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助之路
繁体版

第21章 因果关系

    沈子云的“书”说完了,小李秘书下车来到沈子云面前,她主动和沈子云握手。

    “沈先生您好。”

    “你好,李秘书。”

    “您记得我啊。呵呵。”小李秘书笑起来眼镜如弯弯的月亮。

    “记得。”沈子云说:“李秘书精明能干,我非常有印象。”

    “谢谢。今天来,是代表于总请您赴宴。”

    “王总约过我了。走吧。”

    沈子云在众人的注视坐上了湖畔山庄的车。

    洪河村的村民议论纷纷。

    “真是贵客啊,专程开车来接的。”

    “那肯定的。人家沈子云是什么人?”

    奔驰从湖畔山庄的大门行驶进来,没有走沈子云正常走的大路,而是在岔道左转,进去了平日拦着的线路,直接来到了贵宾厅。

    司机来到后排左侧,为沈子云打开车门。沈子云下车走到门前,王德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欢迎沈先生大驾光临。”王德热情的与沈子云握手。

    “王总您好。”

    “我们于总在里面等着您。”

    沈子云跟着王德的引导,来到了贵宾休息区。

    李秘书帮着推开门,沈子云走了进去。几十平米的休息区装修华贵。羊绒的地毯,镶金边的墙角。定制的沙发上,端坐着一个年轻女人。她就是于胜楠。

    于胜楠一身正装,长发盘起。女人妩媚的容颜下有股英雄之气。她起身,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到沈子云面前。她的一笑,又让人如沐出风。

    “沈先生。”

    “于总好。”

    于胜楠让座后,就与沈子云攀谈起来。

    “沈先生,你我目的相同。同频的人不必兜圈子。我想问沈先生一个问题。”

    “请于总讲。”

    “沈先生认为您是在扶贫吗?”

    “没有。”沈子云说:“扶,没有办法长期‘站着’。只有自己的双腿有力量,才能站起来。”

    “那能站起来吗?”

    “医生治病,也没有百分之百。我能做的是尽力,村民能做的也只有尽力。”

    “剩下的交给天意?”

    “剩下的交给天理。”沈子云说:“天助不如自助,自助者天助。”

    于胜楠沉吟了一下。“天助不如自助,自助者天助。妙!”

    这句话说了很多年,从古说到今。意思很深。

    于胜楠觉得还是小看了沈子云。

    扶贫的主次之分,帮助的地步和程度,这句话里都有。

    于胜楠又问:“那您的角色是什么?”

    “本是一个路过的人。”

    于胜楠又是一怔。

    沈子云没有带着责任,也没有“必须”和“应该”,也没有强求功成名就,众人敬仰。

    他就像是一个花匠,路过一片不错的地,随手种了一朵花。

    一切随喜。

    花开了,是花的美丽。

    花谢了,是花的枯萎。

    不轻不重,不增不减,不怒不喜,一片随喜之心。他遵循因果定律,一切顺天应理。

    这颗平常心,保持的太难了。

    “沈先生境界之高,佩服的很。”于胜楠真心实意的说:“这一番话,受益匪浅。”

    于胜楠让王德准备了特色炖鱼,请沈子云品尝一下给个意见。

    沈子云吃了鱼肉,喝了一口鱼汤,赞不绝口。

    “我没别的特长,就是爱吃好东西。今天的鱼,是我吃的最好吃的鱼。”

    夏天炖鱼容易热,空调开着都不起作用。只是王德准备的鱼是真的鲜甜可口。就是汗流浃背也愿意吃。

    “沈先生。”主人于胜楠端起了酒杯,“我敬您一杯。不为扶贫,不为名利。为的是今天有缘一见,让我茅塞顿开。自助者天助!”

    于胜楠仰头喝掉,沈子云也陪了一杯。

    “我叫于胜楠,木南的楠。其实我的本名叫于胜男,男人的男。父母期望我胜过男人。”

    于胜楠不是富裕家庭出身,大学时候就是做各种兼职自己赚取生活费。毕业后,因为比同龄人有更多经验,进入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招聘三十人,最终要留下两人。同期各个是名牌大学。于胜楠毫不气馁,依然是做到最优秀的那个。本来内定的两个(留两个内定两个),高层硬是加了一个名额给于胜楠。

    工作几年之后有了人脉,她就跳了出来自己做,一直做到现在这个千万规模。她的公司涵盖食品加工和酒店餐饮。市内前五的酒店,有一家是她的。她的广胜食品,远销海外。她是市里有名的青年企业家。

    这次来蓝蛛山村投资,也是响应市里号召,她想帮着村里做点实事。

    “于总巾帼不让须眉,乃是女中豪杰。”沈子云真心的说。

    “不敢当。”于胜楠谦虚的说。

    于胜楠亲自为沈子云倒了一杯酒,她说:“我还想听听沈先生说的‘自助天助’。”

    “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有各种差异。有人喜欢音乐,也就有人喜欢舞蹈。你爱好这件事,那么你就愿意为这件事付出。当然,被逼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会爆发出惊人的能力。可这种力量,困境过了,自然就会松懈。这只能是动物的求生本能。动物的本能就是求得吃饱,未雨绸缪的少,这是道理,也是天理。这种求生的爆发力,虽然力量强,但不足以成事,”

    “你说的对。”于胜楠频频点头:“成事,是需要持之以恒的。”

    “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于胜楠摇头,“您说的对,我愿意听。我也正在为怎么能帮助村民犯愁。”

    “百姓求得是什么?”沈子云指着桌上的菜说:“吃饱穿暖,柴米油盐。有了这些,天下太平。可是这心中所思所求达到,就容易松懈。这也是人的道理,包括你我。人分三六九等、三教九流不是刻意划分,而是因为他的生存环境、生长过程自然形成。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什么层次,拿到什么资源,是为‘因果’。‘破层’并非不可,也并非难如登天。只要掌握了哪个层次的‘因’,则必然得那个层次的‘果’。因果关系,贯穿天理始终,没有人能逃掉。”

    “对的,您继续。”于胜楠就像是一个小学生一样听着。

    “所以,该什么人得什么,在我看来才是正确分配。”

    “那……”于胜楠问道:“洪河村呢?它是‘穷因’,如何得‘富果’?”

    “因果之间,并非不是变化的。就比如我吃鱼是‘因’,鱼被吃是‘果’。这对因果关系结束。只要‘因’变化了,‘果’自然变化。洪河村的‘穷因’是导致今日‘穷果’,那明日如果出了‘富因’,自然得‘富果’。”

    “那‘富因’是什么?”

    “勤劳致富,踏实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