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企生涯
繁体版

第十五章 惠而浦撤离,面临失业

    一、穷开心的日子

    从老家过完年回到深圳,回归到正常的上班日子。该出单的出单,该娱乐的娱乐,该赚钱的赚钱。

    我们新来的一帮人,除了LH,大伙感情越来越好,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说到我们一定要团结,共同畅想着美好的将来。当中也有许多趣事和开心的日子,大家一起吃饭,有肉有菜,已经觉得很开心了,再加点小酒,简直就是畅情适意了,现在想起来,当初穷开心的日子确实是最开心的,那当初一起共患难的伙伴,也是我的人生中最真诚的一段友谊。

    维修部年轻人多,且大多性格单纯直爽,气氛融洽。逐渐地,颜主管,兴仔,阿六,二五,迪叔等也经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一时间气氛好不热闹。

    而有一次阿W和LJ去修一台洗衣机,因为太老旧了,维修成本高,客户想着不要了换新的。阿W、LJ回来和我,阿Q商量以后,决定打电话给客户,以400块的价钱把客户的旧机买了回来,再花几十块请了车运回宿舍。之后的一个月这台旧机大部分有用的零件都被我们卖了,最后算下来大约卖了8千,每个人相当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

    当时想着我们已经开始像那些老师傅一样上道了,每个月挣多点外快改善生活还能有点积蓄。感觉当时的月收入已经可以做到高于深圳的平均工资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传闻

    危机往往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三月份开始,公司已经有了美国人要撤资,要把公司卖掉的传闻。而大家知道一个事情只要有了传闻,往往就会落地。

    惠而渵95年开始收购了蓝波的大部分股权,96年投资、整改,97年卖的大部分还是旧的蓝波空调,以惠而浦品牌卖的空调并不多,所以这三年公司一直在亏本,是乎越亏越多,加上97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似乎美国人并不看好整个中国市场以后的发展。

    而惠而浦在中国的4家合资工厂,只有微波炉是赚钱的,洗衣机又是惠而浦起家的产品,所以上海的惠而浦水仙尽管亏的再多,美国人也不会撤出洗衣机工厂。所以最后美国人决定撤出BJ的冰箱厂和深圳的空调厂。

    一开始是想把公司卖掉,据说曾和不同的潜在有意向公司在谈后来又传闻说和新飞谈的差不多了,就等签合同。

    当时感觉新飞是河南的民营企业,我们很可能从高大上的500强外企的员工变成一个民营企业的打工仔,钱通是否充满了迷茫。“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句广告词本身就很土。

    面对一线员工的人心惶惶,当时的管理层安慰大家说,不管谁来买这家公司,都会继续经营,都需要员工继续留在这家公司工作。

    而到了4月,听到的消息和新飞谈崩了,主要是价钱问题,惠而浦当初发了几千万投的一条生产线,新飞的管理层说只需要不到一半的价格就可以把这条生产线做得更好。可想而知当时买这条生产线的人心有多黑。

    美国人的行事风格,做了决定就会果断执行。既然公司卖不出去,他们也不想持续往里面投钱,于是决定撤资把公司关闭。

    于是到了4月下旬的一天,公司通知销售公司的所有人下午都到大会议室开会。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等公司正式的宣布具体的安排。

    但大家还是早早的挤到了大会议室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又在焦急的等待。

    不久销售公司总经理T总出现了,会场顿时安静下来,一脸凝重地说:“对于公司的未来,大家可能听到了各种消息和传闻,下面我来正式的宣布公司的决定。”

    大概的意思就是由于连绵的亏损,美国总部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决定撤出。而前段时间和我们的潜在买家的谈判没有成功,公司会继续寻找其他的买家。而在找到新买家之前,公司决定从即日起开始停产停工。除了必要留守的管理人员外,其他员工开始休息直到新的通知,在此期间员工的工资发30%,但员工的住房补贴会全额发放。

    公司也会全力为员工着想,尽量安排好员工的出路,公司已经向深圳和全国各大公布发出了几百封信,建议他们招收我们公司的员工。

    当时觉得惠而浦也是良心企业,停工不用上班,还发30%的工资,最主要是房补全发,按这样我每个月还有1千出头的收入,还能活口。

    据说房补全发是T老大帮大伙争取的,他很职业,也尽可能帮员工争取更多的福利。

    提问时,贾阿姨还问到了一个问题,既然有房补的员工房补全发,那没房补的员工,住在公司宿舍,公司是不是也不应该收住宿舍员工的住宿费用,这样才显得公平。

    T老大迟疑了一下,说他同意这个说法,但他要回工厂总部去争取,再给我们答复。

    当天开完会,就进行员工工作交接,我们还工具,还备件,还借款,填交接单……所有流程都在有序的进行。

    当我拿着交接单走进F部长的办公室,找他签名时。他带着点沮丧又略有点歉意的表情,说:“真不好意思,当初招你们过来,是想好好培养你们,让你们有机会在这个公司大展宏图,却不想变成了这样……”一边摇头一边给我签名。

    我当时也感觉很沮丧,还是说:“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也不想,但无论怎么说,我还是非常感谢你招我们进来,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你先办手续,我的保持联系,说不定以后大家还能一起做些事情”F说。

    F签完之后,轮到去T总的办公室找他签名。T总是看一眼就签了。这是第一次见进T总的办公室,近距离和他打照面。当时估计他还不知道我是谁,之前在公司见到他,我也不敢和他打招呼。但T总是我人生中遇到的另外一个贵人,后来对我有恩。他后来做到在外企的中国人中职业经理人的顶峰——某500强企业中国区总裁。而他处于半退休状态后,我现在倒还时常和几个伙伴陪他喝酒,聆听他的教诲。

    三、散伙

    于是回到宿舍,当晚好像大家吃了顿散伙饭,所有的郁闷和不愉快都在酒里,只想着大家可能需要各自找工作,从此我们这帮伙伴就要各散东西,难免情绪颇为伤感。小D桑坐在沙发上,说了几次:“有少少惆怅添。”那个情形除了叹气,唯有互相间相互鼓励。

    第二天睡醒,忽然变得无所事事。之后每天最关心的两件事:

    1、买份深圳特区报,看里面的招聘广告。

    2、有合适的就去人才大市场投递。

    但那时一则经济不好;二则人家招人希望有经验,我们才工作一年不到,人家会觉得我们的经验不足;三是我们好歹是正经大学生,太低端的工作也不情愿去做,觉得对不起自己这个身份。尤其对我来说,又有了漫长的找新工作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