    “金骏眉,”夏商周喝了一口,“大红袍都不是红茶,怎么说出来的。”

    “啊?大红袍不是红茶吗?”谢云感到自己的知识库受到了冲击,如果大红袍不是红茶,为什么它的名字里要带个红?

    “大红袍是乌龙茶,和铁观音是一个品种的,”沈莲小声补充道,“如果实在分不清就看茶壶,一般都是菊花茶。”

    谢云凑过去看了一眼:“瓷的,看不见里面。”

    “那就多尝尝吧,看颜色也没什么用,”沈莲看了看茶的颜色,“除非是绿茶,其它的颜色你看估计都差不多。”

    “其实绿茶我也看不出来。”谢云小声说。

    “谈生意这样就很麻烦,”夏商周打开盖子,给壶里添满了开水,“对面带了一包茶叶泡了,喝的时候问你,谢老板,这茶怎么样?你喝不出来,气势就下去了。”

    “这还挺难的,”谢云又喝了一口,确实喝不出感觉,“有人能做到吗?”

    “我有个朋友,我们都叫他少爷,”夏商周指了指杯子,“他喝就能喝出牌子,喝绿茶能喝出是哪年的,甚至能喝出春茶夏茶,他要是到了生意场上,估计得成传说。”

    “夏先生说得对,”弗拉格总有一种感觉,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夏商周说话,说着说着话题就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谈生意不只是利益得失,也是人情世故。玩明白了这一套,人家才愿意和你谈。”

    谢云明白弗拉格的意思,所谓的人情世故,说到底就是双方文化上的认同。酒桌文化也好,茶桌文化也罢,都没有什么分别。很多人觉得合作和商谈是很严肃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只要双方觉得舒服,又是多一点少一点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斤斤计较的人在生意场上反而不多见。

    “在坎通,和咱们打交道的也不只是当地人。”夏商周示意几个人往左边看,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刚刚落座,操着熟练的粤语让小车过来。

    “和弗拉格一样,估计是从紫荆那边来到联合王国人,”夏商周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没事别招惹他们,都是家大业大的主。”

    “联合王国人?”谢云看了几眼,看到对方也望向自己,连忙移开了视线,“来这里旅游的?”

    “做生意的,”弗拉格纠正道,“这里是坎通,旁边就是紫荆和妈港,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国人很多。和内陆不一样,这里的人很杂。”

    坎通,炎国东南的经济大省,仅仅一省的经济实力就超过了全世界九成的国家,说它是炎国的经济天堂毫不为过。

    实现这个奇迹的,是坎通对各类资本近乎放任的宽容,不论是外资、民企还是个人,只要你有钱都可以在这里投资你喜欢的产业。炎国的所有新兴产业中,除了核聚变外都是从这里发家。

    谢云心里明白,正因为如此,弗拉格和夏商周才会选择坎通作为星际航行公司的起点。这里能够汇聚的资金,可能比在合州国全国拉拢的都要多。在过去的20年里,全世界的经济中心已经悄无声息地搬家到了坎通。

    珠江奇迹,不是和你开玩笑的。

    “外国人也能帮咱们吧,”谢云觉得对外国人也不用那么防备,“只要能提供资金不都可以合作吗?”

    “没那么简单,”夏商周压低了声音,“在坎通做生意,先要明确自己的圈子,咱们不是他们那个圈子的。”

    “圈子?”沈莲也疑惑了,在坎通活了几十年,她也从来不知道圈子的事情,“什么圈子。”

    夏商周喝了口茶,慢慢和他们普及在坎通做生意必须要知道的一些常识。

    正如人多了就会自动分圈子生活一样,当一个商业圈里涌进了太多的企业和集团,为了大家不至于集体内斗到完蛋,所有人默契地划分了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能好好过日子。

    这种划分不是地理上的,而是资金、人脉和背景上的。坎通的本地人凝结成了最早的圈子,在很长时间,他们几乎垄断了坎通本地的一切生活必需品,上到房屋汽车,下到用水用电都必须和他们打交道。

    紧跟其后的是炎国的官方企业,把所有的城建工程、工厂和农渔业全都包揽了下来。

    当民企和外资到的时候,肉已经分完了,只剩下点汤了。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20年的珠江奇迹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仿佛是神使鬼差一般,民企和外资达成了并不牢靠的同盟,在坎通艰难地生存起来,从互联网到金融市场,他们白手起家,在坎通搭建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帝国。

    当前两方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坎通的新兴产业资本极其混杂,真正意义上达成了“国际公司”的标准,一个企业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股东都是习以为常的。

    在各大企业中,这不是秘密。经济的交锋自有它自己的规则,不会因为国籍、民族和感情而改变。在坎通,自由贸易展现出了它最真实的一面。

    “我们需要拉拢的,是坎通本地人的投资,”夏商周夹了一块金钱肚,“他们有大把的钱,也有足够的耐心等我们把飞船送上天。”

    “外国佬和民企不会等我们的,”弗拉格看着外国人的方向,湛蓝的眸子里显出一丝寒光,“他们只想赚快钱,越快越好,然后离开坎通。”

    桌上的叉烧包越来越冷,却没有一个人动它。坎通的经济就如同这三个叉烧包一样,纵使冷得不能入嘴,也绝不会有人敢动筷子。

    身在坎通,有时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谢云想着,夹起了一个叉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