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念成魔,一念成圣
繁体版

第七章 解惑

    西陵,梵净山。

    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和煦的阳光洒向大地,薄雾宛若丝带一般缠绕在不远处那半山腰,那一层层的薄雾仿佛有灵性一般,竟是在半山腰缓缓流动,而且隐隐散发出淡淡的金光,加之这里山峰高耸入云,层峦叠嶂,又有点点金光点缀,让人不禁有种顶礼膜拜的冲动。

    这梵净山,根接须弥,延绵百里,三面悬空,另一面与山相连,山上草木茂盛,苍松柏翠,青翠挺拔,崖面上飞阁栈道,犹若彩虹凌空,半山腰上四尊巨大的佛像雕塑,各个慈眉善目。

    与此同时,山上寺庙那钟声由远及近,时而低沉轰鸣,时而高亢悦耳,亘古久远,置身其中,仿佛只能感受到这天地的博大,这人生便只是这沧海一粟一般。

    乐极山的一处山崖边,一小僧弥身着褐色长袍站在那断崖处,只见那小僧弥面庞白皙,单手合实,浑身上下看不到一丝烟火气息,仿佛早已超脱这世间一般。

    “铛……”当山上最后一声钟声敲响后,那钟声便是久久的回荡在这天地间,深入云霄,直冲苍穹。

    只见那小僧弥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仿佛这悠扬的钟声需要去慢慢品味一般……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那小僧弥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只见他的眼神里多了一丝的孤寂,还有些许哀愁。

    只见他似是决定了什么,他抬眼向那还有一丝山雾的梵净山深深的看了一眼,同时深深的吸了一口山上那略带一丝凉意的空气,随即转身向着山上大步走去。

    ……

    转眼间,周小弥已经在这梵净山呆了十年了,原本那平凡的周小弥,此刻已经是十八岁的青年了。十年间,周小弥跟随宏德上人修习《菩提心经》,周小弥自小聪颖,道法修习一途更是突飞猛进,十年时间里便是已有所成,在这禅宗年青一代弟子中亦是无人出其右,甚至于说与师兄悟清修为不相上下。

    周小弥缓步走在上山的回廊中,这条路这些年里,他早已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了,每阶山路有多少台阶他都清清楚楚,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早已镂刻进他的脑海,有时候他会想,就这么平凡的在这里过完自己的一生,一生一世无牵无挂,这般也挺好。

    想到这里,周小弥抬手看了下袖间那枚红色珠子。那珠子鲜红发亮,隐隐间还散发出温热的感觉。这本是当年落雪村惨案那日,周小弥跌落深洞中时无意捡到的东西,这些年周小弥一直都随身携带。起初周小弥便只是觉得珠子好玩而已,直到后来他跟随宏德上人修习道法后,偶然一日他将真气注入到这珠子之后,这珠子竟是将两倍的真气缓缓送入了自己体内。直到此时,周小弥才惊觉,这枚珠子竟是不世出的奇宝,有了它在,这修行一途必定是无限坦途!而这枚珠子,也就成为了周小弥内心最大的秘密。

    十年间,周小弥便是靠着这枚珠子,将那《菩提心经》修至大成,要知道修行一途本无捷径可走,寻常人修行个五十载已是正常,天赋聪颖者,三十年修至大成已甚是罕见,甚至于可以说是百年不遇,而周小弥偏偏是在十年的时间里便已是将《菩提心经》修至大成。

    这等修行速度,一时间整个禅宗上下震动,上至住持弘智上人,下至长老弟子,无一不觉得震撼,周小弥一时间仿佛成了这禅宗至宝一般,备受师门长辈关注,而周小弥却是依旧如刚进山门时的那般模样,对所有长辈师兄依旧谦恭。弘智上人见他并未恃才傲物,依旧谦恭如初,对这位弟子亦是十分满意。只不过弘智上人心里是知晓的,周小弥虽是出类拔萃,但他世俗仍旧还有羁绊,在世俗羁绊未了解之前,他的心似乎并不属于佛门。

    ……

    梵净山,山顶草屋。

    周小弥缓步走到一间草屋跟前,他望着紧闭的门扉,脸上露出一丝难以言语的表情,只见他一只手缓缓抬起,却又是轻轻放下,如此往复几次后,他似是下了决心,这才轻敲门扉。

    “铛铛铛……”

    “吱嘎……”门被打开,里面露出了悟清的身影,顿时周小弥一愣,要知道悟清乃是住持弘智上人的首徒,平日里都是呆在弘智上人那里,他怎么会在这里呢?

    正当周小弥疑惑之时,却是在悟清背后看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那人并不是佛门弟子,而是一身道家装扮,只见那人一袭淡青色长袍,剑眉星目,看起来颇为英俊,手持一把宝剑,散发着淡淡的蓝光,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看到周小弥,悟清微微一笑,道,

    “师弟来了!快快快,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东海蓬莱阁吴长青师兄!”

    周小弥微微一愣,旋即面色恢复如常,躬身行礼,微微笑道,

    “见过吴师兄!”

    只见吴长青眼中微光一闪,周小弥这个名字自己早就听门中长辈们讲过,传闻中禅宗新一代杰出弟子周小弥乃是千年难遇的奇才,仅用十年时间,便是修行有成。今日一见,吴长青只觉得周小弥气息内敏悠长,那气息柔而不乱,内里似乎还有一股祥和之力。饶是自己自小修习道家真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而今单从气息上来看的话,这周小弥竟是和自己不相上下,这着实让吴长青吃了一惊。

    这吴长青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饶是自己十分吃惊,但面色却依旧如常。

    只见吴长青朗声笑道,

    “这位便是那千年一遇的禅宗奇才周小弥吧!早就听闻门中长辈提起,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啊!”

    周小弥微微一笑,道,

    “吴师兄说笑了,小弥不过是蒙师门长辈指点才小有所成,跟众师兄比起来,不过尔尔!”

    “好了,小弥进来说话吧!”说话的正是宏德上人。

    只见宏德上人此时正端坐在禅床之上,面色和蔼,和蔼中似是还有些喜悦。

    周小弥躬身向宏德上人行了一礼,道,

    “师父!”

    宏德上人微微一笑,道,

    “小弥今日来所为何事?”

    周小弥抬眼望了望宏德上人,又看看了悟清和吴长青两人,只见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旋即说道,

    “弟子今日观早霞,闻晨钟,只觉得天地浩瀚无垠,万物生生不息,轮回不止,再观人生,只若沧海一粟一般。佛法有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万物生来皆有定数。生而为人,终有一死,那我活这一生,终究有何意义呢?弟子不解!”

    听闻周小弥这般说话,吴长青、悟清两人均是愣了一下,尤其是吴长青更是被周小弥此番言语震撼的无以加复。

    吴长青望着眼前这个少年,他竟将人生看的如此通透,这番话若是从宏德上人口中说出也就罢了,可偏偏却是从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口中说出,莫说是自己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于说是自己门中长辈也可能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吧!

    宏德上人微微一笑,抬头望着这个少年,他知道这个少年心性忠厚善良,性子坚韧,但年少时的那般经历终究会伴其一生抹之不去,虽说《菩提心经》真法能消去周身戾气,使其心性柔和刚正,但世俗情怀不去经历,又怎能去看透。

    “日出日落,冬去春来,花谢花开,万物生息轮回,乃是天道使然。芸芸众生奔波劳累,乃是为了活着,有些人是为了自己活着,有些人则是为了别人活着!佛观世间三千疾苦,亦受万民礼拜,世事轮转,众生皆苦,我等作为名门正派,修行之人,自当以除魔卫道为己任,护一方黎民为初心!”

    说到这里,宏德上人顿了一下,转眼望向悟清,说道,

    “你可还记得那三生石下所刻字?”

    “弟子记得!”悟清回禀道,继而转身看向周小弥,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

    周小弥眉头微皱,面色不时转变,时而若有所思,时而眉目舒展。

    忽的,周小弥面色舒展,微微一笑,“噗通”一声,周小弥竟是跪在了宏德上人面前。

    “弟子悟了!”