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企生涯
繁体版

第三章 签约、毕业、报到

    一、小平逝世,纠动人心

    面试完,回学校考完试,放寒假回家等消息。当中间隔参加了其他几个地方的人才招聘会,但都没有什么好的机会,只能纠结地等深圳的消息。

    那天是2月19的早上,眼看离回学校开学只有一两天了。母亲问我深圳那边还没有消息吗,我说没有,再耐心等待一下吧。于是她问有没深圳F部长的电话,她打个电话问一下进展。我虽然觉得不大好,但还是把电话给了她。

    于是母亲拨通了F部长的办公室电话。刚好他在办公室,我听到母亲说,她是XXX的妈妈,冒味打电话想问一下儿子深圳公司招工的进展。我在旁边也能听到电话那边F部长清晰的声音,大概意思说已经报上去吧,放心吧,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之类的。

    当下一家人觉得还是充满希望的,收拾东西就准备要去学校了。

    “铃铃铃……”忽然又听到电话响的声音,母亲接起电话,是她同事打过来的,听了一下,忽然间表情变得很吃惊,停顿了一会,说:“***去世了?”

    那边说:“是的,我们这边的新闻还没报道,香港消息快,你赶紧打开翡翠台,那边的新闻正在报道。”

    那时候能看香港的翡翠台还是很时髦的。于是我们赶紧打开电视,果然看到翡翠台和亚洲台的新闻,都正在滚动播报这一消息。感觉这个消息是真的,只是国内的新闻渠道还没有正式公布。

    在电视上看到香港的记者在深圳拿着香港的报纸的这一消息,沿途采访深圳的居民。其中一个男的背着个包,对着记者,神情严峻,将信将疑地说:“这是你们香港这边的报纸,我要看到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的消息。”

    同时在电视上也看到,许多深圳的居民似乎从不同的渠道听到这一个消息。已经很多人自觉的走到深南红岭路口的小平像前去献花,寄托哀思。

    母亲说了一句:“深圳人确实很感激***!”

    我当时还年轻,并不了解小平对中国人起的作用和意义。经过这二十几年后,经历了中国的发展。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看看自己的历史进程,尤其有机会自己也去过全世界不同的国家。才由衷的了解***在中国历史转折中起的作用和意义。不但深圳人民要感激他,全国人民都会感激他,我们的子孙后代也都会感激他。

    所以在写这本书时,我要专门写上这一段。个人的成长固然少不了自己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恰好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比以前比上一代人过得更好,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书写自已的人生。几十年,我们就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到富强文明的整个社会发展过程。

    而我自己,也从97年到现在,从当初背着个包,拿着大学用了四年的桶和被子来到深圳,说不上飞黄腾达,但也一步一个脚印,每年有点小进步。逐渐地有房有车有妻有儿有女,还有点小钱。由衷地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社会,感恩我们的祖国。

    二、签约

    回到学校,大四最后一学期主要做毕业设计,只要正常用功,基本都能过,当然,每个班也有一、两个人拿的是结业证,还得回来补考。

    在其他地方也没有找到好机会,就一直等深圳的消息。焦急时也会打电话问一下进度,当中有消息说这个名额没有批下来,但F部长说他会努力去争取,那几天有点着急的睡不着觉,仿佛掉进了冰窟窿当中。又过了几天,F部长说各额批下来了,让我们把所需资料补齐给他。

    我的班应该是三个人都录取了,为了保险起见,我去一趟深圳把三个人的资料交过去。帮我去到F部长的办公室交资料时,看到名单上只有8人,我和阿Q的名单在里面,阿W不在。于是我问了一下,F部长说集团只批了8个,还有两个人他还要去争取。

    当天傍晚回到学校,班里的同学都会笑着说:“事情搞定了。”我都是微笑点点头,然后悄悄找机会把阿W叫出来僻静处,当时他自己消息,让他打电话给F部长,继续跟进。从他的表情隐约感觉到他也是知道这个消息的。

    后来才知道,阿W和华工的小D两个人的资料被卡住了,原因是集团上面有人想安排其他人进来。前面已经说过,当时光解决深圳户口黑市价就值20万,接近半套房子了,而进石化集团或者惠而浦也是香饽饽的单位,自然有人想打这个主意。F部长后来和我们说,他在我们完全是出于公心,是招他想用的人,也没有想过通过这次招人要收点钱啊什么之类的。他招的这批人大部分家里条件都是一般,善良能吃苦,尤其是小D,家里更为艰苦一些,所以当他知道自己的名额被刷下来以后,也曾苦苦哀求F部长。最终樊部长还是顶住压力,通过他的办法把名额解决下来。也成了我们入行的领路人。光凭这一点,无论如何我们这帮人这辈子内心上也是非常感激他。

    最后我们都是如愿签约,内心的一块石头,终于定了下来。

    三、毕业

    最后的几个月毕业设计、答辩、照相、拿证书、告别都是顺理成章。

    逐渐有些分别的伤感,踢了一场又一场的告别球赛,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告别拖拉机,喝了一顿又一顿的告别酒,还有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三级片……似手是毕业前的疯狂,享受着最后的大学美好时光,也逐渐变成尘封的记忆。

    我们属于国家培养的大学生,原则上是要回到学籍地,但如果去到更好的城市,毕业的时候还要补交回学校国家培养费,按照当时的价格,我这个小县城的区域,不回家乡而去深圳工作要补交给学校6000块钱。但如果拿了三好学生或者其他荣誉和成绩的,可以相应的减免。而我还算不错,拿了三年的系三好学生,这可以把这笔费用全部减免。也算自己几年的努力读书没有白费。

    毕业后先回家待了几天,1楼收拾行装,和阿Q一起坐火车下深圳。新的征程正式开始,我的外企生涯也正式开始。

    Q和我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小,小学五年级同学,初中隔壁班,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一起加入第一家公司。后续在深圳,我们还共同发生过许多离奇的故事。

    我们那班人大部分留在了珠三角。本身珠三角的生源就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各自想办法尽量留在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有做公务员的,有去银行的,有去企业的,有进工厂的,有到职业学校当老师的,还有分配去当小学副校长的,也有准备继承家族事业的……

    毕业后人生有了新的起跑线,只是每个人的起点却不一样。如家里就是珠三角的同学,找工作时基本不用奔波和操心,相对来说会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机会。家里有背景的同学,直接去了工商局、海关等让人羡慕的地方。三水当时的龙头企业健力宝,招聘时就说三水生源优先,外地生递的资料基本上被他们晾在一边,不可置否。我们三水的同学因为专业对口,顺理成章就进入了健力宝。过几年报考公务员,招聘的条件仿佛就是为了他量身定制,一般很难找出第2个人与他竞争。而另一个和我同一个地方的同学,为了留在广州,为了解决广州户口。签了一家已经看起来迟早要倒闭的国有企业,而且签约的时候已经明确被告知,企业效益不好,工资很低,来了之后5年之内不准辞职。尽管条件很苛刻,但没有其他选择,也只能屈就。

    起点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不一样。若干年后,总体来说也实现了均值回归,成为了中产阶级,出类拔萃者也成为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身价十亿以上,也有两位因为生意或者投资失败,欠了一屁股债,找遍了所有同学借钱,最后也是不知所综。其中之一就要和我一起去深圳惠而浦的阿W。

    年轻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虽然不是毕业的时候写的,但放到这里似乎挺合适的:

    天地雄心何所以?

    沧海横流击水时。

    笑傲江湖终有日,

    煮酒英雄尚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